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野草的沉思

    這件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九十一回《祭瀘水漢相班師,伐中原武侯上表》。

    書中寫道,諸葛亮平定南方之後,班師回國,孟獲率眾相送,至滬水,時值九月,忽陰雲密佈,狂風驟起,河水波濤凶湧,兵不能渡。問孟獲,孟獲說是原有猖神做禍,必須用四十九顆人頭並牛羊祭祀,才能化解。又問土人,土人也這樣說。

    結果,諸葛亮不忍殺人,便用牛羊肉,製成人頭形狀,又做祭文一道,以之祭水。竟得風平浪靜,大軍安然渡過河。

    在這裡,孟獲並未說用蠻人頭祭祀。但他說以前都是以人祭祀,則那時用的肯定就是當地人。

    這件事反映了當時雲南貴州一帶的文化方面的落後。人們在意識形態方面,基本上還處於原始的愚味狀態,還十分迷信神鬼。以殺人祭祀神鬼是十分殘酷的事情,可在孟獲等當地人卻認為是合理的事情。

    其時在中國其他地方,雖然在文化上比邊遠地區進步很多,但對鬼神的迷信還廣泛存在。以活人祭祀天地鬼神,在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從這個意義上看,諸葛亮以牛羊代人祭祀,在當時是很進步,也很大膽的行為。

  • 2 # 小桑大鍋

    是饅頭。饅頭是三國的諸葛亮發明的 話說諸葛亮平定孟獲班師回朝,過瀘水而不得 按習俗需要拿17個人頭祭祀,次日諸葛亮用麵粉合面裹以肉做成人頭狀頂替人頭用以祭祀 自此以後也就有了很多祭祀時除了豬,牛,羊外多了饅頭 另表:饅頭原來是因為做了是頂替用來祭祀的俘虜蠻夷的頭,所以是稱為蠻頭,後改用曼頭用以避諱,再後加了食旁成為現在的饅頭。 相傳三國時候,蜀國南邊的南蠻洞主孟獲總是不斷來襲擊騷擾,諸葛亮親自帶兵去討伐他。瀘水一帶人煙極少,瘴氣很重而且有毒。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個迷信的主意:殺死一些“南蠻”的俘虜,用他們的頭顱去祭河神。諸葛亮當然不能答應殺“南蠻”俘虜。為了鼓舞士氣,他想出了另一個辦法:用麵粉和成面泥,捏成人頭的模樣兒蒸熟,當作祭品來代替“蠻”頭去祭祀河神。 打那以後,這種麵食就流傳了下來,並且傳到了北方。因為稱“蠻頭”實在太嚇人了,人們就用“饅”字換下了“蠻”字,寫作“饅頭”,久而久之,饅頭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孩子上學放學都要有人接,是攀比呢?還是家長擔心孩子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