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痴迷小書童
-
2 # 葭明通半瓶歷史
金門戰役!
因為我解放軍缺少戰船而“功虧一簣”的戰役。
曾經被“金門戰勝”的訊息感動的痛哭流涕蔣介石說過:“這一仗我們全勝了,臺灣安全了。”
1949年10月24日晚,新中國成立第二十四天,解放軍渡海第一梯隊向金門起航了,開始了漁船攻打戰艦的戰鬥!
到25日凌晨,各船隊已經開始向國民黨第201師壟口至古寧頭之間的陣地發動攻擊。
風強浪大,十兵團臨時湊編而來的木船多數失去了控制,登陸之時,偏離了原定的登陸地點,全部人員被漂集到了古寧頭海灘,於是混亂中開始搶灘作戰,連建制都被打亂了。
而,國民黨這一邊呢,昨天剛剛進行了一場“反登陸演習”,演習結束的時候,戰車連1排排長楊展之的坦克脫落了履帶,他的長官遂留下了另一輛坦克幫忙修理。
即是說,是晚,我解放軍混亂之中於古寧頭登陸的時刻,於一馬平川的海灘之上正好遇到了敵人的兩輛坦克。
於是,遭遇戰開始,計劃中的趁夜色偷襲戰也就泡了湯!
幸好解放軍久經征戰,三年來早把國民黨軍打怕了,每一個解放軍戰士也不會相信自己會輸,戰鬥的意願異常強烈。
雖然面臨了兩輛坦克的強大炮火,指戰員們還是還快突破了敵人的陣地,開始向金門內陸穿插。
只是,國民黨軍藉著兩輛坦克爭取來的時間,已經做好了準備。同時派出了海空軍進行轟炸。
將我解放軍停留在海灘上的渡船係數炸燬,斷 了我解放軍的撤退可能,也斷了我解放軍大規模繼續增援的可能性。
解放軍的作戰部署是先運送第一個梯隊三個團九千人在瓊林和古寧頭之間的海灘的偷襲登陸,船隻回身再運送第二梯隊直接進攻大金門,先打下西半部再打太武山,預計三天解放金門島。
這裡是解放軍輕敵了,以為攻佔海島就和過大江一樣,只要上岸就勝利了,誰知道一上岸所有船隻就陷入了灘塗之中,回身不得了。
繼續運輸第二梯隊的計劃就無從談起。
戰鬥打響之後,也就變成第一梯隊的九千人孤軍奮戰了。然而,打的也不錯,在敵人13萬重兵的圍攻下,斃敵一萬餘,一直打了三天兩夜。
最後實在彈盡糧絕,戰無可戰,也就失敗了。
-
3 # 文遠簡影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結果東晉以少勝多大敗前秦,八萬將士擊潰八十餘萬敵軍,淝水之戰也因而聞名於世。 它的著名,並不僅僅體現在東晉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上,更重要的是對當時的政治格局產生了很大影響,將中國南北朝對峙的局面推遲了半個多世紀。此戰役也是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等成語的出處
東晉、前秦
參戰方兵力
東晉北府兵8萬人、前秦嫡系兵30萬,其他兵力50萬
傷亡情況
東晉五千人、前秦嫡系部隊全滅,其他兵力叛亡
地點
東晉豫州淮南郡淝水附近
主要指揮官
東晉:謝安 前秦:苻堅
時間
公元383年8月
結果
晉軍的全面勝利告終
地位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 以少勝多的戰例
影響
前秦因此滅亡、東晉得以保全
相關成語
-
4 # 大秦銳士天下無敵
拿破崙的折戟之戰滑鐵盧戰役,因天氣原因而導致最終功虧一簣。
1814年3月,俄國沙皇亞歷山大率俄軍和各國反法聯軍進入巴黎,拿破崙退位,被流放到地中海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法國革命前的波旁王朝復辟了。
歐洲第六次的反法同盟打敗拿破崙後,1814年9月起,各國首腦開始在維也納召開了長達10個月的和平會議,第二年3月,突然傳來拿破崙從厄爾巴島潛回巴黎的訊息。
1815年3月,拿破崙只率1500人,幾門大炮,分幾艘船隻,就在法國海岸登陸。復辟後的波旁王朝聞訊後,妄圖阻止。雙方在拉繆爾村遭遇。拿破崙跳下戰馬,命令他的士兵槍口朝下,然後率領他們大搖大擺地向對方走去。他邊走邊向波旁王朝的士兵說:“你們當中有誰想打死自己的皇帝那就開槍吧!”士兵們聽到這熟悉的聲音,看到這曾是他們引為驕傲的灰色大衣和三角帽(拿破崙出征時裝束),認為他就是曾經率領他們馳騁歐洲、稱雄一時的統帥拿破崙來了,紛紛跑出村莊,激動地哭著呼喊:“皇帝萬歲!”拿破崙在前呼後擁之中,率領部隊前往巴黎,連王宮的衛隊都紛紛倒戈,路易十八聞風逃走。拿破崙不費一槍一彈,僅在出島23天后的3月20日,便在巴黎重新組織起資產階級政府,重登帝位,這真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大奇蹟! 不久,歐洲各國反法同盟又拼湊起來,圍攻巴黎。拿破崙率領12.5萬大軍迎敵。法軍突破了普軍陣地,又打敗了英國軍隊,直推進到比利時邊境。6月18日,大決戰在比利時南部的滑鐵盧展開。
當時會戰雙方的形勢是:盟軍佔據了一個山頭,處於居高臨下之勢,法軍位於山下,處於仰攻之勢。但這些不利的戰地因素,對於炮兵出身、有著雄厚炮兵部隊實力的拿破崙來說算不上是多大的問題。6月17日晚,拿破崙制定了進攻計劃:18日清晨6點鐘發起總攻,中午結束戰鬥。
然而,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17日夜晚,滑鐵盧地區下了一夜的大暴雨。這一夜的大雨,使道路泥濘難行,低窪之處雨水淤積,形成一片沼澤,大炮和彈藥也被雨水淋溼。總攻的時間不得不推遲到上午11時半進行。炮兵是戰役勝敗的關鍵,法軍艱難地驅使炮車前行,不斷地陷進泥水之中,行進的速度十分緩慢。儘管如此,拿破崙還是突破了聯軍幾道防線。但由於總攻時間的推遲,盟軍的支援部隊紛紛趕到了滑鐵盧。普魯士的比洛軍團立即投入了戰鬥,攻佔了法軍的右翼陣地。這時居高臨下的英國將軍威靈頓率領同盟國聯軍向山下進攻,勢如破竹,法軍腹背受敵,一直激戰到深夜、終於瓦解,一敗塗地。在此次戰爭中,英軍統帥威靈頓臨危不懼,沉著應戰,抓住援兵到來的有利時機轉敗為勝,擊敗拿破崙,從此名震歐洲、被人稱為“鐵公爵”。
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在他的鉅作《悲慘世界》中說:“1815年6月17日到18日的那天晚上,多幾滴或少幾滴雨,對於拿破崙成了一種勝敗存亡的關鍵。”
6月22日,拿破崙被迫第二次退位,被囚禁在非洲西面,大西洋中的聖赫勒拿島上。這次拿破崙東山再起,至滑鐵盧慘敗,總共100天左右,史稱“百日皇朝”。
後來“滑鐵盧的拿破崙”在西歐成了最終失敗的代名詞,或被用來表達英雄末路的意思。其實,滑鐵盧的拿破崙並沒有低下他那驕傲自負的頭。戰敗之初,他曾決心一擲,憑他的才幹和毅力,憑藉他的威望和影響,與聯軍再拼個你死我活是完全可能的。
滑鐵盧戰役後,反法聯軍兵臨巴黎城下,向剛成立的臨時政府發出通牒,要求拿破崙必須離開法國。臨時政府接受了聯軍條件,但誰都知道,要拿破崙自動認輸,束手就擒絕非易事。於是有人想起來了與拿破崙有特殊關係的歐仁妮·德茜雷·克萊德。
歐仁妮是馬賽綢緞商之女,在年輕時與拿破崙曾痴情地熱戀過。後來由於政治上的需要,拿破崙與寡婦約瑟芬結了婚,遭此殘酷打擊的歐仁妮痛不欲生。當她投塞納河自盡時,被拿破崙手下的貝納多特元帥救起,回來二人結成伉儷。在一系列的事變中,貝納多特 成了反法同盟國之一的瑞典的王位繼承人,歐仁妮也成了未來的瑞典王后。儘管如此,拿破崙對以往的戀人始終一往情深。當歐仁妮出現在拿破崙面前時,拿破崙激動的不能自己,但當他理智地看到一個反法聯軍和臨時政府的說客出現在他面前時,他那顆高傲、不屈的心震動起來了。歐仁妮並沒有被自己的使命所左右,撫慰了拿破崙的心,復甦了他久以泯滅的熱愛生活、追求幸福的良智。他依然信任她,依戀她,他們終於一起開始正視起法國目前殘酷的現實。自從拿破崙掌權以來,法國大革命的物質成果已被他揮霍殆盡。20年的戰禍,已使300萬優秀兒女捐軀在異國他鄉的疆場。如今的法國遍體鱗傷,人民疲憊不堪,繼續戰爭已不堪承受。他還有什麼理由再為了自己的野心要求法中國人民再去冒新的風險,再遭受更大的苦難。理智終於戰勝了狂熱的妄想。當歐仁妮傷心地離開他的時候,拿破崙已經萬念俱灰,放棄了最後的一博,甘願到聖赫勒拿島了此餘生。
法中國人民感謝歐仁妮,巴黎人民感謝歐仁妮,稱她為“和平夫人”。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後,一蹶不振,固然是同法國臨時政府對拿破崙的心裡攻勢分不開的。但是拿破崙在他的後期,所發動的一系列戰爭,帶有明顯的稱霸歐洲,恃強凌弱的侵略性質、他的“以戰養戰”、“就地取食”政策的推行、導致了被壓迫國家的人民不滿。再加上他的獨斷專行,集軍政大權一身,早已打破了“常勝將軍”的神話。在長期的戰爭中,損失了大批的有生力量,已呈虛弱之勢。所以說拿破崙走向最後的失敗,又是歷史的人必然。
拿破崙於1821年5月5日在聖赫勒拿島上病逝。
-
5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解放戰爭中,我軍有兩次“功虧一簣”的作戰,教訓十分深刻。
大同集寧戰役1946年的大同集寧戰役,是解放戰爭初期我軍遭遇的一次較大的挫折。
我軍遂定下攻取大同的決心。計劃20天左右的時間攻取大同。
1、攻城作戰:雖不斷勝利,但經驗不足,未達目的。
我軍在大同外圍的作戰中,取得了不少勝利,但是,由於我軍沒有控制機場,敵軍從包頭運來了一個大隊的兵力。同時,國軍決心死守大同,迅速收縮城內,頑固抵抗。
如此,外圍作戰,我軍雖然打擊了敵軍,但未能殲滅敵有生力量。
而退守大同的敵軍兵力充沛、火力凶猛、依託堅固工事,我軍攻城部隊遲遲難以破城。
2、打援作戰:指揮失誤,功虧一簣。
為了解救大同,老蔣把大同劃給了傅作義的戰區。
即便如此,我軍打援部隊的兵力有優勢,有機會殲滅傅作義的救援部隊!
當傅作義兵臨集寧時,我軍主力迅速集行軍抵達戰場,並攻取了傅作義部在集寧的外圍要點!
此時,集寧城內是我軍守軍,城外要點為我軍控制,傅作義部實際上已經被我軍分割包圍了!
但是,或許是通訊不暢的緣故,我軍整整一天沒有組織大規模攻擊,敵獲得了調整的時間。
傅作義決心先集中兵力攻下集寧,再固守待援。
12日傍晚,傅作義攻下集寧。但許多要害陣地也都在我手中,我軍仍有相當把握奪回集寧。
此時,我軍下達命令:暫停攻打集寧,先打靠近的101師。
可是,由於倉促變更作戰方向,我軍準備不足,對道路、地形不熟悉,攻擊101師再次陷入僵局。
在集寧鞏固下來的傅作義迅速恢復陣地,開始夾擊我軍!
戰局急轉直下,我軍被迫放棄集寧作戰,撤出戰鬥。
16日,我軍撤圍大同。
尤其是在打援方面,我軍在有利條件下先是貽誤戰機,後是倉促變更部署,使得戰局急轉直下。
四平戰役(1947年)1947年的四平之戰,也是功虧一簣。
四平,東北中部交通樞紐,誰佔據此處誰就有東北戰場的主動權。
1947年的夏季攻勢後,我軍把目標再次瞄準了四平。
當時,我軍10餘萬大軍向四平集結。而四平城內,只有陳明仁“打補丁”一般的3萬多軍隊。
88師、91師在夏季攻勢中遭到重創,除此之外,陳只有剛來增援的13軍54師和幾個保安團、保安大隊這樣的雜牌部隊。
可是,我軍這一仗卻沒打好。
1、輕敵情緒,對敵抵抗能力認識不足。
我軍產生了輕敵情緒,以為陳明仁殘軍士氣低迷,一衝就垮!
但是,仗打起來後,情況卻不一樣了。
而且陳明仁集結了一切可以找到的力量,把征服官員、警察、百姓都發放武器,決死抵抗。
2、攻城兵力、火力配置不足。
我軍17個師部署於打援;只由李天佑率7個師、5個炮兵營負責攻城。
表面上看,我軍攻城兵力仍佔優勢。
但四平是日軍當年按照戰備標準修建的,工事堅固,而國軍此時仍然有火力優勢,更有飛機支援!
可以說,在陳明仁決死守四平的情況下,我軍優勢是不夠的。
3、攻城經驗不足。
此戰,我軍攻城經驗不足的問題暴露得十分明顯。
(1)、在攻城作戰中,開啟突破口、擴大突破口的經驗不足。
隨後,我軍在敵軍火力封鎖下,在這個狹窄口子投入大量兵力,效率不高,傷亡大。
(2)、對敵火力打擊保護措施不夠。
這個季節的四平,白天長晚上短,一天只有8個小時是黑夜。
我軍為彌補火力不足,晝伏夜出,無可厚非。
但因我軍保護措施不夠,即使我軍白天不進攻,傷亡也比晚上進攻時還大!
當時,東北戰場上,我軍在總體力量上仍不佔優勢。
而敵軍救援決心極大,留兵與我阻援部隊作戰,軍隊仍然撲向四平。
最終,我軍在攻佔3/5的市區,尤其已經攻取最難打的西區的情況下,撤退。
對這2次“功虧一簣”,我軍戰後都進行了充分反思、學習,因此,這兩次失利,為我軍以後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教訓。
一般認為:這兩次失利,有客觀原因。比如敵強我弱的大環境,比如敵將傅作義、陳明仁的表現。
也有主觀原因。我軍在兵力部署、指揮排程、戰鬥情緒等環節都出現了失誤。
所幸的是,我軍是一支善於學習、善於反思的隊伍,通過總結、學習,我軍吸取了經驗、教訓,不斷成長!
-
6 # 歷史微點
1948年7月2日,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粟裕率部在豫東戰役中殲滅區壽年兵團大部,活捉區壽年。
按照作戰計劃,在完成戰鬥後應迅速撤離戰場,但是部隊還沒有開始行動,前來救援的蔣軍黃百韜的整編25師就突破了阻擊部隊的防線,直殺過來。
這一突如其來的情況,給戰局帶來了變數,如果讓黃百韜部靠近,華東野戰軍就很難攜帶大量傷員安全撤離戰場,而且即使能夠撤離,也必然被其尾追,對我軍形成不利局面。
華東野戰軍官兵在極度疲勞的情況下迅速行動,並於7月4日對黃百韜部形成合圍。
黃百韜一見華東野戰軍蜂擁而上,便心知不妙。在蔣陣營中,黃百韜是不可多得的悍將,他雖然出身雜牌,但文武雙全,能征慣戰,成為蔣軍主力師的師長也確有他的過人之處。他且戰且退把部隊集結在以帝丘店為中心的各村莊進行防守。
但黃百韜絕非無能之輩,他在情急之下竟親自率領兩個突擊營,在坦克的掩護下,實施反衝鋒,一陣猛打猛衝,居然奪回了幾個陣地。
華東野戰軍官兵因為連續作戰,再加上連日奔襲,身體已極度疲憊,戰鬥力也打了不少折扣,即便這樣,25師還是被團團困住,受到強力圍攻,被殲滅也只是時間問題。
6日上午,徐州”剿總”副司令杜聿明飛到戰場上空,與黃百韜通了電話,黃百韜悲壯地說:“當年在廬山訓練時,我倆是上下鋪,自當兵以來我從沒叫過苦,但今天不能不告急了,免得耽誤全域性”。他請求杜聿明趕快命令周圍部隊全力增援,牽制華東野戰軍。
與杜聿明通完話之後,黃百韜開始焚燒檔案,安排後事,他給前沿的團長打電話時要求:官兵們要和他一起“成仁”,不要希望他有一兵一彈的增援,華東野戰軍由何處突入,既在該處死拼到底,向天高呼“領袖萬歲”,臥在原地死而後已。
此時的25師上下,已是一片悽悽慘慘。而黃百韜的頑抗本性也可見一斑。
雖然黃百韜部距被殲滅近在咫尺,但全域性在胸的粟裕卻只能無奈命令部隊撤圍轉移,他不能再有片刻耽誤,因為蔣軍的大批增援部隊已從三面圍攏過來,粟裕意識到,如果再戀戰,自己就有被合圍的巨大危險,
7月6日傍晚,粟裕下達了撤圍轉移的命令,豫東戰役也以殲敵九萬餘人宣告結束。如果不是阻援部隊不利,加上圍攻隊伍連續作戰,極度疲憊,已成了甕中之鱉的黃百韜和他的整編25師必然是被全殲的下場,雖然最後功虧一簣,但粟裕還是給了黃百韜一個下馬威。
黃百韜在最後一刻得以解脫,他獲得了蔣介石親自頒發的青天白日勳章。但最終笑到最後的還是粟裕,僅僅時隔四個月後,黃百韜在淮海戰役中兵敗自殺——他還是栽在了粟裕的手中。
-
7 # 鄜延路節度使李
岳飛第四次北伐
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完顏宗弼撕毀和議,分四路南下。結果先在順昌被劉錡擊敗,又在郾城和潁昌被岳家軍擊敗,岳飛揮師北伐,一直打到開封附近的朱仙鎮。
金兀朮聽到岳飛打到朱仙鎮之後,打算從開封撤軍,半路上被一個書生攔截,說到自古朝內有權臣而外面大將不受控制的,於是金兀朮返回開封。
七月上旬,宋金兩軍在東部和西部戰場處於平局狀態,中部戰場張俊在亳州、宿州吃了幾場小敗已經撤軍,惟獨李若虛並不節制中部的岳家軍北伐。秦檜的親信殿中侍御史羅汝楫上奏說:“兵微將少,民困國乏,岳飛若深入,豈不危也!願陛下降詔,且令班師。”宋高宗趙構在七月八日或稍後,大致與郾城之戰同時,發出了第一道班師詔。
岳飛在七月五日上奏報告樑興、董榮、趙俊、喬握堅等部的勝利:“臣契勘金賊近累敗衄,其虜酋四太子等皆令老小渡河。 惟是賊眾尚徘徊於京城南壁一帶,近卻發八千人過河北。此正是陛下中興之機,乃金賊必亡之日,若不乘勢殄滅,恐貽後患。伏望速降指揮,令諸路之兵火急並進,庶幾早見成功。”
七月十八日,即張憲從臨潁殺向開封之時,第一道班師詔送達。岳飛鑑於當時完勝的戰局,寫了一封奏章反對班師:“契勘金虜重兵盡聚東京,屢經敗衄,銳氣沮喪,內外震駭。聞之諜者,虜欲棄其輜重,疾走渡河。況今豪傑向風,士卒用命,天時人事,強弱已見,功及垂成,時不再來,機難輕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圖之。”
隔了兩三日,朱仙鎮已克,完顏宗弼已逃出開封之時,據說岳飛在一天之內接連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注 3]遞發的班師詔。其中全是措辭嚴峻、不容反駁的急令,命令岳家軍必須班師回鄂州,岳飛本人則去“行在”臨安府朝見皇帝。宋高宗發十二道金牌的時間,大約是在七月十日左右,即他得到七月二日克復西京河南府捷報不久。
岳飛收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憤惋泣下,朝東往“行在”臨安府的方向一再行拜禮:“十年之力,廢於一旦。”不得不下令班師,百姓聞訊攔阻在岳飛的馬前,哭訴說擔心金兵反攻倒算:“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岳飛無奈,含淚取詔書出示眾人,說:“吾不得擅留。”於是哭聲震野。岳飛決定留軍五日,以便當地百姓南遷,“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閒田處之。”
這時宋高宗趙構對戰局的控制反覆無常,有努力做到不勝不敗以利議和的嫌疑。在接到岳飛郾城大捷的戰報後,尤其是接到岳飛七月十八日反對班師的上奏後,又於七月二十五日命令楊沂中的殿前司軍從“行在”臨安府開赴淮南西路北上待命,併發手詔,改令岳飛“且留京西,伺賊意向,為牽制之勢”。這種戰勝後不乘勝出擊反而班師、但也竭力牽制金國的奇特舉動,也許和高宗生母韋氏當時作為事實上的人質被金國囚禁待釋有關。
八月中旬,楊沂中的殿前司軍到達宿州,以五千騎兵夜襲柳子鎮,卻不見金兵蹤影。在探知金軍以重兵埋伏于歸路後,也不知是真是假,金軍是否還有戰鬥力,殿前司軍“遂橫奔而潰”。金軍乘勝佔領宿州,並因當地人歡迎過宋軍進行報復屠戮。
岳飛前往“行在”臨安府的路途已走了大半,期間不斷接到宋高宗的手詔,以及秦檜以三省、樞密院名義遞發的省札。儘管內容自相矛盾顛來倒去,最後仍是令岳飛“疾馳入覲”,“赴行在奏事”。當岳飛聽到中原傳來的宋軍敗訊,只能長嘆:“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結果岳飛的第四次北伐因為政治原因而失敗。
-
8 # 方城闕
在東北解放戰場,四平攻堅戰,也就是四戰四平中的“三戰四平”,可以說是一場“功虧一簣”的戰役。
1947年6月,東北野戰軍挾夏季攻勢之勝勢,決定對四平守敵發起攻擊,一舉解放一年前丟失的四平。為此東野司令員林彪,命令1縱、遼吉縱隊、6縱17師及總部5個炮兵營,共計10萬人,做為此次攻城主力,同時佈署2縱、3縱、4縱、6縱及4個獨立師負責阻援任務。
在此之前,守衛四平的蔣軍主力71軍,在東野夏季攻勢中,因為出城馳援懷德,已被東野殲其88師和99師大部,軍長陳明仁乘車逃走,參謀長馮宗毅和88師師長韓增棟被擊斃。
因此受命擔任攻城總指揮的1縱司令員李天佑,對此次攻打四平信心十足,因為城中的71軍已是殘敵,總兵力不超過1.8萬人。
原來守城主將陳明仁,將城中的保安團、蔣軍各部留在四平的留守人員、警察、逃入城中的散兵遊勇,全部組織起來,將四平劃成5個守備區域,責任到人,後退者殺。並且在日軍遺留下來的城防工事基礎上,又新修了許多環形工事,使四平城防達到了要塞化,具備了永久性質。
經過3天的激戰,攻城部隊掃除了四平外圍據點,攻進城中,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巷戰。逐街逐屋的爭奪戰,使1縱和遼吉縱隊傷亡很大,原本5天拿下四平的計劃,不得不一天天向後推遲。
正在病中的杜聿明,此時抱病指揮蔣軍8個師,分三路向四平撲來。阻援的4縱,主陣地被敵人率先突破,使整個阻援形勢急轉之下。東總眼見敵人援兵即將迫近,不得不下令攻城部隊撤出四平。
-
9 # 歷史History
揮師北伐
紹興四年(1134年)岳飛奉命揮師北伐,自鄂州(今湖北武昌)趨襄陽(今湖北襄樊),向偽齊政權的守軍發起猛烈進攻,僅用二三個月的時間就按照預定計劃收復襄陽、郢州(今湖北鍾祥)、隨州(今湖北隨縣)、鄧州(今河南鄧縣)、唐州(今河南唐河)、信陽軍(今河南信陽)等六郡之地。這是南宋建立政權以來第一次收復大片失地。因此年僅32歲的岳飛被封為節度使,成為南宋大將中最年輕有為的一員。與滄桑戎馬、屢立戰功的韓世忠、張俊,以及世世將家、久歷戰陣的劉光世被稱為南宋的四大將帥。他所率領的“岳家軍”因紀律嚴明,戰功顯赫,深受人民愛戴,成了南宋抗金斗爭的一箇中流砥柱。
郾城之戰是宋金雙方精銳部隊之間的一次大決戰,宋軍以少勝多,給金軍以沉重打擊。接著岳家軍又在潁昌府打得金兀朮狼狽逃竄,並一直追擊到距汴京僅四十五里之遙的朱仙鎮。這時黃河南北許多堅持鬥爭的義兵,都打著岳家軍的旗號響應岳飛的北伐,其他各路宋兵也轉入區域性反擊。抗金斗爭呈現一派蓬勃發展的大好形勢,方是時,岳飛喜極,對其部下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金軍驚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金兀朮曾準備撤離開封,到河北以避岳家軍的兵鋒。
-
10 # 夜孤舟
關羽北伐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大軍,接著派遣劉封、孟達佔據上庸,此時,劉備集團的領地和實力大為增強,達到了頂峰時期,幾乎超過了歷經三世的江東孫權集團。
而曹操集團經過內憂外患,進入守勢。雖說如此,但曹操集團仍然是三大軍事集團(劉備、孫權、曹操)中最為強大的。
孫權集團平定山嶽、取得交州、荊州三郡(江夏、長沙、桂陽),實力也大為增強,但因為劉備集團佔據荊州南郡,使得孫權集團不但無力向北發展,而且還有被劉備集團和曹操集團夾擊的危險。所以,孫權想方設法想佔據荊州南郡。
前期--關羽威震華夏
襄樊之戰
在劉備集團節節勝利的大好形勢下,名將關羽於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率領荊州本部兵馬兩萬餘人北伐曹魏、攻打襄陽、樊城,當時襄、樊守將曹仁無力擊退關羽軍,只得堅守待援,曹操急忙從四方調重兵救援襄樊,其中,曹操手下外姓第一將於禁率七軍(約有三四萬)先抵達襄樊,但是,秋雨氾濫,水淹七軍,關羽成勢進攻,擒獲名將於禁、斬殺副將龐德,收降卒三萬多,取得襄樊戰役的一次大勝,許都以南出現孫狼等豪強響應關羽,曹操見情況不妙,認為漢帝在許都"近賊",打算遷都以躲避關羽的鋒芒,史書記載關羽當時"威震華夏"。
中期--呂蒙偷襲荊州
但是,雖然關羽在襄樊戰場取得如此巨大的勝利,但是荊州南郡後方空虛,而且作為盟友的孫權集團早就想多去荊州南郡,而如今關羽得志,孫權更是不能容忍。所以,孫權祕密和曹操書信來往,想要乘機攻打荊州後方,為曹操解圍。於是孫權派呂蒙以白衣計乘機偷襲荊州南郡。
當時南郡守將正是劉備小舅子糜芳,當初關羽北伐之時,糜芳負責籌集糧草,但辦事不周,關羽很生氣,說了一句:"還當治之"(回來再收拾你)。孫權早就看到關羽和糜芳關係出現裂痕,於是派人勸降,糜芳居然甘願投降東吳。之後,劉備集團在荊州的絕大部分地區盡歸孫權所有。
後期--關羽兵敗被殺
而此時的關羽還在前線攻打襄樊,當收到荊州後方基地已失的訊息後,軍心渙散,而此時曹操的徐晃援軍又趕到,關羽久攻襄樊不下,又被徐晃在沔水擊敗,原本投降關羽的將領胡修、傅方都在此戰中被斬殺,所以關羽北伐軍不得不前功盡棄,率軍撤退。但是,此時人心離散,士卒逃亡者大半,最後關羽被吳軍擒獲,遭到殺害。
關羽以一旅之師震懾華夏,幾欲破賊,然而天下形勢瞬息萬變,終不成事,可悲可嘆可惜!
回覆列表
中國古代發生過許多戰爭,戰爭方式也是五花八門,有以少勝多的戰役,也有功虧一簣的戰役,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三個,讓大家看到開頭卻沒有猜中結尾的神奇戰爭。
淝水之戰
前秦是五胡十六國中最有希望完成統一的,在符堅的帶領下,任用王猛勵精圖治,消滅了中國北方各個割據政權,建立了統一北方的前秦帝國。符堅志在一統天下,不顧群臣的反對,動用全國兵力發動了淝水之戰。
明建文帝削藩期間,燕王朱棣以靖難的名義
造反,大軍一路浩浩蕩蕩從北京一路往南所向披靡,在白溝河打敗了李景隆所率領的六十萬南軍。等到大軍殺到濟南城下的時候,朱棣滿懷信心,覺得拿下這座空虛的濟南城,應該是手到擒來,可沒想到他栽了個大跟頭。此時鎮守濟南城的是個不懂軍事的知識分子——鐵鉉,他是一個極有悟性的人,嚴酷的戰爭鍛鍊了他,瞭解了戰爭的規矩,並被大家推舉為濟南城的鎮守者。
如果沒有鐵鉉的這一神助手妙招,燕軍肯定會攻破城池,而朱棣會提前打到南京稱帝的。
明末農民起義軍遍地開花,其中闖王李自成帶領的幾萬精銳部隊逃竄到漢中,負責陝西防務的孫傳庭立馬調兵,發動攻擊,跟李自成的軍隊幹了四仗,把李自成打的就剩一千多人。原本好幾萬的精銳手下,被打的就剩下零頭了,李自成沒辦法躲到了漢中的深山老林裡。而他最可靠的親信祁總管,帶著人當了叛徒,在山溝裡忍飢挨餓的李自成,真是狼狽不堪,其實更慘的還在後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