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e心理大師e
-
2 # ww3721王建文
諸葛亮是劉禪的老師。在孫尚香死後,劉禪在孔明任教中長大,就是成了成劉禪的保姆和老師。
長期成長過程中劉禪對孔明非常依戀,當劉備失敗病重中己經把國中軍權大責交給李儼時,相對而言也是大權給李儼,但劉禪卻立馬讓老師全權負責。把李嚴拋在永安留守長期困住。
孔明第一次北伐失敗,劉禪對孔明編織的理象王國完全失望。調回李嚴,對孔明權力大幅度收回。逼得孔明不得不殺了馬謖,顯示自已權威,也是給劉禪一個下馬威。並送上出師表表示我是實權者,如果誰敢鬧事,馬謖就是榜樣,隨李儼不斷切割權力。
劉禪對孔明的狀度也發生質的變化。你好戰,我就讓長期在遠,勝利無話可說,敗了我們再論。
使孔明身心疲憊早早病逝,病世前給了劉禪第二齣帥表,顯明地體顯出劉禪對自己失望,如今就要遠離陛下,面對這篇奏表,禁不住眼淚就流下來。不知說了些什麼。可見孔明明白自己是無法完成統一華夏重任。也只能是躹躬盡瘁,死而後已,信心全無。不是劉禪在支援北伐,而是孔明為了北伐,而是為了完成北伐任務,做相應事情,使全國上下都累。從孔明己經沒有對李儼痛下殺手,膽量和氣力了。孔明並沒有得到劉禪全力支援,也無法振奮精神全力,而作死在戰陣中準備,只是表明心狀而已。
表現軍事鬥爭想贏怕輸。率領大軍進入陳倉境內,諸葛亮還和東邊吳國搞好關係 ,同共出兵,卻在魏國境內轉了半年。沒有打勝仗 回到五仗原待戰,是朝廷鬥爭逐漸白熱化,隨謀殺魏延,只是伐魏成為鬥爭的掌握權力,顯示我在生前獨攬大權而已。
-
3 # 吳九傾談世界
阿斗和諸葛亮的關係與其說是君臣關係,更不如說是婆媳關係。阿斗像一個剛過門的新媳婦,諸葛亮像一個在家當家做主好多年的婆婆。老人嘛,足智多謀,經驗豐富,控制慾望比較強,但是沒有壞心。兒媳婦,想在家裡爭取一定地位,也是有一定的心思,平時有事沒事也得做點事給人看。
-
4 # 格子說歷史1
劉禪對諸葛亮的真實態度是怎樣的呢?
劉禪是蜀國的最後一任皇帝,諸葛亮是蜀國的丞相,然二人之間還有一層特殊的關係,那就是劉備在永安託孤的時候,讓劉禪認諸葛亮為相父,不過當時劉備的託孤的人還有一位那就是李嚴,這件事情在《三國志 先主傳》中有過記載:先主病篤,託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按常理來說劉禪不應該對諸葛亮有任何的抱怨,並且自己也是認下了這個相父,那麼劉禪對其的真實態度是什麼樣子呢?
首先來說劉禪上位後,對諸葛亮的做法
永安託孤之後,劉備病死,劉禪繼位,上位之後他需要面對很多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與諸葛亮的君臣關係。劉備對劉禪說:對待諸葛亮一定要像對待父親一樣,在《三國志 諸葛亮傳》中有過記載:事之入父。但劉備又對諸葛亮說:如果他的才能不夠,你可以選擇取代他。《三國志 諸葛亮傳》中記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劉禪上位後,封諸葛亮武鄉侯,賦予了諸葛亮極高的地位,從表明上來看劉禪對諸葛亮還是不錯的,並且可以開府自治,劉備在位的時候,丞相是沒有這個權利的,這一制度是對相權的一種提升,表明劉禪是非常相信自己的相父,不可能奪取自己的皇位,當然諸葛亮也用自己的忠誠,來回報劉禪。
並賜封諸葛亮益州牧,劉禪這樣做便是要告知天下,蜀國的實際掌權人是諸葛亮,諸葛亮的地位現在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可以替代,丞相屬於蜀國核心官員,而從大層次上講益州的行政級別是地方,因此全國的行政機構全部掌握在了諸葛亮手中,當然這也是劉禪願意下放這個權利的。據《三國志 後主傳》記載劉禪曾對諸葛亮說過這樣的話:政由葛氏,祭則寡人。
然諸葛亮的權利也是非常之大,不然《三國志 諸葛亮傳》中也不會記載: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
其次來說諸葛亮死後,劉禪的做法
從劉禪上位後,可以看出劉禪對於自己的相父是非常尊敬的,給予其極高的威望,但相信內心中的劉禪絕對不是這麼想的,從諸葛亮死後葬在定軍山後,不立廟,並且規定平民不能祭祀。不過這項決定很多人反對,但不論說什麼劉禪都不同意。據《三國志 後主傳》中記載:後主不從。
從這一件小事上就可以看出,劉禪的態度是非常強硬的,甚至可以認為此時的劉禪是憎恨諸葛亮的。
諸葛亮死後,丞相制度被廢,北伐國策被廢,這些是不是都可以說是劉禪認為自己真正的做了一次皇帝呢?劉禪登基時不過十七八歲,從登基開始就得聽從先皇的命令,尊重諸葛亮,並且給予其極高的地位,以及權利。
諸葛亮是如何回報他的呢?選擇責罵劉禪。簡單拿《出師表》來說,不長的出師表,居然一直是在提先帝,他認為劉禪的才能差劉備遠了,事實證明也是如此的,但是你諸葛亮能一直說嗎?顯然是不可以的,莫不說劉禪任何一直正常人每日聽這樣的話,也是會煩的,何況當時的劉禪還是一個少年。
這便直接導致了劉禪的反感,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劉禪根本沒有的掌權的機會,據《三國志 後主傳》記載:亮以禪未閒於政,遂總內外。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諸葛亮認為劉禪還是一個小孩子,根本沒有掌控國家的能力,對於這種想法,我認為是錯誤的。
劉禪沒有實踐的機會,怎麼才能做出重大的功績呢?顯然是不可能的,諸葛亮死後,劉禪掌控全域性的時候,對吳國的建交也是做出重大貢獻的,所以說劉禪是有能力的,只不過在諸葛亮的羽翼包裹下沒有展現才能的機會,劉禪怎麼能不恨諸葛亮呢?
綜上所述:劉禪表明功夫做的非常充足,讓天下人認為自己已經將全部的權利交給諸葛亮,貶低自己就是一個沒有才能的人,沒有相父我劉禪就是沒有將蜀國繼續經營下去的本事,而在諸葛亮死後,劉禪開始自己的真正的執政生涯,蜀國面臨著內憂外患,從劉禪的選擇以及做出的事情,可以看出劉禪是有能力的一個人,只不過是沒有機會施展。劉禪從內心中對諸葛亮是憎恨的,並非表面上的崇拜以及尊敬。
回覆列表
劉禪對諸葛亮的態度,我的看法,不知道對不對,只是我的看法。
劉禪做了蜀國皇帝后,只想玩耍喜鬧,對國家只希望平平安安的,順順利利的,沒有煩心事情最好。
而諸葛亮的心願是想統一全國,回覆漢室。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的鬧騰,使劉禪很反感,一直不想讓諸葛亮去打仗。
諸葛亮為此寫了出師表,來表示,自己對北伐的決心。
當然以劉禪的文化水平,去說服諸葛亮是不可能的。
只能看著諸葛亮去做哪些勞民傷財的事情。
就連開始水鏡先生都說過,生不逢時。
當時魏國跟蜀國一樣人民都希望休養生息,不喜歡打仗了,而諸葛亮逆潮流而動,是徒勞之舉。
就連劉禪都明白的道理,諸葛亮為什麼不明白呢?
諸葛亮幫劉備三分天下,劉備封諸葛亮武鄉侯,直到最後諸葛亮累死在五丈原,劉禪也只不過,追諡其忠武侯。
折騰半輩子最後累死還是候爵。不得不再說,生不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