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erek棟

    同:二人繼承了孔子的“仁”的思想。孟子主張“仁政”,荀子主張“仁義”和”王道”。同時兩人都強調了百姓的作用。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提出“君者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亦則覆舟”。

    異:孟子和荀子思想的不同,首先表現在孟子提出了"性善說",而荀子提出了"性惡說",前者從性善論出發,大大的深化了孔子的修己,按人學說,如存心養性,反身而成,養浩然之氣.而荀子站在儒家的立場上廣泛的吸收先秦道法名陰陽等學派的思想成果,他吸收了道家的天道自然無為自然觀"天行有常,部位堯存,不為桀亡". 孟子和荀子在王道上具有相同點,,但是荀子不象孟子那樣強調統治者要啟發民眾的道德自覺,強調的是要以社會行為規範-禮約束民眾,並且他並不排斥在治民中使用刑罰.孟子的性善是為修己提供人性根據,而性惡說則為修己時要約之以禮"提供人性根據. 荀子將人的生理本能稱為"性",將人為的稱為"偽".孟子將人天生具備的向善要求和可以為善的能力稱為"性"[孟子強調內在修養的重要性,而荀子強調外在環境的重要性.並且有些學說認為孟子是"傳道之儒"的代表,而荀子是"傳經之儒"的代表,但這種區別不是絕對的. 孟子強調"天命",主張"天人合一";荀子強調天道自然,主張"天人之分". 孟子的"性善"和荀子的"性惡",在最終目的上是殊途同歸的,都是為了引導人們在道德上加強修養,成為君子乃至"聖人".荀子的思想更適合當時社會的發展,其弟子韓非和李斯都從於法家,這與荀子的思想部分並不反對刑罰是有一定影響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磨香辣醬怎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