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市盈率
-
2 # 人生總有希望
昔日的莆田第一股,布料巨頭,自06年上市,便被稱讚為具有成長為優秀企業的基本特質的公司,一時風頭無兩。如今跌落神壇,落得退市的境地,實在令人扼腕,其失敗的原因才是值得警醒的。
1、市場前瞻性不強:公司在沒上市之前,確實盈利能力強,曾達到毛利率19.5%,遠高於同行業的8.94%,上市後也曾達到年利潤8000多萬,但那是發生在網際網路沒興起之前,網際網路普及後,人們的視野開闊了,衣物的選擇性也不在侷限於普通的面料了,開始嘗試各種新式衣物面料,公司並沒有跟上時代腳步,開始進入虧損。
2、產品定位不清,高投低產:意識到環境改變以後,公司聘請各種高階人才,進行產品研發升級,但是在高階領域還是不如對手的創新能力和科技能力,在低端領域又被江浙一帶的價格擠死,兩頭受困。
3、轉型不順,反受其累:按理說主業看不到出路的時候,謀求其他業務盈利來攤薄虧損,最終達到轉型的目的,也無可厚非,應該說眾和的搶點很準,投資新能源領域,收購鋰礦,確實是一步好棋,可是公司在這一塊的基礎很薄弱,科技研發能力也沒有,造成產品質量問題,加之環保問題,在這一領域的擴充套件也是極為不順,沒能破局,並最終拖死了眾和。
眾和曾是一家頗具傳奇色彩的公司。
1987年,福建莆田人許金和創辦了一家小染廠,從接小型鞋業的鞋面布業務起步。十幾年後,隨著染廠規模逐漸做大,染廠更名為福建眾和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眾和以8000多萬元的價格,收購了當時的國企龍頭——廈門華綸印染有限公司。
彼時,眾和已覆蓋了印染、織造等多個領域,可謂風頭正勁。2006年10月12日,眾和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初登資本市場的眾和,一度受到投資機構的青睞。由於主營中高端面料,眾和產品的毛利率也高於同行。
以2005年為例,眾和的產品毛利率為19.76%,而4家上市同行的平均毛利率則為8.94%。當時,有券商在研報中稱讚其“主業清晰、近年業績穩步增長”。同時,該券商還認為,眾和“具有未來成長為優秀企業的基本特質。”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自2010年,眾和創下了8456萬元的淨利潤“巔峰”後,自此業績便開始一路滑坡。
相關資料顯示,2011年~2014年,眾和淨利潤分別為6872萬元、4147萬元、4209萬元、1334萬元。隨著業績的不斷下滑,眾和於2015年出現了上市以來首度虧損,此後幾年亦持續虧損,未能實現扭虧為盈。相關資料顯示,2015年~2018年,公司虧損分別為1.47億元、1.99億元、10.4億元、5.7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