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皮皮三叔1

    真主保佑伊拉克,但願菩薩也保佑伊拉克。這僅僅是我們的一廂情願,中華民族是多麼善良的民族,可善良總是被欺負。

  • 2 # ruixuezhaofeng

    伊拉克人口3720萬(2016),主要分阿拉伯和庫爾德兩大族裔,阿拉伯人佔78%,庫爾德人佔18%,另有土庫曼人、亞美尼亞人、亞述人等。

    兩河為伊拉克灌溉農業提供了基本保障,主要農作物有椰棗、小麥、大麥、棉花、菸草等,其中椰棗有5000年曆史,產量世界第一。油氣資源豐富,地質結構簡單,開採成本低廉,石油儲量在OPEC中次於沙特,2010年末報1431億桶,儲藏分佈為南方佔71%,北部佔20%,中部 9%,現日產維持在300萬桶以上,一直是該國經濟的支柱,國家收入的90%以上,天然氣佔世界已探儲量的1.7%,再有磷酸鹽等礦藏。該國GDP的六成來自油氣。世行統計顯示,2016年實現GDP1714億美元,貧困率為18.9%,預期壽命69.6歲。

    伊拉克擁有中東強大繁榮必不可缺的三大因素:水、石油和良好素質的阿拉伯人。它曾以現代的世俗社會聞名於世,有著長期政教分離歷史,即使當下宗派紛爭加劇,它本質上依然是部族社會而非宗教社會。人們長期對政治玩世不恭,但對家庭忠誠一如既往。當地人擁有從事貿易往來和工業活動的傳統,行政管理制度曾健全有效。居民大多受過良好教育,識字率高,有較高的文化素養,阿拉伯諺語“埃及寫作,黎巴嫩出版,巴格達閱讀”是最好例證。它還是一個詩意的國度,“每一顆棕櫚樹下(即屬棕櫚科的椰棗樹)都能找到一個詩人”,人們把詩歌視為治癒民族傷痛的良藥,在這裡,苦難與浪漫成為一對孿生兒。

    歷史燭照未來。史學家認為,在過往的14個世紀裡(從伊拉克阿拉伯化至今),這個國家在許多時候,都眼睜睜地看著各種離心力量似乎要將社會分裂,只有透過爭取和諧共存的艱難頑強之鬥爭,才能使這個國家再次聚合起來。

    伊拉克的命運似乎為古亞述文化中“不死鳥”的傳說言中:鳳凰落地,浴火重生!

  • 3 # 知我者22

    伊拉克不窮,而且有豐富的石油資源。當年海灣戰爭,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眼睛盯著的就是伊拉克的石油資源。伊拉克人民經歷過苦難的戰爭,經歷過家破人亡的悲慘歷程,經歷過國家曠日持久的血腥的戰爭,經歷過長期的動亂不勘的生活煎熬,他們真正追求的是國泰民安,人民過上安靜祥和的好日子,追求一個真正獨立民主的國家和政府,帶領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 4 # 咚咚功夫

    我認為他們是太有精神追求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被宗教信仰所控制,反而容易走向了極端。只有世俗社會和法制才是解決諸多社會矛盾的一個重要手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到了考研後期突然就專注不起來了是什麼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