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浮世暢想

    無法獨立建立生活的人,普遍需要一種心理依靠,以其為依託,既可以逐步構建自己對世界的認知,也可以轉移自身對自我認知的注意力。

    每一個人,在生活建立之初,會首先尋找一個依靠,我們暫時不知道為什麼,但是現實情況是這樣: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小動物、某種活動(動漫、遊戲、看書、音樂等等),每個人在依附於某個心理依靠之後,才可以展開自己的生活。

    類似於宇智波鼬,最開始的他心理上依附於“一族”,注意這個概念,是“族”而非某個人,環繞著對一族的認識和生活,宇智波鼬形成了自己最初的對村子的認識,借村子的土壤而進一步對世界有所認識,在那之後,他的心理依託是整個世界,所以他會形容“一族”這個概念限制了自己的“器量”。再舉個例子,大蛇丸從一開始就是個孤兒,在三代那裡收貨了最初的溫暖,但這個依託僅只是他成長的土壤,隨著生活的展開和對世界的思考,他開始只對終極的力量感興趣,伴隨著對力量的追逐過程,他又開始對一些未知的東西感興趣——他形容佐助為“風”,起風之後,世界會變成怎樣?大蛇丸的心理依託更像是自己,他只對世界的變化感興趣,至於變化的好壞並不重要——只要那份變化不要把自己“心愛的試驗場(即世界)”給消滅了就好。

    巳月呢?

    巳月出身較為特殊,即有父母又沒有父母,他需要一個可以展開生活的依託,無論是誰都好——對大蛇丸而言,他並不在乎巳月的依託是誰,巳月最終能夠成長到什麼地步,他想看到的是新變化,以及,他想進一步瞭解鳴人之後的世界——意即他平定世界之後,他的子孫後代又會發生什麼變化。他讓巳月去接近博人,一方面博人的Sunny正是巳月所欠缺的,另一方面更是他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的表現方式。

    巳月對博人好只是一種表象,真正重要的是,巳月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安心不再思考自己是誰、自己該去哪裡這種問題,而是將自己的精力用於探索世界——對村子的認識、對同伴的認識、對處事方法的學習,終究,他會因而形成自己對世界的自我看法,並且笑對過往的事情。

    雖然他們都動漫形象,而非現實中的人,但他們也是“理想化的人”。

    現實中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作為,難道這一切真的是沒有道理的嗎?又或者,所有人的行為真的需要一個判斷標準,來區分誰對誰錯、誰聰明誰傻笨嗎?我們,真的是試圖瞭解他人的動機,還是僅僅為了證明自己的行為才更合理呢?

    每個人在生活中所處的階段不同,他現階段的心理依託不同,他對世界的把握程度不同,並且有些人自知、而大多數人不自知——事實就像尼采所說的:人是一種需要被超越的生物。當你面對不解的時候,思考自己,嘗試審視周邊,嘗試做出決定,當你自覺擁有強大的自我的時候,再進一步,看看自我之後是什麼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帶有火字的成語和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