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5
回覆列表
  • 1 # 等風來

    憤怒出詩人,這是西方流傳的一句名言。它從創作的心理角度談到了詩人往往誕生於憤怒,詩作往往是人的憤怒情緒的發洩。

    這句話在中國古代的《詩經》中也能找到,《詩經》中的無名氏已在吟唱:心之憂矣,我歌且謠,君子作歌,維以告良,心之憂,故歌且謠。儘管憂和憤怒在情感的強度上有區別,但如與歡愉、和平、寧靜的心理相比,畢竟還是可以把它歸為一類,即屬於創作性的經歷和情緒。這可以說是古文人發憤著書說的先聲。

    發憤著書之說在《讀唐人愁詩戲作》中也鮮明地體現了出來,其中有兩句這樣的詩:清愁自是詩中料,向使無愁可得詩?也就是說,無愁便無詩,因此,愁是詩的好材料,是詩的熔爐。

    明代的王慎中在他的《碧梧軒集序》中寫道:不得志於世,而寄於詩,以宣其怨忿而道其不平之思,蓋多有其人矣;清代的尤侗又在《葉九來樂府序》中寫道:古之人,不得志時,往往發為詩歌,以鳴其不平。如此等等,把苦悶、憂憤的創傷體驗表現於詩歌,也許這樣他們已或明或暗地、或自覺或不自覺地判處了歡樂情感的死刑。

    而發憤著書之說,則又是韓愈的不平則鳴之說,他在《送孟東野序》中寫道: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水之無聲,風蕩之鳴。其躍也或激之,其趨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於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後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音,其皆有弗平者乎!這裡韓愈把不平的內心體驗當作諸如草木、河水、金石之鳴要以風、以敲擊作為激發媒介一樣,詩作也要以痛苦不平作為激發媒介。

  • 2 # 方蘭野攜手凌雲志

    確實會出現這些文學現象。

    因為憤怒了,有感而發,不吐不快,於是就有真情實感自然流露,而此時此景此情寫出來的這些都能引發共鳴,獲得大家認可,往往都是精品。

    那麼人為什麼會憤怒呢?

    是因為遭遇厄運,是因為遭受不公平的待遇,是因為面臨極端困難的險境。處於逆境中的人,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這裡的爆發,就是把憤怒發洩出來。

    歷史上,有許多憤怒出詩人的例子:

    屈原忠君愛國,遭遇放逐,於是發洩憤怒,創作《離騷》,成為中國古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和愛國主義詩人。

    司馬遷敢說真話卻被處宮刑,他遭受極大的侮辱,產生無邊的憤怒,於是化侮辱和憤怒為動力,讀萬卷書,走萬里路,創作《史記》,成為偉大的史學家和文學家。

    杜甫經歷安史之亂的痛苦,把積蓄在內心的痛苦和憤怒全部發洩出來,字裡行間充滿著憂國憂民的情懷,於是作品成了"詩史",詩人成了"詩聖“。

    曹雪芹的家族經歷由盛到衰的過程,他見證家族的衰敗,品嚐到人間的痛苦,他也在不滿和憤怒中堅持多年創作,終於完成偉大的作品《紅樓夢》,把作品推上古代文學的巔峰。

    魯迅目睹舊中國的黑暗,毅然棄醫從文,為救治中中國人思想上麻木不仁的疾病而創作,他的《狂人日記》《孔乙己》《藥》《祝福》《紀念劉和珍君》《阿Q正傳》等作品都充滿著悲情和憤怒,為中國現代文學奠定基礎。

    在文學上,不止作家個人憤怒,往往是作家集體憤怒,才形成文學奇觀,才帶有普遍規律。

    如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諸子百家,他們有憤怒,有憂傷,有爭議,於是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這是他們歷經春秋戰國時期長年戰亂的痛苦,為結束這些"無義戰"而出謀獻策,在各個領域自成們派、自成風格、自成體系、自成理論,推動了文學的發展和繁榮,證生了三教九流、諸子百家的文學奇觀。這是令人憤怒的社會風貌和社會環境誕生龐大的作家群。

    又如在建安文學中出現"三曹“"建安七子"等現象,是在歷經三國戰亂中誕生的,同樣印證了憤怒出詩人這個道理。

    再如中國五四運動喚起中中國人的覺醒,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現代文學作家在憤怒中爆發,創作了《吶喊》《彷徨》《女神》《子夜》《家》《四世同堂》《雷雨》等大量優秀的現代文學作品。

    憤怒出詩人,是世界性的,在國外,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優秀作品誕生在經歷黑暗的中世紀之後。

  • 3 # 鄴下浪子

    “憤怒出詩人”,本人喜歡辛棄疾,本來好好的一個文人,國破家亡,憤而從軍 ,從而讓我輩能看到一幕幕悲愴詩歌!”

  • 4 # 小丑魚愛叨叨

    寫詩也好,寫文也罷,都需要情感的迸發,需要有強烈的情緒表達,所以內心澎湃才可有題可發,有意可表,有句可寫。

    此憤怒也不止是說情緒憤怒,還包含情緒高昂,激動之意。

  • 5 # 老師叨叨玉帶飄

    對於“憤怒出詩人”這句話,我的理解如下:

    “憤怒”是所有情感中最能代表“真”的一種感情,“憤怒”往往難以掩藏,爆發性極強,在憤怒情況下所表現出來的往往是人內心最真實的情感。

  • 6 # 牛小牛看世界

    詩人作詩是需要靈感的,比如愛情、思鄉之情、緬懷之情…但最讓人在短時間內迸發的情感是仇恨和憤怒,因為憤怒,所以批判,不吐不快,胸中激憤,遂而成句。

  • 7 # 聞魯生

    一介市井小民,憤怒從何而來?不公不正不仁不義之謂也!

    魯迅哀誰不幸?莫非逆來順受慣了,溫馴澆滅了烈焰!

    魯迅怒誰不爭?莫非逢迎諂媚久了,芬芳掩蓋了血淚!

    毋庸置疑,沒有了憤怒,也就沒有了詩章。

  • 8 # 君竹大人

    為什麼說憤怒出詩人?

    這個問題,我突然發現很有意思!

    但是,我覺得,憤怒,不僅僅出的是詩人;還有千古興亡多少事。

    沒有憤怒,就不會有為紅顏一倒傾江山的故事。

    沒有荊軻憤怒高歌,就不會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這一句流傳千古的話。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沒有憤怒,就不會有曹植這首影響千年的七步詩。

    更為者,沒有憤怒,就不會有歷朝歷代的金戈鐵馬、烽火硝煙。

    憤怒,是一種故事,在某一刻,它將內心揮發得淋漓盡致。

  • 9 # 字仁佳

    其實不光作試,幾乎所有的創作都是在人的情緒變化很大的時候,各種靈感都來了。

    回顧歷史上出偉大作品的作者,無不是在逆境中創作的。

    左丘失明,蓋以《春秋》;

    司馬被宮,著有《史記》。

  • 10 # 曉月秋歌

    《憤怒時最真》

    憤怒時的字句,是火是雲;憤怒時的發聲,來不及去偽存真。噴薄欲出的激情,毫無修飾,詩的預產期到了,大腹便便,必須馬上終止妊娠。憤怒時天地間我是老大,什麼莎士比亞,屈原大夫普希金;有弗洛伊德理論罩著,聽我公吼出壺口瀑布,任爾等放蕩錢塘大潮的聲音!那Teana摧枯拉巧、滾滾而來勢如破竹,攜萬壑松風炸雷灌頂之肝膽,它具有補天石的純樸,是對與錯熱戀的火山,自自然然的狂噴。人人都可以憤怒,但憤怒了的,不全是詩人。只有那些詩意棲居的憤怒,只有把冷靜徹底降伏成繞指柔者,才會讓真理赤裸裸地跑出家門。此時,不論是嬉笑怒罵還是插科打諢,詩人也許瘋了,但文理始終有條不紊。她(他)用期待了半生或一世的花燭之夜,歇斯底里的向宇宙放言:孩子們,這是莊嚴的儀式,找你們的母親去吧!一一於敲語草堂、凌晨3:56分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你一塊地給你一個大棚給你各類安全的肥料就是不給農藥你怎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