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浪1987

    作者表達了對水叔的讚美之情和傳統職業消失的惋惜之情。

    煮青藍的水叔

    胡定宋

    水叔是個老鰥夫,用他自己的話說是,“自己吃飽,全家不餓”。要說水叔的長相確實不敢恭維,駝背歪嘴,臉部煙火色,一雙眼睛特大,眼球又特小,一睜眼露出兩塊眼白在煙火色中放亮,十指青黑,也許半輩子未露出過原來的本色。水叔戴著破草帽,穿著破藍衫,走村串戶煮青藍。

    煮青藍這種職業是從什麼年代興起我沒有作過考證,想來也無法考證。大概起源於很早很早以前,中國廣大農村還是自耕農的時代,農民在土地上種棉花,把棉花紡成線,用線織布,用布做成土布衣。用這種流程做出來的衣服是清一色的白。冬裝夏裝,上衣下褲,男女老少所穿都是清一色的白,肯定不盡人意,有人想改變部分衣服的顏色,我想煮青藍這種職業在那時就應運而生了。青和藍兩種色調有些相近,反差不大,因為“青”是從“藍”中提煉出來的,比藍深沉些、暗些,略帶黑色。所以古人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煮青藍,其實工藝並不複雜。把適量的水加熱後,放入適量的染料青或藍,讓染料溶解於水,再放入被染的衣物,這期間必須翻動衣物,讓衣物均勻吸透染料,以免染花了。衣物染透後,撈起衣物,再放入一種電石粉和礬,染料是讓衣物上色的,電石粉和礬是讓衣物不褪色的,就像照相館洗像,先用顯影粉,讓曝光的像紙顯像,後用定影粉讓影像固定,照片就出來了。電石粉和礬溶解於水後,再將撈起的衣物重新放入水中,加熱適時,同樣翻動,撈起漂水,煮青藍的過程就全部完成。

    打我記事起,就知道水叔是個煮青藍的,他挑著染布挑兒,挑兒一頭的上面是一個冰鐵桶,桶內裝著小半桶黑水,桶下是幾根鋼筋焊成的缸灶,缸灶的外圍是用鐵絲繫著破臉盆的鐵皮子擋風,挑兒的另一頭是個小木箱,木箱內裝著青藍染料、電石粉、礬和雜物。別人挑擔,扁擔是扛在肩上的,水叔因為駝背,扁擔和身體接觸面特大,是扛在肩和背上的。進村後他走三五步一吆喝:“煮青藍呦煮青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方法能在過年期間既鍛鍊身體又增加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