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坦率的摩托
-
2 # 樑子8946
這樣會有後果的;
要無我,有我就有煩惱苦難;
不聽話,就變成了可憐之人,就會讓人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還要煩惱痛苦受罪;而且一旦著急上火,就會偏癱抑鬱,甚至殘廢,到那時就真的晚了。
-
3 # 陳橙小記
有些回憶是無法自然刪除淡忘的。悲慘經歷之所以無法釋懷必定是曾經傷透了心。每個人都不會無緣無故去抓著一件平淡無奇的事情卻不捨得放手,有些是痛過疼過才會刻苦銘心的難忘。不存在什麼可憐自己,如果說放下是種解脫,那更多的人會選擇去遺忘釋懷。但保留是為了給自己一個謹記,不要再為同樣的事情而被傷害。
-
4 # 騎辻說
自己要自強,不要可憐自己,我們生而為人,不比其他人低一頭,我們可能學習差,可能被甩過,可能上班被領導罵但是,我們還是幸運的,畢竟我們走過的路都是教訓,讓自己更好的活著
-
5 # 見素
能量總是相互吸引的,你是什麼能量就越吸引啊,比如你每天陷入在自身悲催的經歷,反覆回想折磨自己而不能自拔,那麼接下來你所吸引力來的負能量就比較多了,細品自己的生活怎麼就是一團糟?其實就是這個原因。吸引力法則嘍!你的心態決定命運,所以請果斷跳出你的痛苦小圈圈,擁抱Sunny!美夢必將成真,麼麼噠!
-
6 # 使用者7982038704489
苦瓜本身是道菜,知苦才懂甘。有道是:吃得世上苦,方為世上人。以往悲慘經歷應該成為你奮鬥的原動力,現在囬味過去本應該更覺得今天曰子的甘甜。還把過去的悲慘作為可憐自己的理由是內心的怯懦,現在要挺起胸堂,掃去心中的陰霾,從心裡強大起來,多看多學些積極的和能開擴眼界讀物充實自己,你會從中改變自己的。
-
7 # 6618187291244
拔出來吧,否則真會變成林黛玉。誰都歷過艱難,是人生正常事,不住嘴地咀嚼苦的,你就嘗不到甜的。灰色心理是一種惡性迴圈,扎進牛角尖了。要不就成個家,正眼看看生活,投入其中讓自己充實,許就會好了。
-
8 # user1197713899559羅
沒有主見的人才會活在可憐之中,命運握在自己手中,善待身邊人等於善待自己,身邊惡人多,自己做到了問心無愧,未來屬於自己。
-
9 # 張建明
總是喜歡可憐自已不是你的錯,無法釋懷悲慘的各種經歷是你的錯。世界那麼大,世界那麼美好,到處走一走,看一看……美食,美景,風土人情,各種大型文體藝術表演,文體演出,體育比賽,歌舞晚會……等等,總有一款適合你,飛機座不起就座火車,汽車……國外玩不起就在國內旅遊……去偏遠山區,去貧窮落後的地方……增加感性認識……想一想……還有人生活不如你……所以你要學會釋懷、想開、放下,看淡,感恩的心,吃虧是福,難得糊塗,知足常樂……
-
10 # 輕風伴陽光
為什麼總喜歡可憐自己,無法釋懷悲慘的各種經歷?
這種人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同情,並且希望別人可以幫助到他,或者他想找人傾訴一下…
其實這種人還是缺乏自信心,不相信自己會改變命運。還是對自己以往的經歷不能釋懷,放不下,忘不掉,給自己上了緊箍咒。
人們常說,在那裡跌倒,就從那裡爬起來繼續前行。這就需要我們捋一捋,自己是為什麼跌倒的,是自己不小心,還是別人使得絆…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從此以防不測。即便是別人使得絆,也有自己的原因所在。
所以自己的世界裡,自己就是主宰,別人干擾不了你,除非你願意接受。相信自己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我是最棒的!有了堅定的信念,才會展現出自己的樣子:自信,自強,自立!
-
11 # BoLu
人間百態,生長環境不同,經歷事情亦不相同,自然也不會有誰可以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
自憐自艾在某些程度上而言,是一種很普遍的自戀以及自我感動行為。本質上沒有不對,也沒人都做什麼評價,但一切還是建立在不影響他們的情況下。
但如果與不能釋懷放在一起,那到大可不必。你放不過的只是自己,影響的也是自己的人生。
這些都是很私密的事情,你就算一輩子想沉浸在這種痛苦狀態裡也沒人可以說什麼,那如果考慮一下身邊在乎你、擔心你的人呢?你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他們的心,自己過不去的時候,想辦法讓自己從情緒裡走出來,試著以讓身邊人開心為目的先執行起來,可能聽上去有些許累、虛偽。
但事實上,努力的逗別人開心,裝作很幸福其實更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會因為什麼開心,也就是最便捷的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了,在沒有找到最好的辦法時,避開自己不要的,一步一步來,走出自己的情緒。
循序漸進,陷入情緒本就是一件深陷泥潭的事情,越掙扎越深。有時候另闢蹊徑也是一種良策。
不知全貌,不勸人放下。但想辦法走出情緒,讓自己站在另一個角度,跳脫出來也是和自己的和解。
願你一切安好。
-
12 # 勤娘子
每當自己遇到困難或者是痛苦的事周圍的朋友經常會用“感同身受”這四個字來安慰你,但是當你快樂或者是成功的時候朋友會這樣說嗎,我和你一樣快樂。所以證明了痛苦的事往往更加難以讓人忘記,不過雖然別人在對你說你的遭遇我一樣“感同身受”,但是由於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成長的環境不一樣,想要做到“感同身受”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有些痛苦只有自己才明白。
-
13 # 群眾的大聯合
人生百態,每個人都有自己性格的歸屬,感性者總能為風吹草動而自我幻想,社會的熔爐總是不斷創造著悲慘,而自己卻沒有強大的能力支撐這樣的現實,不能適應者便總喜歡可憐自己,以喚起別人理所應當的同情,越可憐越孤獨就越能逃避別人的眼光。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只有不斷的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瞭解不同的人,暴露最真實的自己,同時突破性格舒適圈,我們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也才能釋懷人生過往,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價值。
回覆列表
有兩種情況吧,一是“愛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心理作祟;這個時候的“悲慘經歷”就成了博取同情獲取“利益”的資源,“成功”畢竟只是少數人的事,更多的人會是“碌碌無為”的,這個時候在繼續“無望的奮鬥”和獲得“成功者同情安慰”之間,選擇後者是更為輕鬆簡單的“捷徑“,此其一;另一種則是“林黛玉式的”文藝心理作祟,這個時候的“悲慘經歷”成了他們創作的素材或背景,成了藝術的“源泉”,他們又怎會輕易的“放棄”它從中走出來呢?於是成天如林黛式的“哀怨”人生的“懷才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