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人文賦辭

      而立之年  中國古代對人的年齡歲數,有一個別稱。如13歲叫【舞勺】,15歲叫【舞象】,20歲叫【冠歲】,30歲稱【而立】之年,40歲稱【不惑】、【花齡】,50歲稱【知命】,60歲稱【花甲】、【耳順】,70歲稱【古稀】之年、【從心所欲】,80歲叫“耋”,90歲叫“耄”。稱老人叫【耋耄】,100歲叫【期頤】、【龜年】,140歲叫【古稀雙慶】。  孔子在談到自己精神修養發展過程時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還說:“立於禮。”又說:“不知禮,無以立也。”  所以孔子說他三十而立,是指他這個時候懂得了禮,言行都很得當。  他說四十而不惑,是說他這個時候已經成為知者。  孔子一生,到此為止,也許僅認識到道德價值。但是到了五十、六十,他就認識了天命了,並且能夠順乎天命。換句話說,他到這個時候也認識到超道德價值。在這方面孔子很像蘇格拉底。蘇格拉底覺得,他是受神的命令的指派,來喚醒希臘人。孔子同樣覺得,他接受了神的使命。有個與孔子同時代的人說:“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所以孔子在做他所做的事情的時候,深信他是在執行天的命令,受到天的支援;他所認識的價值也就高於道德價值。  孔子到了七十就能從心所欲,而所做的一切似乎自然而然地正確。他的行動用不著有意的指導。他的行動用不著有意的努力。這代表著聖人思想發展的最高階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見過哪些因為太“作”而鬧崩的婚禮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