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閱動力

    珍珠港襲擊事件真相

    1941年12月8日,一支由六名前日本陸軍航空母艦和大約350架飛機組成的工作隊襲擊了位於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國軍事基地。在美國方面,沉沒了6艘軍艦,約2400艘被擊沉。日本為什麼決定進攻珍珠港?

    珍珠港事件通常被認為是突擊襲擊,但實際上是一次反擊,計劃在一年多以前進行。因此,美國也知道這一點。在1941年1月27日,即事發前10個月,美國駐美國古魯大使對赫爾國務卿說:“如果美日談判破裂,日本海軍將竭盡全力攻擊珍珠港。東京外交界對此有傳言。” 現在可以在威斯康星州美國國務院外交事務圖書館的網站上找到該公共網路。

    但是,日本的虛擬敵人原本是北方的敵人俄羅斯,而不是美國。日本人對美國一貫友好,日本是美國工業中的第三大國。那麼日本為什麼決定進攻珍珠港呢?

    1941年12月7日:當日軍攻擊夏威夷的珍珠港時,美國戰艦起火併沉沒。這是因為戰前的日本被美國政府的長期壓力所追捕。日本對美戰爭的動機是自尊心,這正咬著一隻殘忍的貓。日本發起反擊的直接誘因是在赫爾筆記之前,但羅斯福的敵對行動始於中國事件發生的前四年。

    1937年8月13日的中國事件是一場戰爭,斯大林曾利用去年12月西安事件中捕獲的蔣介石來打破希特勒的東西方戰略。日本要求美國像日俄戰爭期間一樣儘早進行和平調解,但羅斯福不僅拒絕調解,而且還開始提供大量的軍事援助,並與蘇聯一起,日本被攻擊 這是將油倒在火上的行為。

    由於蔣介石沒有美國和蘇聯的幫助就無法繼續進行一天的戰爭,因此中國事件實際上是美蘇針對日本的代理戰爭。結果,戰爭被淹沒了,日軍在中國大陸停滯了很長時間。

    那羅斯福為什麼要進攻日本呢?這可以追溯到19世紀的美國太平洋政策。換句話說,在1890年代完成了西部開發的美國前進到了太平洋,征服了夏威夷和菲律賓,並希望進入下一個目標是滿洲。那是1899年國務卿約翰·海伊(John Hay)宣佈平等機會開放中國大門。

    在日俄戰爭中,美國調停了對日本的和平以阻止俄羅斯佔領整個滿洲,但是當日本政府拒絕從南滿洲購買哈里曼的鐵路時,美國從與日本的友誼變成了日裔美中國人。迫害已經開始。日本似乎在1931年的滿洲事件中決定推翻日本,當時日本拒絕了國務卿史密森的要求,於次年1月恢復了滿洲的原始狀態。滿洲事件引發了導致美日戰爭的衝突。

    結果,由於政府的抗日態度和蘇維埃動亂,1930年代的美國社會變得充滿了抗日事務。1934年訪問美國的吉田茂寫道,他曾被視作英國的大使,但遭到了嚴厲的對待。作為迴應,前外交官兼遠東專家麥克默裡於1935年應遠東國務卿院長霍恩貝克的要求發表了他對遠東政策的看法。

  • 2 # 獨舌視界

    關於二戰日本的對外侵略,之前曾寫過多篇文章,不過看到這個話題,我還是想再囉嗦幾句!

    日本之所以在中日戰爭爆發之後,而且對華戰爭尚未完全結束(事實上也無法結束)之時,就迫不及待的主動陷入多線戰場,這與日本的國情和當時的國際環境是分不開的。

    首先,日本地狹人稠,急需開疆拓土

    眾所周知,日本這個國家位於亞洲東北部的太平洋海域,是地地道道的島國。

    雖是島國,但日本卻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國家,自古以來,日本統治者無不想開疆拓土,尤其是想染指中國傳統的勢力範圍,比如北韓半島。

    其次,蘇聯遠東地區自然環境惡劣,入侵遠東得不償失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軍部就下一步作戰計劃產生了極大的分歧:北進和南下。

    所謂北進,就是依靠中國的東三省,以陸軍為主力,迅速佔領蘇聯的遠東地區,從而與德國遙相呼應,東西夾擊蘇聯,進而瓜分蘇聯國土;而南下則是以海軍為主,具體就是武力奪取東南亞,獲取東南亞地區的石油橡膠糧食等戰略資源,從而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

    熟悉地理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遠東地區開發程度低、自然條件惡劣,這對於當時急需石油等資源日本來講,無疑是尚未到手的“雞肋”,爭之無用,棄之可惜!況且,當時的蘇聯為了防備日本可能的進攻,即便在蘇德戰爭最吃緊的時刻,在遠東也部署了相當強大的軍事力量,這可以從蘇日諾門罕戰役就能看出當時日本陸軍和蘇聯軍隊的差距有多大!

    對比之下,“南下”是當時日本最划算的進軍方略,不僅可以獲取戰略資源,而且可以打通進出印度洋、建立所謂“大東亞共榮圈”的便利通道。

    第三,美日關係緊張,美國對日“石油禁運”政策逼日本先下手為強

    日本在中國戰場的屢屢得手,尤其是佔領東三省之後,日本的野心暴露無遺,美國的在華利益也因日本的侵略而受到衝擊,面對日本咄咄逼人的侵略,美國在警告無用之時,只得利用手裡除了戰爭以外所有的手段來限制日本的進一步侵略。在此背景下,美國開始對日本實行“禁運”,包括石油、橡膠、鋼鐵、糧食等一大批戰略資源被納入禁運名單。

  • 3 # 西餐劉顯琨

    首先,日軍是有北上的想法的,而且納粹德國也和日本商談過此事,但是蘇聯遠東軍事實力很強大,就日本當時的國力,很難抽身去全力攻打遠東。而且諾門坎戰役也用事實證明,日本人還沒有那個實力。

    其次,日本在中國戰場上,雖然節節勝利,但是龐大的戰爭開支已經遠遠高於日本國力,從1937年到1941年,日本軍費開支高達500億日元,這已經是明治維新到1936年,日本經濟七十年的總和了!國內經濟體系嚴重透支。

    而就在此時,以戰養戰,成了日本軍部的共識。

    在東條英機上臺的當天,日本參謀本部的《機密戰爭日記》中寫到,無論發生什麼情況,新內閣必須成為戰爭內閣,開戰!開戰!除此以外,陸軍別無出路。

    加上美國發現法西斯卐勢力勢如破竹,照這種速度,很多貸款怕是要石沉大海,打了水漂了!這明顯是美中國人不想看到的。所以,美國開始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凍結日本在美資產,實行石油禁運。這也加速了日本開戰的決心。

    美中國人固然強大,但是日本當局的聯合艦隊海軍,確實與美國有一戰之力,可謂是兵強馬壯,加上很多日本海軍軍官的思維還停留在鉅艦大炮時代,可謂是不知者無畏,絲毫沒有看到國力的差距與戰略思想的落後。唯有山本五十六憂心忡忡,但是他知道,日本已經被綁在戰爭列車上了,他只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了!

    也就在偷襲珍珠港之後,日本失敗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

  • 4 # 喜悅TD說

    關於南下還是北進,在日本國內的爭吵一直非常激烈。主張北上的主要是陸軍,以關東軍為主。而主戰南下的則是海軍,自詡為“貴族”的海軍,壓根就看不起陸軍這些“鄉下人”,自然他們所指定的作戰計劃也就不值得一體了。

  • 5 # 一諾原創

    日本偷襲珍珠港可以說是二戰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此事件直接導致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把美國從袖手旁觀者的角色拖入了二戰,可以說從某種意義上講,偷襲珍珠港加速了二戰的結束。

    我們都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爭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特別是物資,財力,資源等要有足夠保障。日本國內又是資源極其匱乏的,日軍先是把目光轉向了北方,起初目標是資源豐富的蘇聯。但是在進行四個多月的激烈交鋒中,日本遭受了日俄戰爭以來最慘重的失敗。於是日軍不得已把目光投向了南邊。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航母艦載機突然襲擊了美國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軍事基地基地珍珠港。350餘架日軍飛機對珍珠港海軍基地實施了攻擊,美軍毫無防備,傾刻間美軍基地成了一片火海。日軍共炸沉了四艘美軍戰列艦和兩艘驅逐艦,炸燬軍機188架,約有2400名美中國人喪生,1250人受傷,美軍珍珠港基地遭受了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美國總統羅斯福簽署了對日正式宣戰宣告。這就是偷襲珍珠港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了全面階段。

    日本自1941年開始向東南亞擴張。美國由此凍結了對日貿易,禁運石油,日軍遇到了油荒,沒有石油,戰爭機器就沒法正常運轉。當時日本的石油只能維持半年時間。因此日軍加速了對東南亞的侵佔和資源的掠奪,而珍珠港所在地夏威夷是交通樞紐,日軍認為在太平洋上奪取制空權就能使南下的道路暢通無阻,而要南下就必須摧毀珍珠港。還有一個因素,要用這種勝利者的姿態給美國顏色看,妄圖使美國不能干預日軍的侵略他國的行動。豈料,這次日本就像在老虎的屁股上摸了一把,最終把自己差不多送入了虎口。

    珍珠港事件無疑將強大的美國堅定地拉進了二戰,接著澳洲,荷蘭等20多個國家也對日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範圍擴大,也加速了以日本法西斯為代表的軸心國的滅亡。

  • 6 # 李澤696

    偷襲珍珠港,日軍發兵東南亞,根本原因是美國切斷了對日本戰爭資源出口,而日本本身就是一個資源貧乏國家,本國不產,佔領區又沒得到戰爭資源的補充,所以只能竊欲東南亞的石油,橡膠,鋼鐵來補充日本這臺戰爭機器,而不敢北上進攻蘇聯是因為1939年諾門坎戰役,當時被稱為皇軍之花的日本關東軍和蘇蒙聯軍交戰之後,深深的被蘇聯的戰爭能力震撼,應該不想在拿血肉之軀和鋼鐵對抗。而入侵東南亞是因為法國淪陷,美英忙於歐洲戰場,消滅太平洋艦隊,控制東南亞乃至太平洋週邊,則可獲得日本自身需要的戰爭資源,達到了以戰養戰的目的,而北上觸碰戰鬥民族,資源未必會取得多少,還極有可能挨頓胖揍,應該是得不償失,估計放棄了北上開戰的想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畢業。想買輛10萬左右的代步車,我媽坐在後面不會暈車的那種,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