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重湖霧散

    大學生創業一定利大於弊,因為年輕需要經歷,因為懷才需要迸發,因為不想成為沒有創業經驗的大學生。

    現在的大學生僅僅分為兩類,有創業經歷的和沒有創業經歷的,是的,你沒看錯,只是這兩類大學生。

    題主如是大學生一定在學校裡聽了許多創業故事,也接受了創業教育。在校園內從咖啡吧到超市藝術角,週末音樂會,你看到了許許多多同學,前輩的創業成果。周圍一切在激勵著你!

    但是,創業的成功率是非常低的,大概1%不到,絕大部分新創企業沒有等到第一輪融資就倒下了。在公眾視野中消失了。風光無限的創業成功企業,使我們產生倖存者偏誤,以為被打的千蒼百孔的戰機都能返回。

    即使這樣,大學生也必須嘗試創業。經歷過創業才能真正發現你未知的潛力,有了創業經歷將學到遠超課堂教學的豐富知識,這對你的一生都是有好處的,只有經歷過創業的大學生才能更快地獲得心儀的工作

    創業三部曲

    第一部曲:重溫書本,做好知識儲備

    本傑明.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是首先要複習的,要會算賬,會安排現金流,也需懂得有限責任公司能無中生有地產生無形資產,這是有價的,且有利於你的創業起步的。最好和同學一塊討論複習。

    彼得.沃森的《20世紀思想史:從弗洛伊德到網際網路》。你將重溫20世紀的“驚駭之美”。重新體會學校保安的名句:你是誰?從哪兒來?到哪兒去?只有看了這本書,才能明白扎克伯格創造的“大拇指”,是我們這個世紀的偉大發明。

    第三本,彼得.戴曼迪斯和斯蒂芬.科特勒的《未來比你想的快:技術融合如何改變商業、產業和我們的生活》。書中描繪了機器學習、材料科學、電池、AI、3D列印等等新技術將形成技術融合,唱響未來。

    第二部曲:撰寫商業計劃書

    將你的創業想法,按照規範的格式。從產品設計、財務安排、市場前景做好全面的敘述。

    這裡,咱們要明確,創業是組合技術,不是發明技術。不需要你發明新的技術,需要你將現成的技術拼接起來,做出一個全新的產品來。蘋果手機、谷歌搜尋、QQ、微信、支付寶都是技術組合的產品。

    電子產品的世界中心在深圳,去一趟華強北就能給帶來無限的思路。電子商務在杭州,來杭州參加各種創投路演結識同業人士會給你更多的啟發。

    商業計劃書是需要打磨的,要把你的核心設計完善再完善。與老師、同學多交流,不能封閉。

    第三部曲 安排好資金

    在大四階段完成商業計劃書,並接觸了風投,約定天使輪融資,這是最理想的。在有地方吃住學,完成專案起步。一旦畢業就能展開來。

    如果大四沒預備好,自有資金能活動多久要設計好。不然向馬雲學習,去義烏跑單幫,支撐專案。這會很累。這個階段,理想方案是情投意合的同學合股做專案。當然,責權利的法律檔案要簽署好。

    最終,無論專案是否做成,你都快速成長起來了。成長為知道企業、財務、產品、市場、管理知識的,有能力擔負工作壓力的人,市場需要的人才。

    中國新一代工程師紅利將在你這兒延續,以技術征服世界。

  • 2 # 1974的大叔

    辯題分析

    大學生是一個朝氣蓬勃的群體,大學時期可以說是人生中最美妙的階段。有人說,大學正是學習時,大學生也是學生,學業才是大學的主旋律;有人認為大學生創業會分散大學生精力,使大學生無法專心於學習;也有人認為大學生創業能讓大學生更早的融入社會,將理論結合實際,更好的發揮大學生的社會作用。因此大學生創業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不知各位辯手如何看呢?

    精彩辯詞

    A

    在校大學生創業

    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03年第二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

    (臺灣大學VS華東師範大學)

    它能夠使理論與實際結合。這部分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來理解。第一個部分是:學習有助於創業;第二個部分是:創業有助於學習。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強調的是學思並用的道理。而真正能夠學思並用的,便是創業這樣的行為。因為我有透過創業這樣 的行為,才能夠使人跳脫出冷冰冰的試卷,真正反芻內心所擁有的知識。早些創業能夠早些發現自己在學習當中可能產生的死角。早些發現,早些治療。

    ——03海峽辯:在校大學生創業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如果個人的背景同時性較高,比如我們都是同一間大畢業的,我們在創業的理念上比較一致,創業的根基能夠較為鞏固啊,而這麼一群肝膽相照的朋友究竟要到哪裡尋找呢?當然是在大學裡找啊。試想,在同一間寢室裡,就可能擁有科技、法律、營銷、外文、會計等等的高知識分子齊聚一堂。科技之間的整合用一個房間就能夠輕易的達到。所以大學生再這樣一個高知識學府的環境裡,擁有的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與他一同在創業的路途上並肩作戰。如果這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都能群策群力,各展所長,產生出的創業團隊會是多麼的具有競爭優勢啊。

    ——03海峽辯:在校大學生創業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在校大學生創業會帶來社會發展後勁不足的惡果,隨著時代發展,知識經濟已經到來,社會對個人專業知識的要求越來越高,人才成本有增無減,在校大學生在本該學習系統性專業知識的時候去創業了,或許對於我們社會有一時之利,但卻是以犧牲優秀人才進一步學習提高的機會成本為代價,對社會而言,這是一種對人才資源的提前預支,是一種急功近利的做法。

    ——03海峽辯:在校大學生創業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一味鼓勵在校大學生創業不利於構建社會合理的人才結構,導致社會發展後勁不足。過分宣揚創業只會誤導學生的學習目的,使教育發展偏離主題。那時學生遍佈於鬧市,學校內卻人去樓空,這不是喧賓奪主嗎?把沒有準備的大學生推入市場,極易使大學生產生渴望成名,急於求成的不健康心態,消耗了人力資源不說,更給社會帶來一種浮躁情緒。我們的社會要的不是衝動的創業之舉,而是平和的求實之志。

    ——03海峽辯:在校大學生創業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在校大學生創業

    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03年第二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

    (世新大學VS西安交通大學)

    黃執中 正四結辯

    今天這場比賽,為什麼對方辯友會把創業看成是這樣一件不適合大學生做的事,是因為對方辯友把創業看成是一個人生極大地抉擇,人生一個極大地投入,這種東西是跟求學的另一個目標全然牴觸的,或者他有可能牴觸,絕對是兩相不能得兼的,一定是得不償失的,他把它看的太重了。如果我在二十歲談戀愛先想會不會成功,它是不是會妨礙我的學習,他是不是值得我的專注,這個人以後會不會討來做老婆,萬一她紅杏出牆了怎麼辦,現在先不要請她去吃飯,萬一她另行別戀,我不是幫別人養老婆,我算這麼多,人生過得有意思嗎?

    我們今天只討論一個簡單的行為,一個大學生他想去創業,他不想放棄學業的同時又想去創業,他認為他已經準備充足了,他認為他已經有自信了,當然這個自信只是一個年輕的自信,他認為的充足只是一個二十歲的充足,可是為什麼澆他冷水呢?五十歲的人幹嘛熄滅二十歲的火焰呢?等他讓五十歲的時候去回憶二十歲的莽撞,這不是一種人生嗎?而且誰又知道只是莽撞還是深思熟慮呢?誰又知道這是得還是失呢?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標準來衡量他二十歲的青春,二十歲的夢想呢?難道成敗可以決定一切嗎?

    對方辯友,可是這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人的時間是會衝突的。誰不是這樣呢?在座各位每個人解釋自己的身份,誰不同時具有兩個以上的身份呢?人生的選擇很多的,人生的配置很多的。有了選項,人生才變得更豐富,這不是最簡單不過的道理嗎? 我們今天在這個比賽中要辯論什麼?逐條逐項地辯論大學生就業的成與敗嗎?沒有意思嘛,因為失敗的人永遠比成功的人多太多。可是失敗的人不會什麼都沒有,老年的回憶,年輕的夢想,都是他手上握的,失不掉的;學習的經歷,挫折的感慨,也是丟不掉的,為什麼要用那麼功利的角度來衡量一切呢?

    一、大學生創業 沒有想象中那麼美

    27歲的楊冰是化學化工專業的博士。得益於長期在導師身邊“鞍前馬後”的歷練,他在石油化學技術領域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幾年前,趕上石油產業風生水起的時候,他和幾個同學合夥辦起了公司。創業人的艱辛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博士所想不到的。剛開始,他簡單的認為“我們有技術有資金,只要努力,就能夠把一件事情做好”,但殘酷的現實改造著他。在先進技術與客戶要求的對接中,身為公司技術總監的他慢慢的轉變著觀念,“凡事慢慢來,你的技術再先進,與現實對接不上也等於零。”大學生創業之難,更在於他們熟悉的領域之外,比如如何梳理商業模式,如何駕馭錯綜複雜的關係,通常讓人一籌莫展。五年之後,楊博士總結出來,一單生意的成功與否,更多的是在技術領域之外,在虛與委蛇的觥籌交錯中拉近關係,在親疏有別的關係網路中找到“熟人”,公司才能開啟生存之門。還好,他還有導師可以“依靠”。一個個訂單,一場場飯局,他都跟著導師跑下來,導師跟他說:“這就是創業,即使你不喜歡,它也在那裡,你繞不開、躲不過,總有一天,你要獨自面對這一切。

    二、“發明大王”創業23歲當董事長,背上百萬債務

    26歲的田麗欣是山東交通學院即將畢業的學生,同時,他還是濟南帝伯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山東交通學院汽車工程學院2010級學生田麗欣在同學眼中是個名副其實的“發明大王”,從2010年到2013年間,他就做出了20項發明。但是他發現,想要把自己的發明變成現實,只能自己創業。於是,在畢業答辯之前,田麗欣作了決定,辭職、休學、創業。2013年,他休學一年,吸引社會資金13萬元,創立了濟南帝伯機械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7月,還是大三學生的田麗欣建立了自己的公司,本來前景光明的公司,因為“遇人不淑”,命運大轉折。田麗欣任命相識僅一個月的段浩明為總經理,對方偷用公司公章,與腳手架租賃公司簽訂合同,隨後倒賣了腳手架。這樣一來,田麗欣和公司揹負了百萬債務。田麗欣說,如果不能按時償還,他將被列入徵信黑名單,不能按時償還還可能會被拘留15天。雖然田麗欣已經向槐蔭區人民法院遞交了再審材料,但是直到現在也沒有接到法院的回覆。

    三、大學生創業近半不懂合同詐騙 被坑維權難

    儘管已畢業離開學校,但劉晨(化名)仍在為自己兩年多前在校創業“被坑”的經歷維權。因為“挺有實力的”供貨上家突然失蹤,當時還是大三學生的劉晨和創業團隊損失了數十萬元貨款。

    有著類似經歷的還有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桂林理工大學和廣西師範大學(微博)灕江學院等多所院校的大學生創業團隊。這些被騙創業團隊的標的物貨款金額共達270餘萬元(本報曾於2014年3月3日刊登 《桂林多個創業團隊上當,損失數百萬元貨款》一文報道此事)。然而直到現在,這些當初在校創業被騙的大學生仍在通過各種途徑維權,在桂林當地網站論壇上高 頻發帖,反映自己的訴求。

    你可以談談你對這些辯題的看法,也可以聊聊你打過的其他與此相關的比賽,又或者,跟我們說說你內心真實的想法。

  • 3 # 紹明6481

    大學生創業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這是要個人才能,學什麼專業,比如說學化學的大學畢業生,創業修理單車,摩托車。這是弊大於利。學政治經濟學,如果同什麼經濟學家的王福重那樣,說什麼農民半點沒有為國家貢獻,勤勞節約不美德。這樣的大學研究生,對國家就是弊大於利。

  • 4 # 皓皓情感說

    利弊得失全看個人自己權衡。我大學最後兩年大部分時間都泡在了學校網路中心租的辦公室裡創業,宿舍很少回。說說我的得失,讓大家自己判斷。得:

    學東西。創業對於我而言是一個脫胎換骨過程,痛苦而豐富,學到太多東西。成就感。公司做得還行,最近剛過了發審委的會,年內應該可以上市了。

    失:

    學習確實只能放到一邊去了,GPA什麼的,根本沒想過。至於“知識”,我不覺得大學裡面能學到多少真正有用的知識(至少我那個時候是這樣)。和寢室的哥們們疏遠了。大學裡面沒有拍過拖。

  • 5 # 人老實

    大學生創業利大於弊

    首先本來就是大學畢業上班賺錢結婚生子

    但是選擇創業是很合適的

    誰知道萬一創業成功了呢?

    即便不成功還可以選擇去擇業積累經驗

    人生十字路口遇到有人指導是多好的事情

  • 6 # Lindu10

    作為剛畢業的大學生,離開校園走進社會,社會是一個大染缸,比校園要複雜得多,但是如果條件允許,我認為大學生選擇創業是利大於弊的。有人會說,大學生剛踏入社會,就像是一張白紙,找份工作更為現實。但我認為,白紙如何塗鴉存在非常多種可能,創業比找份工作的難度不止要高出一個檔次,但是誰也不敢否認白紙就無法繪畫出藍圖。

    大學生創業的第二個原因,年輕沒有失敗。“年輕沒有失敗”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直到現在我都後悔當初畢業之後為什麼不選擇創業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擔心創業失敗?擔心肯定是會擔心,因為沒人給你打包票創業就一定會成功。但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失敗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自己還年輕呢,大不了找份工作重新再來過。有些大學生甚至失敗之後再重新創業,因為年輕就是資本,有很多的時間能夠讓自己去嘗試不同的東西。

    年輕人,就該多闖蕩闖蕩,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只要自己還年輕,有大把時間允許自己失敗,允許自己去繼續折騰!

  • 7 # 跨境電商風暴

    有弊有利,但是我覺得利還是多於弊的。

    說句實話,現在大學生出了校門剛進入社會心氣都挺高的,早點創業,不管做的好與否,先對社會的現實有一個認知,也能磨練鍛鍊自己的意志。

    尤其是對於今年新冠疫情的影響來說,造成的失業人口都達到了300多w,一部分中小型企業甚至關閉,對於大學生來講,大型企業招聘要求高,中小型企業適合磨練,但是中小型企業今年並不好過,趁這個機會不如去做點輕資產創業,先鍛鍊一下。

  • 8 # 明珠觀世界

    個人覺得看情況而定,想知道為啥嗎?聽我娓娓道來!

    1.大學生創業先你個人學校的的學習內容,假如在一個三流的大學,但是不代表你就有一個三流的人生,你完全可以自己去研究創業流域的,無論結果如何,都不要在以後的日子裡否定自己!

    創業是一件很艱辛的事情,不僅需要核心技術,還需要有一個志同道合的合夥人。你有這兩個條件,那就放手去幹吧,朋友!

    2.對於那些盲目的,知識一時頭腦發熱的,就不建議你去,創業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大學生也沒有什麼社會經驗,關鍵技術,運營頭腦,個人建議踏踏實實找一份自己想創業的公司,認認真真工作,學習經驗,瞭解行情,鍛鍊自己!

    3.如果學校師資力量很好,建議安安心心學習就好,學習一些知識,豐富自己 ,可以使你以後的路更加穩健!

  • 9 # 不一樣的裝修風

    利弊得失全看個人自己權衡。我大學最後兩年大部分時間都泡在了學校網路中心租的辦公室裡創業,宿舍很少回。說說我的得失,讓大家自己判斷。得:

    學東西。創業對於我而言是一個脫胎換骨過程,痛苦而豐富,學到太多東西。成就感。公司做得還行,最近剛過了發審委的會,年內應該可以上市了。

    失:

    學習確實只能放到一邊去了,GPA什麼的,根本沒想過。至於“知識”,我不覺得大學裡面能學到多少真正有用的知識(至少我那個時候是這樣)。和寢室的哥們們疏遠了。大學裡面沒有拍過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足壇歷史巨星檔次劃分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