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841260154184

    古代對哥哥的稱呼為:兄、兄長。

    兄:又稱為“昆”。今天則可用“哥”來稱呼兄長。有兄弟數人的情況下,稱呼中必須表示出排行,或以數字為排行,或用伯、仲、叔、季這些排行常用語等。

    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間的排行順序的,伯為老大,仲為老二,叔為老三、季排最小。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如“伯禽”、“仲尼”、“叔向”、“季路”等。

    因此,父之兄稱“伯父”,父之次弟稱“仲父”,仲父之弟稱“叔父”,最小的叔父稱“季父”。後來父之弟統稱“叔父”。如《史記"項羽本紀》:“其(項羽)季父梁。”這裡的“季父”泛指叔父,而季父通常專指最小的叔父。

    另外,對對方兄弟稱昆仲、崑玉、令兄(弟)等。

    擴充套件資料:

    哥在漢語中本來是“歌”(唱歌)的本字,而從甲骨文起“兄”便是表示現今的“哥”義。在東漢前尚未見“歌”字。“哥”在古代是用得十分廣泛的稱呼,可以稱父、稱兄、稱弟、稱男。

    “哥”字不作“歌”是從唐朝開始的。《舊唐書·王琚傳》“玄宗泣曰:‘四哥仁孝’”,四哥是指玄宗之父睿宗。玄宗的兒子李琰也稱其父為“三哥”。玄宗稱李憲(睿宗長子)為大哥,又是以“哥”稱兄。

    同時代的白居易在《祭浮樑大兄文》中也出現了以“哥”稱兄。由此可見當時“哥”可以兼指父兄。五代後期至北宋,兄弟之間都是稱“哥”的,根本不用“弟”這個稱呼。所以宋代親兄弟之間,大哥回叫弟弟“二哥”而不是“二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了烤瓷牙的孕婦能不能使用電動牙刷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