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日本二三事
-
2 # Ashley陪你讀英語繪本
除了跟大環境有關,最主要是學校教育。通常沒上幼兒園的小朋友會欠缺一點,家長們不會逼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跟人打招呼。但一到幼兒園,老師就會開始教各種禮儀,大聲跟人打招呼是幼兒園和小學一直強調的禮儀。
-
3 # 使用者5330015005579
日本小孩從小教育很嚴格,跟我們50年代一輩受到的教育很相似。比如坐姿、吃飯時端起碗,不能吃出聲音等。總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對長輩客人有禮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沉重的書包,水壺等一定是自己背,大人代替是要被小朋友嘲笑的。每個小孩子都有一適合自己的運動專案,相對比日本小孩是比較刻苦的。
-
4 # 融寶爸爸陪妳長大
中國小孩有禮貌的也很多。
日本小孩行為看上去有禮貌,那是因為他們的父母自己身邊的人都是這樣做的,所以孩子自然也會那樣做。日本的禮儀大家眾所周知。主要還是跟教育得跟進有很大關係。
凡是接觸過日本人或者看過日本電影的都知道,點頭哈腰大鞠躬很常見,就像我們倆朋友見面握手似的。只是表達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如果想深入接觸他們,你會發現,也只停留在禮貌而已,根本不會交到他們的心。
要想學習禮貌還得向我們中國的聖賢來學習。
首先要說,中國也有懂禮貌的孩子,不只是日本有。只是,在國內“熊孩子”的形象太過於深入人心,不可否認的是,很多人在現實當中,大多都遇到過熊孩子。其中的原因,也是各異,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總結起來,有幾點相同之處,或許可以討論一下。
父母以及家庭對待孩子的態度不同國內的孩子一般都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很多時候處於“溺愛”的狀態。家庭當中老人帶孩子與父母帶孩子是完全不同的,因為老一輩的人多是出生在物資嚴重不足的時代,現在物資大為豐富以後,很多老人想要把自己沒有享受到的事物全部都給到自己的兒孫身上,往往是對孩子言聽計從。這就造成了孩子要求逐漸升級,到小惡不被制止,孩子的言行就會升級,對待他人自然就不會那麼有禮貌。
而日本則不同,孩子多是由父母直接照顧,沒有老人照看孩子的文化,即便是老人照顧,也是短期的而已。日本父母從小就會教育孩子理財、待人等相關的事情。日本家長從小的意識就是“不給人添麻煩”,這樣的影響之下,自己的孩子自然也會學習“不給人添麻煩”的思想。這種思想之下誕生的,就是“我”與“他人”的界限,孩子從小就懂得“我”與“他人”有別,而不是將自己無禮的要求或者行為,強加在別人之上。
孩子最好的老師就是“父母”。說句現實的話,現在大多數中中國人家長的素質水平,確實與日本人有差距,這樣的差距也就造成孩子素質的差距。家長們的言行,影響到孩子的言行舉止。我們身邊有很多人,在對待他人時毫無禮貌,認為別人為自己服務是理所當然,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孩子面前,孩子當然也會變成這樣了。
學校教育的不同學校是孩子童年以及到青年時期的重要場所,除了在家庭中的時間以外,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學校中度過。國內的學校教育與日本不同,日本的教育是“先做人,再學習”,而國內大多時候是“相反”的。從小學開始,我們就被要求好好學習,而將德育放在了次要地位。雖然很多時候會提倡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體育課很多時候會被替代的。
日本學校很重視對於孩子德育教育,到學校主動打招呼,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有縫紉、家務等功課),教育孩子的團隊協調能力(體育課上會團隊培養等)。我之前發過日本小學的課程表,這個課程表在許多國內的家長看來,就是不務正業。但是就是這樣的不務正業,培養了許多有素質的日本人。
社會態度不同整個社會對待孩子的態度,也會影響到孩子本身的發展。日本社會從老人到青年,都有一個共同的認知:孩子是未來的希望。雖然日本也有誘拐兒童的事件,但是畢竟在於少數。孩子過馬路時,會主動讓行;孩子上學道路上,會有人自願的守護;早上走在日本街頭,能夠看到身穿馬甲,守護孩子上學的老人,也能夠看到這些孩子主動的給老人打招呼,確實是一種和諧的畫面。這就讓孩子懂得“感恩”。
結束語上面的一些只是大方面而已,每個方面其實都有著許許多多的細節值得參考。教育不是一件小事,三兩句話也是難以說清楚的。其中最重要的,依然是家庭的教育,當一個家庭和諧,培養的孩子,自然是懂禮貌,守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