回覆列表
-
1 # 孩子的避風港
-
2 # 耐思智慧
1.去鄉下住幾天或幾個月,慢慢就能擺脫這種依賴了
2.或者把數碼產品收起來,收的越偏越好,用鎖鎖起來,把鑰匙交給自己父母或朋友保管。
3.靠個人自律,多看書,去外面走走
4.運動
1.去鄉下住幾天或幾個月,慢慢就能擺脫這種依賴了
2.或者把數碼產品收起來,收的越偏越好,用鎖鎖起來,把鑰匙交給自己父母或朋友保管。
3.靠個人自律,多看書,去外面走走
4.運動
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前夜,也正是啟蒙運動時代,科學主義和理性主義是流行的社會思潮,科學萬能,商品至上是時代的強音。貧民思想家盧梭就敏感地意識到科學發達和商品至上對人類思想的異化和道德腐蝕,並在1751年發表了他的成名作《科學與藝術》。
該文是對:科學和藝術的復興是否有助於敦風化俗?這個問題給與了否定的回答。盧梭在該文中對當時文明,科學和藝術進行了抨擊。他認為,在當時的社會中,科學和藝術的發展不但不能給人帶來幸福,反而招至災難。盧梭同時還說:我不是簡單的貶斥科學,頌揚無知,絕聖棄智。那麼,盧梭究竟要否定的是什麼?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當初在歐洲被稱之為“野蠻人”,一個鐘錶匠的兒子,甚至在該文中也把目光投向了我們中國,投向了我們的科舉制度。
在這個“廣闊無限的國家”,文章得來的榮譽“足以導向國家的最高祿位”,(自隋唐起的科舉制本是對貴族制的反彈,但雖以官僚製為初衷,以詩賦為主要考察內容顯然仍帶有取悅貴族的成分——此時文學正流行於貴族社會)回到本文題目所提的問題,如果科學和藝術可以敦風化俗,那毫無疑問,“華人民就應該是聰明的、自由的而又不可征服的了”,但事實恰非如此:“沒有一種邪惡未曾統治過他們”“沒有一種罪行為他們不曾熟悉”“大臣們的見識”、“法律所號稱的睿智”,被詩藝薰陶的廣大帝國的眾民居民,都“不能保障他們免於愚昧又粗野的韃靼人的羈軛”,盧梭直率地提問,如果這樣,那麼,“他們的那些文人學士又有什麼用處呢?他們滿載著的那些榮譽又能得出什麼結果呢?”
答案呼之欲出。完全靠科技和藝術的發展,真的就能強國嗎?完全沉醉於數碼產品裡的人們,真的很幸福嗎?假如,我們能夠認識到數碼產品的日益發展,在給我們帶來的便捷和樂趣同時,也給人們帶來的種種危害就是一個進步。至於我們今後如何擺脫這種依賴,那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的清的,這是一個世界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