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工作而言,個人又很難離開公司組織。即便對可以獨自工作的人來說,組織也提供了工作的平臺、系統支援和歸屬感,更何況很多人只有在大團隊協作中工作才能創造最大的個人價值。英國管理思想家查爾斯·漢迪有個“大象與跳蚤”的絕妙比喻,他把大型組織比作大象,獨立工作者比作跳蚤,近年來國內有人提出“隨身碟式生存”,跳蚤和隨身碟都是這條線的一個端點,另一個端點完全屬於大型組織,這條線兩個端點之間還有很多點。從個體角度出發,我們早已經不能預設接受只有在大型組織中生存這一選擇,而要在兩個端點間找到適合自己的選擇。
個人需要認識和定位自己與組織之間的關係。我們既不願回到過去以精神自由換取工作保障的時候,又不能毀壞企業組織存在的基礎,需要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從組織的角度看,組織不再假裝對員工有完全的控制,需要學會“管理”無法控制的事與人。實際上,在過去組織也不能完全控制,你如何能夠管理人的熱情?因此,組織對於個人,從管理個人變成支援個人,從管理個人變成激發熱情與創意,從管理事務變成創新。但不變的是企業存在的基礎——“實現企業的目標”,如三位作者在書中所說:“我們身處的世界正在發生變化,企業管理者既不能退縮或感到驚訝,也不能把決策權拱手相讓。管理者的任務是組織工作者實現企業的既定目標。”
不管以什麼樣的方式和公司組織合作,對於工作,我們都需要明晰工作的核心部分。查爾斯·漢迪有個關於工作的“顛倒過來的甜甜圈”模型(inside-out doughnut),甜甜圈外面是麵包,中間是空的,反過來之後則是,中間是被東西填充了的孔,孔的周圍是空間。Google知名的20%自由工作時間可以說是一種對外圍空間的明確安排。工作的核心部分,就是那些責任明確的部分,如果你沒做好,大家都能看到你的失敗。現在我們更需要明確核心部分,這在過去是無須討論的,是公司強制的,因為過去只有核心部分。但是現在很多人的關注點轉向了外圍的“空間”,這反過來讓對核心部分的定義變得重要。工作的核心部分,界定了個人和組織的工作關係的本質。
就工作而言,個人又很難離開公司組織。即便對可以獨自工作的人來說,組織也提供了工作的平臺、系統支援和歸屬感,更何況很多人只有在大團隊協作中工作才能創造最大的個人價值。英國管理思想家查爾斯·漢迪有個“大象與跳蚤”的絕妙比喻,他把大型組織比作大象,獨立工作者比作跳蚤,近年來國內有人提出“隨身碟式生存”,跳蚤和隨身碟都是這條線的一個端點,另一個端點完全屬於大型組織,這條線兩個端點之間還有很多點。從個體角度出發,我們早已經不能預設接受只有在大型組織中生存這一選擇,而要在兩個端點間找到適合自己的選擇。
個人需要認識和定位自己與組織之間的關係。我們既不願回到過去以精神自由換取工作保障的時候,又不能毀壞企業組織存在的基礎,需要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從組織的角度看,組織不再假裝對員工有完全的控制,需要學會“管理”無法控制的事與人。實際上,在過去組織也不能完全控制,你如何能夠管理人的熱情?因此,組織對於個人,從管理個人變成支援個人,從管理個人變成激發熱情與創意,從管理事務變成創新。但不變的是企業存在的基礎——“實現企業的目標”,如三位作者在書中所說:“我們身處的世界正在發生變化,企業管理者既不能退縮或感到驚訝,也不能把決策權拱手相讓。管理者的任務是組織工作者實現企業的既定目標。”
不管以什麼樣的方式和公司組織合作,對於工作,我們都需要明晰工作的核心部分。查爾斯·漢迪有個關於工作的“顛倒過來的甜甜圈”模型(inside-out doughnut),甜甜圈外面是麵包,中間是空的,反過來之後則是,中間是被東西填充了的孔,孔的周圍是空間。Google知名的20%自由工作時間可以說是一種對外圍空間的明確安排。工作的核心部分,就是那些責任明確的部分,如果你沒做好,大家都能看到你的失敗。現在我們更需要明確核心部分,這在過去是無須討論的,是公司強制的,因為過去只有核心部分。但是現在很多人的關注點轉向了外圍的“空間”,這反過來讓對核心部分的定義變得重要。工作的核心部分,界定了個人和組織的工作關係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