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9
回覆列表
  • 1 # 笑談人間百事

    若他不算君子,中國歷史上的所有皇帝就沒人是了。

    這是個相對來說,很仁義而義氣的皇帝。

    首先,劉備的諡號叫昭烈,這個詞你先自己琢磨一下:

    放整個歷史,這諡號都是相當剛猛的一個詞兒

    演義中的劉備,是一個和宋江還有唐僧一樣的愛哭鬼。

    對督郵的作風很不爽,演義中是張飛抽他,實際是劉備,他連官都不當了,直接將他綁起來,抽了一頓之後閃人。

    在跟著劉表混的期間,有一個叫許汜的劉表朋友,說了一些劉備所敬重的陳登的壞話,當著劉表面,直接就給懟了回去。

    對於許靖這類徒有虛名的所謂名士,從來不掩飾自己的鄙視,而對於快意恩仇,性格直爽潑辣的法正,卻是格外投緣。

    實際上,劉備的遊俠氣質非常濃烈,或者可以這麼說,他就是個從年輕時一直打到晚年的兵頭,在所有的皇帝中,他是相對最講兄弟義氣的了。

    劉備的另一大屬性是:仁義。

    相對於其他皇帝來說,,劉備是個很厚道的人。

    他的一生,從來沒屠城過,也沒像曹操那樣殺過任何一位功臣,手下的人跟他混,雖是一生奔波,好歹至死都肝膽相照。有百姓願意追隨他,他即使冒著被追上的風險,也要帶著百姓渡江——你跟著我混,我就冒險保護你。

    當初被曹操追殺,兵敗之時,有人傳趙雲投了魏,劉備立即大怒:子龍必不棄我!

    當時的首席謀士徐庶,他母親被曹操所扣押,劉備也不很乾脆的放他去了曹操陣營。

    關羽兵敗身亡,年過60歲的劉備,親自舉兵去伐吳。

    伐吳失敗,在這痛苦至極的時刻,手下愛將黃權不得已中,投靠魏國,劉備認為錯在自己當初不聽他的,投降了魏國而不是吳國,他劉備也理解,於是仍然優待黃權的家人。而黃權去了魏國,有人說他家人都被劉備殺了,黃權很斬釘截鐵地說:劉備肯定不是這樣的人。

    這種例子,還發生在糜芳投降吳國這件事上,這事間接導致了關羽兵敗,糜芳的哥哥糜竺自縛到劉備面前請罪,劉備對他也沒有任何責怪的意思,可糜竺回家,竟然自己慚愧死了!

    寫到這,甚至都還沒提劉備和諸葛亮的君臣之情呢。

  • 2 # 弈語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曹操的這句話無論是有意的試探也好,還是發自真心的感慨也好,這個評價對於劉備而言都算實至名歸。

  • 3 # 相對坐調笙

    劉備長厚似偽,在亂世年代不像曹操董卓那樣屠城,對百姓秋毫不犯,對兄弟重情重義,對下屬知人善任,其實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最重要的是帶入,比如作為一個百姓回到東漢末年,最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君主,如果你在家呆的好好的,突然曹操大軍殺來,為報父仇把你住的地方殺光搶光,亦或者董卓,李傕郭汜等輩燒殺搶掠,你這時一定希望有個領導可以不驚擾百姓,還能約法三章,減輕賦稅,劉備的仁政就體現在這個地方,所以讓一個君王定義歲君子還是小人是不科學的,非要說我偏向君子,劉備的唯一缺點就是好感情用事,關鍵時刻有點分不清主次矛盾,僅此而已!

  • 4 # 範範小蠡

    劉備是一個富有權謀的人,城府極深,他胸懷大志,只空有一箇中山靖王之後的頭銜,無權無勢又無財。所以他必須把自己把包裝成仁義之士,謙虛謹慎,才能吸引天下賢士。

    我們來分析下他的性格特點

    一是親賢愛士,善待人才;二是生性善良,受民如子;三是待人寬厚,不求全責備;四是偶有權謀,頗有心計。

    都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其實不假,因為劉備最擅長的是籠絡人心。為了成就霸業,他必須吸引更多的人來幫助他,世人都稱他為仁君,其實不過是政治家的目的和手段而已。

    所以他談不上君子,也談不上小人

  • 5 # 海闊天空1014904568466

    其實人成功與否,跟人品無關。只要大方向把握得好,人品不是問題。為什公這樣說呢?例如楚漢相爭劉邦跟項羽誰的人品好?劉邦在危險的時候拋妻棄子,在晚年大殺功臣。項羽情深義重鴻門宴不殺劉邦,至死不肯過烏江。劉備屬於成功型,人品一般般,虛偽但無大過。心機頗重之人。

  • 6 # 使用者5720343688005

    在君子眼裡劉備是小人,在小人眼裡劉備是君子。我為什麼這麼說呢?是基於現在中國的與論。好多好多人都說曹操是英雄君子,可在曹操眼裡劉備是小人;好多好多人都說諸葛亮是笨蛋小人,可在諸葛亮眼裡劉備是君子。因此我如是說。

  • 7 # 立功受獎者

    不是君子 那就是小人 不是小人就一定是君子?非黑即白的問題。劉備是英雄 有一番霸業。曹操待劉備 出入同行 青梅煮酒 論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曹而。袁紹待劉備出城三百里相迎。三讓徐州的陶謙。借兵借趙雲給劉備的公孫瓚。給劉備新野的劉表。關羽 張飛 趙雲 諸葛亮 這些人都沒看出來劉備是小人。都死心塌地的跟隨劉備。劉備很能幹 很有個人魅力,這是事實。 劉備天下梟雄

  • 8 # 帥旗影視剪輯

    劉備總體上算不得小人,因為他不夠陰險,最多也是有私心罷了,不過在私心方面不夠光明磊落,本人覺得也算正常,在職場上太直接了好多事也辦不好,劉備最大的特點就是服軟,博得別人的同情心,以便達到自己的目的。

  • 9 # 靈魂使者

    三國演義把先主寫的賊慘

    江山成了哭來的

    先主要知道了真得哭

    先主可是嘆息髀肉復生的豪傑

    是與曹操逐鹿半生的梟雄

    作為一個政治人物,作秀是基本功,但是先主絕對不是一個作秀做的好的人

    一個教育後代君主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人甚至不能算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按當今觀點政治家考慮問題應該是是否有利不問善惡

    先主與其說是一國之君不如說是一個軍事集團的領袖,熱血豪邁知人善任

    對一個至死都弘毅寬厚的人為什麼一定要報以最惡劣的揣測呢

    就因為這些自私自利的人做不到就不相信有這種人嗎

    說實話我以前挺喜歡曹操的。。。現在突然成了劉備的腦殘粉

    拋開政治,曹劉在做人方面頗有秦漢豪傑,任俠下士,重義輕利的風格。曹操嘛,比較直觀,喜歡做詩,在這些詩歌裡我們能看到曹操的雄豪志氣,簡直和大風歌(劉邦文化水平雖低,但這一首大風歌確實是唱徹了天地意氣)如出一轍,而且曹操的述志令的隨性和遺言裡的溫情跟劉邦(劉邦看到老秦人的車駕就說大丈夫當如是;臨死前不是求神問卜而是很淡然的安慰皇后)也頗有異曲同工之妙。而這些恰恰就是曹老闆的人格魅力所在。

    但曹操不愧為一代奸雄,他的豪傑氣幾乎沒有表現在政治上過,除了放關羽。相比之下,劉備的豪傑氣在政治上的表現就非常之多,也符合劉備一代梟雄的評價。

    第一,許汜求田問舍和劉備髀肉復生事件,具體經過就是許汜路過徐州,卻沒有受到陳登的款待,就在和劉表和劉備吃飯的時候說陳登驕狂,劉備是陳登的老上司了,劉表就像劉備問是不是這樣,劉備問明原委之後,反罵許汜只懂求田問舍,白瞎了國士之名。髀肉復生就更簡單了,還是劉備和劉表,劉備看到劉表上廁所的時候大腿有贅肉,聯想到自己,一時情難自禁,痛苦的表示自己一大把年紀了,還啥事沒做成。為什麼這兩件事我放一起說?因為主人公都是兩個——劉備和劉表,劉表是主;劉備是客。重點來了,劉備可是寄人籬下呀,人在屋簷下呀,但劉備呢?絲毫不掩飾自己的大志,你這種人還國士?您配嗎?一直瘋狂跟劉表暗示;這不是暗示好嗎?這是明示了都,要做大事!我有大志!也難怪劉表提防劉備,你家裡如果有個這種瘋狂想創業的兒,你是不是也該看緊錢箱?你跟我說劉備作秀?這不叫作秀,這叫作死。

    第二,龐統理事和劉巴跑路事件,這兩件事也挺有趣的,龐統在周瑜死後失業了,(為周瑜功曹,給周瑜送喪後覺得孫權不行就跑了)一開始去劉備手底下報道,是拿著薦書(三國演義裡沒拿,也是有諸葛亮和魯肅共同頒發)去的,劉備看龐統實在太醜,打發他去耒陽縣當縣令了,後來諸葛亮回來了,說龐統這樣的人怎麼能只當縣令?於是劉備龐統再次會面,談起了國家大事,不談不得了,談完龐統就跟諸葛亮一個官職了(是不是有點像劉邦見酈食其)。

    劉巴,荊州名士(外帶曹老闆小迷弟一枚),曹操一來就投降了,然後奉命巡視荊南,赤壁戰敗後,劉巴(沒趕上撤退的躺)遇上一生最大的敵人——劉備(同時也是曹老闆最大的敵人),然後劉備去拜訪,劉巴身在漢營心向曹,跑路了,跑到了交州,化名為張(是不是張巴我不清楚),然後跟士燮聊不來(是不是想曹老闆了未知)就又跑到了益州,然後被當偷渡客逮到了,見到劉璋,而劉璋他老子是被劉巴他老子推薦當官的,劉璋死活不讓劉巴走,非要留下來當個參謀(侍中),有事就問,劉巴也不是關羽呀,跑不掉了呀!然後日夜盼著曹老闆來把益州收了,結果沒成想,劉備來了,劉巴最終還是沒跑掉(劉備下令,殺劉巴者,滅三族),在劉巴各種姿勢的拒絕之後,還是(被迫)當了劉備的官,做了劉備的人(劉巴:曹老闆我對不起你呀!),幫劉備哄抬益州物價回收物資,制定《蜀科》,寫所有官方檔案(可能是為了寫給曹老闆看的)。最後做到了尚書令,然後張三爺沒事就喜歡找劉尚書喝酒,劉尚書每次都不給面子,話都不說一句(劉巴入漢營?)最後甚至說我不跟這匹夫說話,把張三跟劉大氣的,故事最後,劉巴終於成功跑路了,享年39,懷抱著對曹老闆的愛和對劉老革的恨(願天堂沒有劉備)。

    有點長,但不要緊,首先龐統和劉巴都是名士(名聲賊大,所以也很有代表性),但劉備的態度完全不同,對龐統,劉備是拿了介紹信都不給官,而劉巴,劉備是搶著去找他,哪怕他一次又一次的離劉備而去。為什麼?因為龐統的前職業是周瑜功曹,劉備估計他沒什麼能力,所以就隨便派了個官(我個人感覺更像考察,因為確實有相關事例),可是後來跟龐統聊過天后那待遇簡直天翻地覆,跟諸葛亮平起平坐,入川帶的也是龐統,還酒後跟龐統裝逼互懟。而劉巴,劉備在給劉表當客人的時候就聽聞劉巴有經天緯地之才,所以在攻佔荊南之後第一時間就去找劉巴。

    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出,劉備對名士從來就不感冒,只對一個人的真才實學感冒,這要是放漢初還行,可是這是東漢末年呀!名士也是需要拉攏的呀!可是劉備呢?還是唯才是舉,就像名士看不起他一樣看不起名士,但對有才之士卻相當重視。你跟說這叫作秀?我這擺現在也叫務實(當時就不一定了,但也跟作秀八竿子打不到)。

    第三,法正投效和許靖翻牆。這個事件是最簡單的,法正提前當蜀奸,許靖在劉備兵圍成都後翻牆來投。可是劉備對法正,用一句歌詞,病名為愛愛愛愛(比較明顯的兩件事,法正心眼小,劉備入川后四處打擊報復,可劉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法正胡來;劉備漢中之戰,為了鼓舞士氣,不避矢石,法正就勸劉備離開,劉備就說“你怎麼能在這?這裡太危險了,你快走!”法正說“您都這樣了,我怎麼能走?”於是站在劉備身前,劉備這才願意離開);至於許靖,要不是法正提出“重用許靖,以炫遠近”的策略,許靖肯定給劉備砍了。由此可見劉備本人其實是相當重利的,遠沒有我們想的那麼高尚,對於降者的態度就是有利我是你兒子,沒利我砍死你(雖然也有許靖是無能名士,劉備討厭無能名士的原因在裡面),劉玄德梟雄石錘。作秀?不存在的。

    從這些方面看,劉備的豪傑氣很難說是裝出來的,更像是一種不自覺流露(或者說劉家人的基因遺傳),也難怪牽招、田豫、陳登這些鎮守一方的大佬都願意以劉玄德這個敵人為友,這樣的一個英豪,這樣的一個梟雄,誰又能抗拒?臨絕境而志不絕,惡虛名以重實務,人將死仍教子善,這才是我黃公衡的上司!

  • 10 # 正史漫談

    對於古時那些能夠統治一方的諸侯/政治家,並不適合簡單粗暴的給他們貼上“君子”或“小人”的標籤;根據實際情況來看,無論是單純的謙謙君子(即使是偽君子),或是為了目的不折手段的卑鄙小人,都很難在政治上有大的作為。

    在講正史中的劉備之前,這裡先舉幾個反面例子。

    “偽君子”王莽、“真君子”苻堅、“真小人”王世充,都落得國破身死的結局

    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中國史上首個憑藉“君子之風”而登上帝位的歷史人物,當屬“穿越者”王莽。身為標準儒生的他,以自己的謙謙君子形象贏得了民心:

    他大肆給王族、功臣後人加官進爵;給退休官員提供高階待遇,甚至下令給全國孤寡老人送布送糧;遇到災害時,他帶頭捐錢捐房,令朝野為之感動......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君子王莽將是挽救漢朝危亡、拯救天下蒼生的天選之子,這為他成功代漢自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其後王莽的改制手段,體現出他並沒有什麼穿越或超前的思維,甚至顯得純粹“志大才疏”;他的一切主張,都是完完全全的復古,致力於用儒家學說中的“先王之法”來解決現實問題,最終卻將天下帶進了萬劫不復的境地。

    而苻堅大帝則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清流:相比較其他窮凶極惡的少數民族帝王,接受了系統儒家教育的苻堅堪稱一位君子。他以絕對的信任,將國政交給王猛操持,二人之間的魚水關係,被視為封建君臣的楷模;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對於那些投靠、投降自己的勢力領袖,他不僅從不斬草除根,反而一律給予高官厚祿,讓這些人掌握實權;甚至在攻打東晉前,他已在長安為東晉皇帝和宰相修好了官邸。

    但這麼一位從思想到行動上踐行君子標準的帝王,在失去了王猛這位一流政治家的輔佐後,家業迅速被自己信任的姚萇、慕容垂等人瓜分殆盡,他本人也被縊死。

    隋朝末年的王世充,則是一位真小人。他和另一位梟李密都曾經拜在儒生徐文遠門下,不過徐老師對二位弟子的態度可差得遠了。 李密在成為瓦崗軍的老大後,每次見到徐文遠,仍舊畢恭畢敬的行師徒大禮;後者也大大咧咧的坐著非常受用。 而在王世充得勢後,徐文遠每次見到這位弟子,則屁顛屁顛的主動下拜。

    旁人就奇怪了:“同樣是弟子,為啥您老見李密時那麼拽,但見到王世充卻如此低聲下氣?” 徐文遠解釋道:“李密是君子,能容忍賢士;王世充卻是小人,對老朋友都會下手,我哪敢不拜啊!”

    但顯得過於小人,也給王世充帶來了極大的損害:不僅秦叔寶、程知節等名將因不滿其“為人多詐”,在陣前公然辭別;甚至大量老百姓也大量逃離,即使王世充採取了凶殘的連坐、制,也未能組織這一趨勢。最終,王世充被唐軍擊敗、俘虜、流放而死。

    現在再來看看劉備。

    劉備不是君子、也非小人,而是一位極具核心競爭力的務實政治家

    筆者這裡的依據,不是《三國演義》,而是《三國志》這類正史。

    在正史中,劉備並沒有“皇叔”的美稱,無論是漢獻帝、還是身邊的文臣武將,或民間百姓,都沒有這麼稱呼過他。說得直白點,他只是一個在推恩令政策下、歷經數代而徹底淪落為平頭百姓的沒落貴族,甚至比當初種田的劉秀都差了不少,畢竟人家劉秀還是個有家有業、親屬眾多、家族勢力龐大的地頭蛇。況且,在東漢末年,真正屬於體制內的劉氏宗室首先是把握一方大權的劉表、劉焉、劉虞等人,即使排隊認親,也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輪到劉備。

    因此,起初的劉備,就是一位底子薄,沒錢、沒人、沒影響力的平民;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在一眾實力雄厚、各具神通諸侯的環伺下,三無人員劉備最終竟能躋身三強之一,上演了屌絲逆襲的經典案例。

    而劉備之所以能創造奇蹟,就在於他具備了自己獨有的競爭力:

    深諳人心、極具人格魅力

    劉備的性格特點我們看起來會非常面熟:

    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他的先祖劉邦是這樣的:

    高祖不修文學,而性明達,好謀,能聽,自監門、戍卒,見之如舊

    倆人都不愛讀書,但都具有神奇的吸引力,讓三教九流都對他們一見傾心。同時,與劉邦相比,劉備少了一份灑脫,卻多了一絲穩重。

    依靠這份能耐,劉備不斷吸引各路貴人相助:

    家窮上不起學,同宗劉德然之父大度贊助;出身貴族的同學公孫瓚也與其關係密切,甚至稱兄道弟:“瓚年長,先主以兄事之”;商人張世平、蘇雙與他素昧平生,聊了幾句後就愉快的把家產悉數掏出;關羽、張飛其實與劉備並無結拜之情,純粹是出於對他前景的看好,才死心塌地跟隨,當劉備在鄉下招募人手時,二人替他看場子:“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在替陶謙助拳後,也得到了對方青眼,糜竺、陳登等當地大家族也對其鼎立支援,讓他輕易得到徐州......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格魅力。不過這一能力並不是靠忽悠而來,而是憑藉大氣的格局,識人、用人的能力。

    知人善任,眼光毒辣。

    劉備有雄才

    這是三國時期頂級謀士賈詡對劉備的評價。劉備的雄才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在此我們不便加以細究,但從他用人的眼光和方式就可見一斑。

    劉備在世時,魏延的經歷,可謂勵志將領的模板;他跟隨劉備入川,因戰功逐漸升為牙門將軍;劉備奪取漢中後,在選定漢中太守人選時,無視自己的忠實搭檔、一代虎將張飛,越級提拔魏延。而後者在鎮守漢中的十多年裡,也用自己的表現證明了劉備選擇的正確性。

    但在劉備去世後,魏延卻陷入了不受諸葛亮認可、與楊儀等文臣不和的尷尬處境,雖曾在陽溪大破費瑤和郭淮,但並不能改變自己日漸邊緣化的現實,最終因內耗慘死。

    而劉備的人用人眼光,在對馬謖的評價上體現得更為淋漓盡致。對於才器過人、好論軍計的馬謖,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也就是高看一眼,視為一代奇才;但劉備則一針見血:“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因此,在創業的前半期,劉備雖四處顛沛,卻仍能不斷吸引大量一流人才加盟,與他知人善任、能夠充分發揮每位人才所長的特點密不可分。畢竟,身處亂世中,人才和君主是互相選擇的,現實的富貴自然重要,但能否一展自己所長、憑自己的才華博取更加美好的前景,則更具致命吸引力。諸葛亮、龐統等人的加盟,看重的就是這一點。

    意志堅定、愈挫愈勇的頑強鬥志。

    決定政治人物事業下限的,是他的能力;而決定其上限的,則是其意志。古往今來,從不缺才華橫溢、能力卓越的梟雄,稀缺的是那些愈挫愈勇、精神力強大的豪傑。而劉備則屬於後一種人。

    在我們看來,劉備的前半生,充滿了沮喪與挫折。他豁出身家性命,才抓住黃巾起義的機會謀得縣尉職務;但令人鬱悶的是,官椅還未坐熱乎,就因得罪上級不得不跑路;後來他因功被封下密縣丞,但沒過多久再次丟了烏紗帽;當上高唐縣令後,卻因打了敗仗不得不投奔公孫瓚;繼承自陶謙的徐州,也被呂布輕鬆騙走,不得不投奔曹操;其後更是流落至袁紹、劉表等處,宛如喪家之犬。

    但劉備強就強在,這些失敗壓根無法削弱他的鬥志;失敗了,捲土重來;老婆孩子被抓了,不管,跑路先;得力助手關羽被俘,沒關係,他肯定會回來......甚至流落荊州之際,他仍信心滿滿的四處尋找人才,最終通過司馬徽得知了諸葛亮等人才的存在,並且抓住赤壁之戰的機會,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

    如果我們還在嘲笑劉備“假仁假義”,捫心自問一下,若換做你遭受上述挫折,能支撐多久?與他同期的那些梟雄中,就沒幾個人能做到這一點。四世三公、實力雄厚的袁紹、袁術,就壓根沒這種抗壓能力,最終淪為了歷史笑柄。

    那麼劉備真的很君子嗎?並不是

    在取蜀地的過程中,他曾暴露了自己的真實性格。節節勝利之際,劉備曾在涪地飲酒作樂;極度得意之下,他忘記了一貫的矜持,對龐統說:“今日之會,可謂樂矣。”如今進展順利,蜀地唾手可得,可真讓人喜不自勝啊!這與他之前公開體現出來的“不忍”、“猶豫”等態度截然相反

    但龐統卻很清醒,此時還不是得意的時候,低調才能駛得萬年船:“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明明是背信棄義攻打劉璋,怎麼能說是樂事呢?低調點,別把我們仁義之師的名頭整沒了。

    劉備聞言大怒,把龐統趕出了酒席。但不久後酒勁略退,急忙把他叫了回來。

    總而言之,劉備是三國時期的出色政治家,君子或小人的字眼,都過於簡單粗暴,不適合用來形容他。這也是中國數千年封建時期,那些開國君主的普遍特點:沒有君子或小人,只有是否務實、能否解決現實問題,這才是他們成功的關鍵。

  • 11 # 水一白聊歷史

    古之成大事的君主,又怎可用君子或小人來評價呢?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劉備,從一介平民,成為割劇一方之雄主,箇中艱辛自不必說,做過的傷害他人之事,自然也不少。不過,古語稱之為“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即為了偉大的理想,不可拘泥於一些瑣事。不僅如此,為了實現個人理想,他還要進行各種各樣的表演,演給自己,演給兄弟,演給下屬,演給對手,如此事發生在凡夫身上,自然也都是小人的表現。

    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最後的成功。

    劉備的一生,雖未統一,但也成為了三足之一,是中國歷史上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他是雄主、霸主。身為君主的劉備以仁義著稱,為世人所愛戴,似乎他又成為了君子。

    劉備的一生在君子與小人之間不斷切換,甚至在後世,也在很多後人的筆下不斷切換。只是,水一白想說的是,君子和小人本就不應用來評價這些成事兒的君主。完完全全的坦坦蕩蕩,也絕非君主所為。為君之道,重在平衡各種各樣的關係,趨大利而避大害,團結可以團結的力量,打擊必須打擊的勢力,所以,從不同的人角度來看,對他的評價自然也不相同。

    小時候看故事書,常以好人與壞人相區分;長大一些,又以君子與小人來評價;似乎只有黑白,沒有中間的灰色地帶。然而,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不但灰色地帶開始出現,而且灰色地帶變得越來越寬、越來越廣,直至幾乎將黑與白完全淹沒。

  • 12 # 孟冬二九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姑且不論演義還是正史,這裡我只說一下我的看法。很多人都說,為什麼感覺小時候看三國覺得劉備是一個仁君,而慢慢長大了卻覺得劉備是一個虛偽的假仁假義的小人呢。其實劉皇叔還是那個劉皇叔,是我們變了!

    小時候的我們單純善良,和朋友拉勾發誓保守祕密,不論家長老師怎麼威逼利誘你都不會說出口。所以那個時候你相信劉備,你相信劉備是真的為了兄弟趙雲摔的孩子,相信他愛民如子逃跑也不肯丟下百姓。但慢慢的你長大了,社會裡各種黑暗你開始或多或少都聽過見過經歷過。扶老人被訛,你不再相信善良;各種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段,你不再相信誠信。

    你慢慢覺得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才是社會的真諦,所以你覺得劉備三顧茅廬,為趙雲摔孩子,這都是收買人心的偽善。

    你慢慢覺得就應該各掃門前雪,別人的死活與我何干,所以你覺得劉備捨生取義,不惜拖慢逃跑速度也要帶上百姓也是收買人心的手段。

    但劉備真的變了嗎,他就還在三國的歷史中,以前是,現在是,將來也是。變的是我們,我們被生活擊垮了,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家庭,普通的智商,普通的長相,這一切都會逼你迅速的認清現實。你會對你的朋友下屬毫無保留的信任嗎;你會已經40多歲寸功未立卻不忘初心,因為髀肉復生而痛哭流涕嗎。你會明知道為二弟報仇會導致兩敗俱傷,讓魏國坐收漁翁之利,仍然義無反顧嗎。你捨得臨終前把畢生基業託付他人嗎。

    上面每一件事都有人不相信,都能找到很多合理的解釋去黑劉備。你覺得這個世界不可能存在存在這樣的人,只會發出一聲譏笑:怎麼可能有這種人,一定是個偽君子。

    況且君子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就拿屠城說,張角董卓這種殺人魔王做起來如同吃飯喝水。曹操因為他爹死在徐州就把徐州給屠了。甚至就連孫權都屠過江夏。而劉備逃命還要帶著百姓,誇一句劉備君子,很過分嗎?史書是一筆一筆寫出來的,柔德有光曰昭,聖功廣大曰烈,昭烈皇帝當之無愧。

  • 13 # 超超小能量

    劉備這個人很複雜,不能簡單的以君子或者小人來評定,作為人,趨利避害是本性,劉備兩方面都有,有利於自己的就可以稱作君子,不利於自己的做個小人也是形勢所逼。

    一、匡扶漢室於危卵之中,半生奔波不辭勞苦。

    劉備在《三國演義》中出場時年齡已經28歲了,這對於壽命短的古代人來說,已經是土埋三分之一的人了,後來結識關羽和張飛,於是開始了沙場征戰。

    劉備無論走到哪裡,都以漢室正統自居,舉著匡扶漢室救濟黎民的大旗,南征北戰,在遇到諸葛亮之前,可以說是屢戰屢敗,到處屈尊投靠,連立足之地都沒有,最後還是投在同宗劉表處,暫緩棲身。

    於是,才上演了劉備攜民渡江的大戲,一方面是劉備不忍心老百姓受苦受罪,另一方面間接害死了跟隨他的那些百姓。所以有很多人認為,劉備攜民渡江為一己之私葬送了成千上萬的老百姓,成為劉備的人生汙點。

    二、三顧茅廬,為求賢能屈能伸。

    劉備前半生一直靠投靠和依附生存,直到徐庶推薦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才開始轉運。

    三顧茅廬,這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當時關羽和張飛極力不看好諸葛亮,一直給劉備打退堂鼓,但劉備有自己的主張,堅信自己的選擇沒錯。

    第三次去茅廬,諸葛亮正在睡覺,為了不打擾諸葛亮,就站在門外等著,一直到諸葛亮睡醒(諸葛亮可能就沒睡,是在考驗劉備的誠心),然後各種示弱,跪求,請得諸葛亮出山,之後一步步才站穩腳跟,最後定居成都,成為漢中王。

    三、劉備視兄弟如手足,不惜舉全國之力替關羽報仇。

    無論古代還是現代,親兄弟之間都做不到的事,劉備做到了,而且還是對異姓兄弟,這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

    劉關張自從桃園結義之後,始終將彼此的命運連線在一起,共患難,同富貴,定都成都後,五虎上將,關羽第一,張飛第二,可以說異姓兄弟之間相處到這種地步,實屬罕見。

    自此,兄弟三人終於對應了他們當初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的誓言。

    劉備在自己利益受損或遭遇生命危險的時候,免不了使用些小人的伎倆以求自保。

    一、三英戰呂布,三個人打呂布一個人,這是君子所不齒的,應該是小人的所為。二、白門樓給呂布穿小鞋,致使呂布命喪黃泉,就連呂布都大罵劉備是“是兒最無信者”三、劉備對待龐統以貌取人,顯然是小人所為,後來知道龐統的大名,又上門賠罪,典型的外貌協會。

    但是人都是兩面性,就連曹操也不全都是壞的沒優點。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得到的答案自然天壤之別。

    ——END——

    為你解讀四大名著背後隱藏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活觀,一起成長吧!

  • 14 # 鹹知天下事

    漢昭烈帝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蜀漢開國皇帝在位3年(221年—223年6月10日)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

    劉備早年與關羽、張飛參與了鎮壓黃巾起義,之後又討董卓。大半生顛沛流離沒有固定的居所,先後投過曹操、袁紹、劉表。後來三顧茅如請出了諸葛亮,又聯合孫權在赤壁大勝曹操。而後進入益州,佔據四川。擁有一州之地,做起了蜀漢皇帝。

    劉備極善於權術,尤其會哭戲。桃源結義他流下了熱淚,贏得了兩位生死兄弟。張飛失徐州他再次落淚,並說出:“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這很自然,城池丟了很難取回,還不如拉進兄弟感情為妙。三顧茅如請諸葛亮時劉備又一次動情地哭了,這下可感動了諸葛先生,於是決定立即出山。最後一次是白帝城託孤,劉備哭泣說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可見這位劉先生心機極深,善於捕捉人心裡活動。

    有人說劉備是偽君子,我說他是在玩權術,但他絕非小人,小人是很難成事的。劉備很看重兄弟情義 ,為了給關羽報仇,舉傾國之兵伐東吳。結果大敗,退到白帝城,不久去逝。

    非君子,非小人,乃是一代梟雄。

  • 15 # 渴茗茶人

    劉備起於市井,雖然頂著一個漢景帝玄孫、中山靖王劉勝之後的光環,能達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確有他的過人之處與雄才大略!

    縱觀古今能成大事者多是英雄,不然豈會有煮酒論英雄之典故!至於是君子還是小人,要看對什麼人、對什麼事!也要看從什麼立場出發。從其教子: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其諡號昭烈,應該是性格率真、英武仁義之君!所以本人淺見認為玄德公還是真君子!

  • 16 # 桃蕊碎點周雨佳

    這不能一概而論。大範圍和大眾面前,他是一個君子,一個很仁義的君子。如勝利了從沒有濫殺無辜甚至屠城,(演義和三國志裡大概也找不出那樣的例子)失敗了廣大當地百姓也自願拖家帶口扶老攜幼地跟著他,足可見他的仁義和君子之風。(如曹操攻下荊州,劉備不得不自動退走江陵新野百姓自發跟隨)

    同時,他又是一個小人。如他沒有兒子時,收下義子叫劉封,生下親兒子時起名叫劉禪,最後導致劉封名裂身死;娶孫權的小妹孫尚香最後又導致孫尚香在江東鬱鬱而終;龐統死於落鳳坡;令關羽鎮守荊州又導致關羽最後走麥城、身首異處;為替關羽報仇,不顧天時地利人和發動了猇亭之戰,置數十萬將士性命魂歸他鄉屍骨無存……這不能不說是因他的小人之心作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山楂菊花茶家常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