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好像事故發生後機組人員測試油門時發現可以透過發動機控制飛機飛行。考慮到這一點,再加上當時襟翼還能透過電動控制,是否還有挽救飛機的可能性
17
回覆列表
  • 1 # 飛友侃航空

    1.日航123事件發生在1985年8月12日,是民航史上造成人員傷亡最大的單機事故,共造成機上520人死亡。造成事故主要的原因是不當維修使客機尾翼脫。

    2.其實本是有挽留這場空難的可能,因為尾翼脫落後,駕駛艙透過無線電宣佈客機進入了緊急狀態,美國駐日本的橫田基地已經做好了緊急著陸的準備,但機組成員可能因缺氧而導致反應力下降(本應該就近迫降)但執意要在羽田機場降落,之後經過機組人員的努力仍無法讓飛機降落,撞山後墜毀。

    3.客機墜毀後救援隊沒有及時到達,使一些本該有存活機會的乘客失去了存活的最後機會,僅有四人生還。

    4.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維修不當引起的,機組成員在當時如此情況下仍與飛機搏鬥了半個小時,雖然最後不幸遇難,但表現出超人的努力與技巧值得我們肯定。

    5.儘管事件發生在日本,相信有些人可能會心災樂禍,但小飛在這裡還是向在該事件不幸遇難的520表示哀悼。

    6.如果大家對這次事件有興趣可以看記錄片《空中浩劫》裡面專門有一集講述該事件。

  • 2 # 航空之家

    日本航空123號航班是從日本東京國際機場飛往日本大阪國際機場的定期航班。使用的機型還是日本特別定製版的747SR-46型(短程、單艙佈局容量高達550人),事故共導致520人遇難,僅4人獲救。123號航班事故又被稱為“御巢鷹山空難”。

    事故報告顯示,123號航班事故的起因是在失事前7年發生了機尾擦地,而隨後的機體受損部位的維修方法也不正確,最終導致該部件因金屬疲勞而爆裂。當客機爬升至7300米時,機外的空氣日益稀薄,但機艙內的空氣經過加壓以確保乘客的舒適度。加壓的客艙以及未加壓機尾的壓力差,迫使居中的隔板延伸,這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棵稻草。

    在模擬狀況的試驗中,鉚釘孔周圍開始出現裂痕直到最終隔板斷裂。客艙的加壓空氣立刻在隔板上竄出一個2到3平方釐米的洞,這股壓力壓塌了機尾洗手間的天花板。高壓空氣竄進飛機尾翼直接將其吹斷, 123號航班從起飛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它不能安全返航。而飛行員永遠也不知道他們所駕駛的飛機早已失去了尾翼,連同控制飛機最重要的液壓管路一同跌入了太平洋。少了尾翼的穩定力量,同時無法控制方向舵和襟翼,飛行員控制不了飛機,客機在搖擺不定中跌入了失控的漩渦。機頭下降時,飛機加速,形成上升的力。機頭再次上揚,飛機爬升直至減速。機頭傾斜,再次進入下降模式,整個動作一再重複。

    事故的原因很簡單——只是少用了一排鉚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柑橘春梢施什麼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