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閒山人

    年號,是中國封建帝王在位年間紀年所立的名號。中國建立“年號”,並作為制度傳下來,始於公元前140年的西漢武帝劉徹。他在這一年即位稱“建元”元年。以後立年號一直沿襲到民國。

    自從漢武帝開始用“建元”紀年以來,中國皇帝的年號不僅成為本國封建帝王正統的標誌,同時也影響著周邊許多國家,其中受影響最大的當屬與中國接壤的北韓了。

    一般說來,國家滅亡以及皇帝去世,年號也隨之終結。但明朝皇帝朱由檢自殺殉國,明朝被清朝取代之後,已經完成歷史使命的“崇禎”年號,不但沒有被塵封,反而一直被北韓李氏王朝所使用,加上朱由檢在位時的十七年,前後累計達到265年。

    壬辰倭亂以後,北韓方面感謝明的再造之恩,全國上下自覺形成了一股更加強大的親明風氣。尤其是北韓國王光海君暗藏私心,在幫助明朝抵抗“建州野人”的行動中未盡全力,被朝中的親明大臣推翻,仁祖繼位,史稱“仁祖反正”。

    滿清對北韓執行完全不同的政策。先前,不但兩度大規模入侵北韓(北韓史書上稱為“丁卯胡亂”和“丙子胡亂”),還強迫北韓世子入北京扣為人質。

    他曾對大臣們說:“故欲養精兵十萬,愛恤如子,皆為敢死之卒,然後待其有釁,出其不意,直抵關外,則中原義士豪傑,豈無響應者!”由於北韓財政困難,軍備薄弱,加上清朝連續出現順治、康熙兩位勵精圖治的皇帝執政,北伐計劃一直沒有實施。

    據北韓《仁祖莊穆大王實錄》記載,在明亡前用崇禎年號,在明亡後用干支紀年和國王在位年號。

    在仁祖之後的歷代北韓國王《實錄》中,只書干支紀年和國王在位紀年。至於私人著述,其刻書所用年號則標以“崇禎後××年”。直到清末,仍有人書寫崇禎年號,以至竟然有“崇禎二百六十五年”的紀年。

  • 2 # 經典守望者

    這的確是事實,在明代之後,北韓不止沿用崇禎年號,而且還用了很久。並且在正規的書籍中還把清朝皇帝稱為“胡皇”,而自詡是明朝的傳承人,有“小中華”之譽。這主要還是因為北韓當地的特殊政治文化背景所導致的。

    在明末清初,女真征服了北韓王國,自此北韓成為了女真和後來的滿清的附屬國。可是北韓一直以儒立國,清朝佔據之後也沒有實行直接的吞併統治,仍然認可北韓的君王。只是掌握了冊封權而已,只需要北韓臣服,對於北韓的相關內政並不感興趣。所以在一些文人士大夫的心中仍然心向明朝,在一些文書中依舊使用崇禎的年號,直到二十世紀初。

    此外,地處北韓半島緊鄰大清的龍興之地,雙方的往來主要還是依靠使者。在官方的正式場合下,自然會使用大清的年號,向大清稱臣納貢。可是,北韓本民族的自卑自大心理很強,能夠抓住這個機會自詡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者,他們自然非常樂意。所以,他們一直沿用崇禎年號的行為也可以視為一場作秀。

  • 3 # 毛毛雨露露

    北韓,在大明朝就是一個蕃屬國,就是大明哥的小弟啊,可是大明朝隨這時間,也不可能那麼總強大啊,最後被大清所取啦!這小弟聽說大哥沒有啦,在他心中只有大明哥,哪有大清哥啊!大明哥幫小弟打退了日本國的進攻啊!也付出了好大的代價啊,你大清哥在幹嘛,在偷偷的纏著大明哥啊,在侵犯大明的疆域,我這小弟咋能看得起你啦!所以天下變大清,我還是心有大明哥啊!北韓國忠義無價啊!

  • 4 # 北京往事

    明亡之後,北韓認同明朝、拒斥清朝的理論。北韓與明朝的關係乃君臣父子,故不可不講尊周。《小華外史》載:“我邦之於明室,君臣之義,父子之恩,蓋二百有餘年”。故義則君臣,恩則父子也。“臣不可不祀君,子不可不孝敬父母”,故北韓要謹事大,誠尊周。明雖亡,作為正統的化身仍然存在,故必須尊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怎麼看跳樓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