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秋雲陽
-
2 # 高覃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政治和思想的大動盪時期,王權式微、諸侯爭霸、百家爭鳴,在隨後的歷史發展潮流中再難得一見。
春秋戰國表面雖尊周宗室為天下共主,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卻已失去存在的基礎,世卿世祿制度同樣遭到破壞。周天子已無力像西周初期那樣約束諸侯王,周禮制度遭到破壞,庶族地主逐漸興起。周公制《周禮》以規範國家的等級制度、維護國家統治。周禮的破壞,使各國諸侯王掙脫出等級制度的約束,變法強國,逐鹿中原。
周禮制度的破壞,使思想不再統一。春秋時期,齊國桓公立稷下學宮以收天下賢才,稷下學宮也成為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中心地。春秋戰國時期許多人才基本上都到過稷下學宮,以求功名,得君主任用。如:商鞅、張儀、申不害等。這些士子均周遊列國,遊說自家學說以求得諸侯王任用,成就一番事業。其中以“十家九流”為主要代表,即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墨家、名家、縱橫家、農家、雜家、小說家。
“百家爭鳴”在諸侯王變法上體現出的是不拘一格任用人才,不論家世,只看才幹,謀求富國強兵,爭霸天下。如:齊桓公任用管仲變法遂成春秋首霸,魏文侯任用李悝變法成戰國首霸,秦國孝公任用商鞅變法成就統一霸業。春秋時期,孔子曾周遊列國,傳播自己的儒家學說,卻並未得到重用。孔子的學說強調“禮”,是維護奴隸制度的學說,並不適合諸侯爭霸的歷史潮流,所以並未得到重用。
正是因為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爭霸,各種思想層出不窮,思想上沒有得到統一,才使得“百家爭鳴”,人才輩出。隨後,秦統一全國,以法治天下;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一全國思想,規範等級制度;唐宋思想較為開明,仍是有主流思想;明清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實行思想禁錮。
我們從中可以看到,中央集權的逐漸加強反映在思想上是逐步的禁錮。思想被禁錮,如何人才輩出?僅是在思想禁錮下,爭取取得片面之成就,清朝的乾嘉漢學可詮釋這點。
-
3 # 小辮兒說歷史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曾經出過無數的人才,他們每個人都傾盡所能,才共同譜寫出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在各個時期中,春秋戰國是文化和思想最為燦爛的階段,一時間出現了諸子百家學術爭鳴、群星閃耀的盛況,據據《漢書· 藝文志》的記載,那時有名字的學術家就有189位,共留下4300多篇鉅著,真正實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
隨著歷史車輪的行進,後世再也沒出現過在人才數量上能與之相匹敵的時代,對於這種現象,我們首先需要分析春秋戰國時期為何會出現如此空前絕後的盛況。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都特別重視人才,並且尊重人才春秋戰國時期時局混亂,諸侯爭霸,變革較多。各地的統治者們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為了強大自己國家的力量,他們開始招賢納士,對於有才學有能力的人,他們往往給與尊重的態度以及豐厚的報酬。從前空有才學卻連肚子都填不飽的人成為了受人尊重的幕僚。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投靠統治者們為他們效力,同時這也可以施展他們的抱負。
各路學派思想激烈碰撞國家吞併割據分裂,這幾種情況在春秋戰國時期特別容易方式生的,就導致思想與文化的劇烈碰撞,比如,一個國家有自己的主流學派與思想,但是被吞併以後,它本身的思想文化於另一個國家思想文化又發生了碰撞,導致出來了另外一種可能。所以,當我們悉數百家思想的時候,會發現其相似之處。
春秋戰國時期天下不同意,各方勢力所尊崇的思想也不盡相同
春秋戰國時期,學派比較獨立,不是特別依賴於政府,因為時局混亂,各方勢力爭相稱霸,天下不統一,每個統治者尊崇的學說學派也不一樣,所以出現了百家爭豔的情況,學說門派的種類開始多了起來。
春秋戰國以後,天下統一,統治者的數量和爭霸勢力比之春秋戰國時期都少,為了穩定和鞏固自己的江山,統治者往往會採用合用於自己統治的一套思想。“古者天下散亂,莫能相一,是以諸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所建立。”秦朝採用法家思想,從漢朝開始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孔孟之道成為唯一正統的思想,影響了後世的兩千多年。
未統一以前,統治者想地是如何佔的首位,統一以後,統治者清楚明白,思想專制的重要性,如果思想出現各種分支,很難控制民心,其結果就是又回到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專制了,人們自然也就麻木了,所謂的人才也只是那麼幾個領域。各個朝代的做法都不一樣,秦朝是焚書坑儒,自隋唐開始則是採用科舉制度。人們認為科舉制度下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
春秋戰國為中華民族留下了許多優秀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史上的重要轉折點,縱觀今外歷史,我們會發現,同春秋戰國同一時期的古希臘古印度在這一時期也湧現了許多思想學派許多的人才,這或許就是歷史前進的必然性導致的吧。
-
4 # 魚羊史話
大變革的時代創諸子,諸侯王的需求造百家。
兩個原因,一個是時代的發展,一個是諸侯的需求。
諸子百家,百花齊放,中古的第一個春天來之不易,如此盛大的如此盛大的春天聚會更是求之不得。
士階層的自由,春秋戰國學術的繁榮開始。周王朝在平王遷都後,其勢力範圍基本上就停留在了洛陽附近。沒有一個強大的中央政權,各地的來往無疑是空前自由的。就這樣,一個由中心向外面擴散,四周諸侯國吸引人才的局面就形成。
拿鋤頭的人的勤勞,是春秋戰中國人才輩出的基礎。農民在周朝,耕的田是井田,春秋開始井田制荒,隨之而起的是大量的私田。當然井田有井田的好處,多人勞作,生產力會稍微高那麼一些,很快井田的這唯一的好處,就被技術解決了。農民不一定只會拿鋤頭,還會動腦子。精耕細作的發展,鐵犁牛耕的推廣,慢慢使得有些人(這其中就有士)告別了一起拿鋤頭的日子,小康的生活不用看集體了,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
這便是大時代下懷抱下的世界,諸子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萌芽生根的。當然要成為百家,這就少不了諸侯王的召喚,每一個諸侯王不同的需求,使得百家成為諸子。
時代造英雄,英雄敬時代。在春秋戰國這個風雲變化,多災多難的時代。人才是具有使命的,雖不是人人都能救天下蒼生,但是人人卻關心救天下之法。這其中百家人士又最為刻苦鑽研。儒家、墨家、法家、雜家、陰陽家、農家、兵家等等學派,爭世風雲而出。
士階層有了自由,家裡又有了餘糧,便自然會聽到窗外的召喚的時候,就會去應答,去投君王,救蒼生,實現自己的抱負。這就造就了春秋戰國的人才盛況,實屬來之不易。
其實在後來的中國,類似的思想春天還許多個。魏晉之際的名士風骨、兩宋之交的文化昌盛、民國雖亂但大師輩出。但是每次種子開花,思想碩果卻並沒有春秋戰國時期那麼豐碩。所以春秋戰中國人才輩出是求之不得的。
後面朝代也不止一次的出現過百花齊放的身影,可走近一看,似像非像,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當了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的“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無疑又一次讓思想界喘不過氣來。這之後的人才和春秋戰國比起來,就出現了一個很顯著的變化。春秋戰國的人才是百家的人才,漢武帝之後,人才是儒家之才。再美好的春天,只有一種花在綻放,無論多美麗,也不能使得思想花園充滿生機。
當思想不在勇敢的時候,要聽命於誰的時候,它就不在包容了,沒有了開放的勇氣。被這種思想左右的人才再能幹,也只是庸才。秦朝建立後,思想正是出現了這種情況。所以戰國後的中國兩千年,再也沒有出現過像春秋戰中國人才百花齊放的現象,諸子百家的春秋戰國是可遇不可求的。
-
5 # 與心同行不孤獨
歷史的天空雖然烏雲密佈,但那些閃亮的星光點亮了黑夜,在華夏的歷史長河中,有一段群星璀璨的光輝歲月,他深深地影響了我們二千多年。他就是——春秋戰國,人類思想的輝煌,華夏文明的豐碑。
在中國乃至世界史上,為什麼是決無僅有的呢?
首先,由於分封制的瓦解,各諸侯共主周王室的衰落,諸侯兼併與壯大,一些貴族的興起與衰落,為各種人才提供了需求,也為人才提供了生存、壯大的土壤。以齊恆公諸侯以管仲人才為代表第一個取得了霸權,從此拉開了二百來年春秋爭霸的序幕。
其二,激烈的競爭,使得百家爭鳴,各顯神通。春秋諸侯們以及後來的戰國七雄為了勝利而不吝人才,而各家學派為了生存與壯大著書立說,傳揚自己的思想,他們從各自的角度闡明自己的立場、觀點、方法,從而出現了墨家、道家、儒家、法家、名象、陰陽家、兵家、縱橫家、農家等數十家門派。
其三,各門各派的人才可在各諸侯國之間活動,為各派的人才提供了廣大的舞臺。周室垂危,但還是名義上的共主,各諸侯國之人是周王朝之人,為各諸侯效力而沒有多大背叛感,各諸侯也無太大排斥。
在人類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人佔有這麼好的時空也是空前決後,註定了會在人類歷史上畫上燦爛的篇章,一個個鮮明的思想永會源遠流長。
-
6 # 文化點心
這個問題讓史學家來回答,能寫出一本幾萬字的論文,而以為什麼中國乒乓球人才這麼多為例來解釋,三五百個字就說清楚了!
春秋戰國時期,大國數十,小國近百,最少的時候也還有七家,就像我們的乒乓球隊伍。國家之間,今天你打我,明天我吃掉你,戰爭就如我們的乒乓球賽事一樣頻繁。小的不想死,大的想稱霸,怎麼辦?那得有能人啊!只要你有治國理政的才能,能幫助我打勝仗、當霸主,不管你是什麼出身,什麼背景,都給你權勢給你利益,所以像蘇秦那樣母親嫂子都曾經看不起的窮小子,最後竟然同時掛六國相印,當了六個國家的“總理”,誰看了都蠢蠢欲動、躍躍欲試,晚上的酒堅決不喝了,趕快頭懸梁錐刺股讀書去了!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們歷史上最亂的時候,甚至亂到什麼規矩都可以不講,只要你能打贏,陰招損招都可以使,所以孟子說那叫“春秋無義戰”,雖然的確有些不好的地方,卻也是思想高度自由的時期,人的大腦拼命地想高招,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結果“百家爭鳴”,出現了好多大家名家,中國後來的多數文化淵源其實都是在那個時候形成的。
-
7 # 月夜羽夕
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有一段時期湧現出了非常多的人才,這段歷史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而我們中國確實是需要再出現這樣的時代的,當時百家爭鳴,可以毫不吹噓的說,在全世界的範圍內來說,當時我們中國那個時候的人才是最多的,雖然在西方各地都湧現出了很多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但是隻有在我們中國才湧現出百家爭鳴的景色,當時社會上可謂人才濟濟,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其中最有名的。
首先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道家,事實上,他們都是社會上頂尖的人才,他們也都是一些心地善良的人,他們希望當時的老百姓能過上好生活,更希望當時的各國中不要相互征伐,因為一旦有戰爭,受苦受難的始終都是人民百姓,這也許就是道家本來的意義,當然後來他們被神化了,但這些東西都帶有迷信色彩,他們崇尚清淡寡慾,他們都討厭世俗的紛紛擾擾,所以有很多選擇隱居了,也有很多選擇輔佐一位明君。
我們最為熟知的可能就是老莊,也就是老子和莊子,他們的思想承上啟下,莊子的貢獻始終沒有老子的貢獻大,老子的思想之中有很多的治國方略,其中也有很多的道德成分,孔子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老子的啟發,據說孔子還去拜訪過老子,之後孔子用一段話來比喻老子,孔子說,今天我見到了真正的龍,這隻龍的乘風而上變幻無常,並不是我這種凡人能夠看透的,可見老子確實非常的厲害。
在比較有名的就是墨家,他們都是一幫俠客,他們的理念是兼愛,也就是和平主義者,關於墨子有這樣一個傳說,當時有兩個國家相互攻伐,其中的一個國家要去攻打另一個國家,那個國家不想再打仗了,可能是剛剛出現了明君,非常瞭解老百姓的疾苦,當然是前者還要繼續去攻伐他,墨子就出面解決了這件事情,春秋戰國的這個時期,社會上出現很多人才,更湧現出傳說中的諸子百家,可謂人才濟濟。
最後我們再來說一說儒家,儒家的理念不用多說,想必沒有人會不知道,儒家的思想一直是我們的傳統,我們主要是崇尚儒家的道德規範,我們說說儒家的四書五經之中的一部樂經,這部書到現在其實已經失傳了,如果能夠找到他的話,想必對我們現代的流行音樂會有很大的幫助,這部書中肯定蘊含著很多和道德有關的音樂,如果能夠把道德和音樂交融在一起而闡發出來,那麼這就可以靠音樂去喚醒人們心中的潛在的道德理念。
-
8 # 崑崙劍無影
亂世英雄出,亂世大量人才英雄可以自主出頭,亂世出英雄,並非說只有亂世才出英雄,人才英雄每個時期都大量存在,只是穩定的時期封建統治階層已完全控制國家和社會,為了維護統治階層的既得利益,國家法律不僅使得社會階層幾乎完全固化,而且更是固化了人的思想和行為,社會底層大量的人才和英雄很難突破階層地位的束縛出人頭地施展才華,成為英雄無用武之地,只有極少數底層人才英雄通過科舉考試得到統治階層認同時才有機會出頭,大量的人才英雄終生只能在底層默默無聞終老其身,顯得人才英雄很少。但在春秋戰國時期,整個社會劇烈動盪,原來的統治階層的法律已經打破,不僅階層固化的枷鎖已被砸開,人的思想和行為的枷鎖也被開啟,人不再受階層、思想的約束,敢想敢做敢為,也能想能做能為,人才英雄的才能才華可以自由施展,都有用武之地,誰是人才英雄誰就能出人頭地施展才華,同時因為社會競爭激烈和割據政權快速更替,新的統治者還未形成固化階層,而且為了延續隨時可能失去的統治急需大量人才協助治理,不拘一格選用人才。人才英雄都會有出頭施展才能的機會,才顯得人才很多。這也是每個朝代更替時就會湧現出一大批人才英雄的原因。
-
9 # 路丙三
無可否認,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百家爭鳴,學術風氣極端活 躍的歷史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老子、孔子、鬼谷子、莊子、齊桓公等,在中華歷史上享譽盛 名。可以說,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大部分源自這個時期。涵 蓋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思想等各個領域。
奇怪地是,度過這個階段以後,儘管人口劇烈增長,文化傳播 更便捷,歷朝歷代湧現出的人才除了開國時期較為普遍,後期 則歸為平淡。
這種古怪的現象,在此筆者大膽猜測,談一談不同觀點。
1、春秋戰國時期思想領域寬鬆,造就了文化思想的繁盛。
春秋時期,周王朝威嚴日衰,對地方控制力逐漸衰退。這種聯 邦體制的政治構架,造成了“尊王攘夷”的局面,春秋五霸相 繼登場,滌盪風雲。既然王權已經沒落,籠罩在人們頭頂的思 想禁錮隨之消散。
思想枷鎖的開啟,使得各地傑出人士可以思考各種以往難以觸 及的領域。孔子的“仁”,孟子的“義”,老莊的“無為”, 都是那個時期的傑出產物。思想領域的碰撞,使得智慧的火種 得以燎原。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各階層迸發出巨大的創造 熱情,進而形成百花齊放的席捲態勢。
春秋戰國以後,各種學術論作、思想體系基本成型。隨著封建 王朝的逐漸鞏固,思想的枷鎖再次套籠在百姓頭頂。漢代董仲 舒,宋代王安石,明代王守仁,歷朝歷代不是沒有傑出人才, 但是人才的誕生,首先要符合統治階層的選擇方式。當這些被 選擇的人才在千萬人中橫空出世,其思想理論已經塑造定型, 終生也只能為統治思想修修補補。如果思想不符合主流思想, 早早就為制度扼殺,後人也無從知曉。
2、春秋戰國時期國家眾多,為各路人才提供了施展和驗證的 機會。
春秋戰國時期,各路諸侯紛紛覬覦周王室,不拘一格遴選賢才 ,擴充自身實力。齊桓公與管仲,燕昭王千金買馬骨,蘇秦拜六國相印,這些例子都昭示了統治者對人才的渴望。
有句俗語: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
不管你是什麼型別的人才,總要有可供施展的空間。很難想象,如果李斯沒有拜相,鄭國沒有入秦,孫武未拜將軍,他們的一生也許就此平淡無奇。
非常幸運,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不大講究出身資歷的年代。遴選人才不拘一格,遠不像封建王朝制度化的僵硬。提供給百里奚、文仲、孫臏、龐涓、李牧、吳起等人廣闊的施展空間。
因此,春秋戰國時期,並不是僅僅這個時期人才眾多。更是因為沒有王權的束縛,思想解放打開了人們創造的空間,通過磨礪,對比,以致成熟、放大,繼而影響了中華五千年文化。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
10 # 小傷聊史
春秋時期中原的特點就是國家林立,幾百個國家同時存在,到了戰國時期雖然大幅減少但仍然存在幾十個國家,這樣的情況下有才能的人無用武之地的情況就會大大減少,有更多的人才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能,也更容易曝光自己的才能。春秋、戰國以後中國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大一統時代,大一統固然對國家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條件,但卻使得許多人才被埋沒,難以有發揮的餘地,比如春秋、戰國可以同時可以存在幾百或幾十個丞相,但到了秦漢時期一般只能選出一個人做丞相,剩下的就算有丞相之才也只能被埋沒。
百家爭鳴春秋戰國時期思想開放,言論自由,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都能發揮自己的奇思妙想,這時期的儒、墨、道、法、兵、陰陽等家的百家爭鳴就是最好的證名。
有了自己的想法後還有幾百個國家供自己選擇,俗話說亂世造英雄,亂世更需要英雄,在春秋戰國戰國這樣的大亂鬥時期,對人才的需求不言而喻,有自己想法的人想發揮自己就變得容易了很多。
在春秋、戰國時期養客之風盛行,貴族們喜歡養一些有才能的人在自己家中,比如戰國四公子魏信陵君、楚春申君、齊孟嘗君、趙平原君他們都有幾千門客,這些門客中有些人具有真才實學,有些人卻是混吃混喝,但不可否認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定程度上培養髮現了更多的人才,同時也激發更多的人努力學習。
回覆列表
春秋戰國出現人才多,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兩個: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分裂時期,也是思想大啟蒙時期,華夏大地剛經歷堯舜禹的上古部落聯盟時期,再到夏商周的王朝時期,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春秋戰國正是東周王朝分封制下的各個諸侯國形成的時代,這個時候,列國並列,華夏大地還沒有成熟穩定的思想文化體系,就如一片未耕種的土地,沒有種子,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植物在這片土地上發芽,生長,競爭,優勝劣汰,有些植物就會生長得很好,有些植物就會形成雜草,甚至消亡。思想也一樣,此時人們頭腦裡沒有主導思想,各種思想就會萌芽,生長,形成我們今天所說的諸子百家,其中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縱橫家,名家,陰陽家等就是生長得很好的植物,這個時候種類多,但不會一家獨大。
因此,春秋戰國時代出的人才會比後面朝代多。
二、環境造就人才
春秋戰國時代,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部分,春秋有秦、晉、齊、楚、燕、越、魯、宋等一百四十多個國家,這個時候列國主要是爭霸,產生了齊桓公,秦穆公,晉文公,楚莊王,宋襄公五霸。
戰國時代,從三家分晉開始,形成了秦、魏、韓、趙、楚、燕、齊等七個主要國家爭雄的時代,史稱“七國爭雄”。
這個時候,言論思想高度自由,思想碰撞激烈,列國為了自身利益,自身生存,相互征戰,招攬人才,改革制度,大力變法,給很多有才能的人提供了發揮的空間,因而產生了孔子、莊子、墨子、荀子、老子等思想巨人,出現了管仲,百里奚,田忌,孫臏等時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