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嬰阻止齊景公任用孔子的原因,無非兩點:一是孔子的治國主張不適合齊國的國情;二是宴嬰與孔子的思想理念不同,流派不同。其實這兩點在當時宴嬰跟齊景公說的話裡都有體現。
自從周平王東遷,王室控制力下降,周鄭葛之戰後,諸侯之間互相征伐,臣弒君,子弒父屢屢出現,禮樂崩壞,利益至上代替禮章制度稱為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孔子致力於恢復西周初期的禮樂制度,以禮樂治天下,明顯的不合時宜。具體到齊國,齊國從建國初期就是一個不注重禮樂的國家。當年姜太公被封在齊國五個月以後,向周公彙報了自己的執政結果。周公問他為什麼這麼快,姜太公說:“我簡化了君臣之間的禮節,一切都順從當地的風俗去做。”可以看出,齊國從姜太公開始就在簡化弱化禮樂制度。
孔子主張“仁、義、禮、智、信”,晏子主張“禮、義、仁、忠”。二人思想有相近之處,但對世界萬物的認識,卻存在差異。
孔子強調個人守禮記,君主尊禮樂,恢復周禮。宴嬰主張“飾法修禮以治國”,雖然也注重修禮,但是其中具依法治國的理念,不是純粹的強調形而上的東西。孔子是純粹的儒學思想,而宴嬰的很多思想都強調實用主義,柳宗元《辨晏子春秋》把宴嬰的思想歸結為墨家思想。因與孔子持不同的治國思想理念,宴嬰才會找一些儒者滑稽多辯、驕傲自滿、不好管理,到處遊說乞討借貸,不能為國做任何貢獻等等的理由。
宴嬰阻止齊景公任用孔子的原因,無非兩點:一是孔子的治國主張不適合齊國的國情;二是宴嬰與孔子的思想理念不同,流派不同。其實這兩點在當時宴嬰跟齊景公說的話裡都有體現。
“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軌法;倨傲自順,不可以為下;崇喪遂哀,破產厚葬,不可以為俗;遊說乞貸,不可以為國。自大賢之息,周室既衰,禮樂缺有間。今孔子盛容飾,繁登降之禮,趨詳之節,累世不能殫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君欲用之以移齊俗,非所以先細民也。”孔子相悖與天下大勢的治國主張自從周平王東遷,王室控制力下降,周鄭葛之戰後,諸侯之間互相征伐,臣弒君,子弒父屢屢出現,禮樂崩壞,利益至上代替禮章制度稱為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孔子致力於恢復西周初期的禮樂制度,以禮樂治天下,明顯的不合時宜。具體到齊國,齊國從建國初期就是一個不注重禮樂的國家。當年姜太公被封在齊國五個月以後,向周公彙報了自己的執政結果。周公問他為什麼這麼快,姜太公說:“我簡化了君臣之間的禮節,一切都順從當地的風俗去做。”可以看出,齊國從姜太公開始就在簡化弱化禮樂制度。
宴嬰與孔子流派之別孔子主張“仁、義、禮、智、信”,晏子主張“禮、義、仁、忠”。二人思想有相近之處,但對世界萬物的認識,卻存在差異。
孔子強調個人守禮記,君主尊禮樂,恢復周禮。宴嬰主張“飾法修禮以治國”,雖然也注重修禮,但是其中具依法治國的理念,不是純粹的強調形而上的東西。孔子是純粹的儒學思想,而宴嬰的很多思想都強調實用主義,柳宗元《辨晏子春秋》把宴嬰的思想歸結為墨家思想。因與孔子持不同的治國思想理念,宴嬰才會找一些儒者滑稽多辯、驕傲自滿、不好管理,到處遊說乞討借貸,不能為國做任何貢獻等等的理由。
因為孔子的治國思想不適合齊國,加上宴嬰與孔子理念不同,為避免日後齊國內部的思想不穩定,宴嬰才阻止齊景公任用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