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歡樂雙胞胎日常
-
2 # 方掌櫃在大連
這個問題好
對小孩子的獎勵有很多種,我個人最重要的還是培養孩子的潛在素質。
合適的獎勵其實比上各種補習班都有用,越早越好,爸爸媽媽和老人一定都得學會。
比如孩子做了一個事情,他會非常期待媽媽的肯定,這個時間建議,重點誇孩子的行為,越具體越好,這個需要平時的觀察,未來孩子會有重視事件本身的能力。
再比如誇孩子不要在一群孩子面前,這樣會造成過多的攀比心以及叛逆。等等
我會讓我的孩子知道什麼是對錯,但獎勵制度我不怎麼會執行。我給她們的底氣是不管你做對做錯,你都是我愛的孩子,在這個前提下,我會引導她自己想明白怎麼樣做會更好,但是她知道自己有判斷和選擇權,最終她能自覺做好。
以得到獎勵為目標的行為不會持續太久,獎勵只會換來暫時的順從,一旦失去獎勵也就沒有了做這件事情的內驅力了。
另外,獎勵也會讓人失去做這件事情的興趣,因為目標已經發生了變好,只是想得到獎勵而不是因為自己喜歡。
前一段時間我剛滿一歲的小女兒學會了用勺子吃飯,我們自然是很高興,我老公還很驚喜誇張地表揚了一番。結果,隔天午餐時她拿起勺子看了看,就有意識地尋找我老公。可惜老公白天上班去了,得不到獎勵(誇張的表揚)她似乎也失去了用勺子吃飯的動力,還是又恢復了手抓。我很遺憾在學用勺子這課給了她一個反面教材。
還有另一個例子,我發現在孩子剛成功學會玩某種玩具的時候,比如串珠,在她穿進去之後就拼命表揚,當我不在的時候,相反她並不會自覺地去玩那個玩具,或是玩一下就覺得沒人看沒勁了。
比獎勵更持久的是培養對某事某物的興趣,有了興趣就會有內驅力,是自己想做好而不是因為什麼原因才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