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公婆退休多年,一直住在單位大院裡,不管家人做什麼事,婆婆都非常在意周圍鄰居,曾經同事的眼光看法,以至於保姆不讓請,車子不讓換,房子裝修老化也不讓更新……

43

心理

回覆列表
  • 1 # 應舍

    太在意別人的評價,是因為自我太脆弱了。

    在個人成長中,核心自我的形成,是人格成熟的里程碑。

    核心自我在形成之前,我們就像是環境的響應物。譬如,你對別人的評價非常在意,你會極力調整自己,以爭取做到別人眼中的最好。

    但是,一旦你的核心自我形成了,即使是環境的變化,會激發你的反應,但也難以動搖你的根基。

    而且,你還有了從環境中跳出來觀察的能力與智慧。

    自體心理學的創始人科胡特說:

    “在情緒的驚濤駭浪中,有一個核心自我穩穩地站在那裡。它會搖晃,搖晃是一種呼應,但只搖晃,根基不被動搖。”

    我們渴望被看見,所以我們在意評價。

    如果別人的評價,意味著自我存在的價值。那麼,在乎別人的評價,就是在乎自己的價值是否被人看見。

    我們只是在渴望一份看見。

    而你在意別人的評價,恰好是因為你在意這段關係,你害怕失去這段關係。就像小的時候,你害怕失去父母一樣。

    你之所以害怕,是因為小時候的你,覺得自己不可能有其它的關係,你甚至以為自己建立不了新的關係。

    別人對你的評價,就是把你限定在一個角色裡。

    但你要知道,當你過分在意別人看法的時候,無異於將自己的人生交給別人把控。

    當你覺得一件衣服,你更在意別人說好不好看,你自己喜不喜歡就變得不重要了;

    當你覺得一份工作,你更在意是否能得到別人的認可,你自己有沒有收穫就不重要了;

    你越在意別人滿不滿意,越會忽略自己願不願意。

    可是,人永遠不可能八面玲瓏,四方討巧,讓一些人滿意的同時,就會有另一些人看你不爽。如果一味地迎合別人,一旦被誤解、被針對,那一點點靠著別人建立起來的自信也會瞬間崩塌。

    要知道,接受不了別人的評價,不是別人傷害了你,而是你從一開始就沒有看得起自己。

    說到底,還是因為我們不夠成熟,不能理智的判斷;不夠強大,不能成為獨立的存在。

    如果我們把揣摩別人的時間多用來認識自己,把勞心動氣的時間多用來思考怎麼過才更有意義;

    更重要的是,這些重要的東西,會讓你更有力量對抗世俗的看法。

  • 2 # 一荷談心

    這說明你的婆婆一生都活在別人的眼光中。

    是遺憾,但也是老人家那一輩大多數人都共有的現象。

    你也不必因為這件事覺得婆婆不好,膽怯,應該多一些理解。其實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在意別人眼光,只不過有些人在意的程度更深一些。這也跟自己的成長經歷,成長。環境有關係。

    其實任何事都怕別人說長道短,歸根結底是因為不自信,不知道自己這一生到底想要什麼。

    如果很明確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那麼又怎麼會在乎別人的看法,只會全力以赴的撲在自己的目標上。

  • 3 # 有個懶寶

    死要面子活受罪唄。跟我婆婆一個性格。外面人跟她說的都信,我們跟她說的,全不信。好說歹說當面說通了,回頭又該咋樣咋樣了,全白說了。老說,這樣會被人說閒話的。

    現在,我都懶得去溝通了。跟我們相關的,就堅持照我們的方式來。不相關的,她高興就好。

  • 4 # 康爸雜談

    你婆婆是個內斂,傳統的人,很注重自己的名聲,看重的是精神享受。不請保姆,是因為不自在,一怕被說成剝削,二是自己內心接受不了被服侍。車子不讓換,房子不讓更新,主要一是心疼錢,傳統的人對物資享受要求不高,二是怕人說她有錢了太奢侈。其實呢,和你婆婆相處,你的壓力比較大,她這類人,不好意思直接對你提出什麼要求,主要還是靠你揣摩,如果你作對了,她不會多說,如果你做錯了,她也不會直接告訴你,最難的是你。

  • 5 # 心理諮詢師小澤

    怕別人說長道短有一種情況是處於本身的不自信

    不夠自信的人,總會過度的關注別人說了什麼,喜歡翻來覆去的揣摩

    缺乏自信還促使人呆在不滿意的處境中,他們可能會因為害怕改變

    聽從別人的話並輕易地改變自己做的決定,這是缺乏自信的人的特徵

    從眾心理不分好壞,這是人們的正常心理,看到大多數人都這樣做,也會模仿學習,如果搞特殊,就會感覺不舒服

    所以在老人們一起聊天后,得知大多數人都如此的時候,難免也會學習跟從

    尊重老人的想法,認同老人的生活方式,適當溝通交流才是正確的方法

  • 6 # 傲骨冬菊

    性格習慣。

    1、她生活環境,生活習慣也許一直是這樣。做事不是先考慮事情的本質,而是考慮做完事後別人的想法。太在意別人眼光,不自信。

    2、性格習慣,不喜歡張揚。本著低調做人的道理,希望你們也和她一樣,節儉,低調。不想被別人議論。

    但是,老人的經驗和資歷並不能完全適應現代社會。社會在發展,人們的觀念也在變化。一個人如果做什麼都在乎別人的眼光,這也怕,那也不敢,多累啊!

    一不偷,二不搶。憑自己勞動所得,在有能力的條件下,為什麼不讓自己生活得更舒暢呢?

    我的地盤,我做主!

  • 7 # 木辛親子思維導圖

    貌似這個年齡段的老人有這種心理是普遍的現象。有時候,我媽也會這樣,生怕外人對自己指指點點。我以前也會指出她這一點,後來慢慢就不說了。她小時候的成長環境或者她所處的年代可能造就了這種心理,活在別人的眼光裡,本質上是自卑的表現。大半輩子都這樣過來了,現在想改變也很難,除非她自我覺醒。這是需要慢慢引導,首先要讓她自信起來。

    因為是婆婆,改變起來可能更難,畢竟人家一直是這樣過來幾十年了。

  • 8 # 不需要理由3644374

    她一輩子都那樣了,她不需要你去改變她生活方式,以及她的一切。

    你們應該互不干涉,你這心就操的多與。

    老人活著舒心就好。

  • 9 # 雲中美景

    謝了!死要面子活受罪,一輩子生活在謹言慎行中,不是活出自我,我願意我高興就中,而是活給別人看的,吃的好穿的好住的好一點怕別人罵,你看他家為啥過恁好,為啥恁有錢?顯擺得瑟哩。你要過的不好害怕別人說你看看他家真不會過日子,要啥沒啥,真是沒本事。這種人大多是從苦日子裡走過來的,肯苦慣了,有錢也不捨得花,就知道攢錢,說白了,不會享受!

  • 10 # 邊城小谷哥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這應該是是老太太的性格使然。離不開她成長時的環境和她父輩的教育,那個年代,不能顯富,不然那就會招人嫉妒,招人上門討吃借錢等各種煩心事,年代再早點就被化為走資派。受人指點,很難做人的。其次,她們度過的歲月是積弱多年的祖國,物質匱乏,條件艱苦。所以造就了謹小慎微和勤儉節約的習慣。作為子女儘量順從老人家的意願,她開心就是最好的孝順。

  • 11 # 羅輯心理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活得很累。我樓下的劉姐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她把古代的“三從四德”發揮到了極致,小時候聽父母的,結婚後聽老公的,退休後聽孩子的,在單位聽領導的。感覺她非常沒有主見,做事小心翼翼,生怕出一點點差錯。她有一句口頭禪:這樣行嗎?

    我跟她溝通過幾次,大致明白了她的心理狀態:

    一是極不自信。她的自我認知較低,看不到自己的價值,表現得非常自卑。她經常懷疑自己、否定自己。“我沒什麼眼光,這件事要聽他的。”“這件事是他幫我拿主意的,將來出了問題可不能怪我啊!”

    二是要求完美。在不自信的同時,她卻又不切實際地追求完美,總是想把每樣事都做好,於是陷入了各種糾結。“這件事,如果能做到這個樣子就好了。”“我要儘量讓每個人都對我滿意。”

    三是杞人憂天。她總是對事情的發展抱有消極的預測。“這個沒做好,真是糟糕!”“這件事我沒問他的意見,算是把他得罪了。”“領導剛才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是不是對我不滿?”

    四是害怕孤獨。為了不脫群,她習慣於隨聲附和,不敢有自己的主見。“我想聽聽大家是怎麼說的。”“我不能表現得太另類,我得跟他們一樣。”

    劉姐的這種心理,源自於童年期形成的核心信念:“我是沒有能力的,我是不受歡迎的。”為了掩飾這種不自信,她發展出了一系列的應對策略,我們稱之為中間信念。比如:“我只有把每件事情做得完美,才能證明我是有能力的。”“我只有討得每個人的歡喜,才能證明我是受人尊重的。”

    核心信念一旦形成就非常穩定,特別是到了老年以後就更難改變。對於提出這個問題的兒媳,我建議你放棄改變婆婆的想法,因為你做不到。如果你的婆婆能看到我的回答,我倒是可以給她一點建議,儘管也沒什麼用。

    第一個建議:要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你就是一個普通人,不可能搞定一切事情。“盡人事,聽天命”,只要做出了努力,事情是不是如意都沒有關係。這麼大年紀,謙讓了大半輩子,現在不必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怎麼舒心怎麼來吧。

    第二個建議:要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你沒有那麼優秀,但也沒有那麼糟糕。事實證明,你能搞定生活中的絕大部分事情。以後可以更自信一點,該表態時就表態,該擔責時就擔責,很多事情你不用別人幫著拿主意照樣能做好。

  • 12 # 九月心理

    你好,害怕被人說長道短有很多原因。

    一般我們所認為的就是想的多,愛擔心事,下面我們從其他角度看看。

    1、歸屬的需要

    進化論假設,人類基本動機之一是被群體接受。為了生存,早期人類要與群體內其他成員建立協作關係。被群體排除意味著死亡,這是一種極大的傷害。

    所以經過進化,人類形成了避免做一些被批評的事,防止被群體排斥的心理機制。

    你說婆婆住在單位大院,大院裡基本是同事和熟人,相互間必有很多聯絡和接觸。如果其他家庭維持原狀,你婆婆家裝修、僱保姆、換新車就顯得比較顯眼,俗話說,“樹大招風”,“槍打出頭鳥”,估計她擔心被嫉妒被排斥。

    2、自我概念

    對自我的描述,“我是誰”,這是個體在這個社會獨特的心理定位。

    比如:

    在裝修、僱保姆、換新車這些生活變動方面,別人的理解是提升生活品質。婆婆的理解也許是浪費、她認為節儉才是美德。

    這些生活變動,會改變她對自己的看法,動搖她在大院裡艱苦樸素的人設,這些都讓她不安,所以寧願保持現狀。

    3、年齡的原因

    有研究表明,人的衝動性與靈活性隨年齡增長明顯下降。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會控制他們的衝動性,對冒險行為變得更保守和謹慎,在處事的方式上可能會變的越來越固執和僵化。不再喜歡新鮮的、變化的體驗和感覺,喜歡熟悉的傳統的生活。

    你的婆婆也許從年輕時就不太喜歡嘗試新事物,那麼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表現的更明顯了。

  • 13 # 名沒起好人變醜了

    我很理解你婆婆,因為我也這樣。做一件事,如果別人說好,自己就挺高興的很有成就感;一旦別人說不好,自己會鬱悶一陣子很有挫敗感。做的事總希望人人說好,現實那是不可能的。後來我在挫敗感中反思,尤其是思考別人為什麼評說不好,他的岀發點是啥,標準是啥,對還是不對。我認可的,汲取教訓並學習;不認可的,也在慢慢學會釋然不加理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夫妻吵架為什麼總是老婆贏?哪怕是她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