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油是華人日常生活中再常見不過的傳統食用油,在老一輩人的世界裡,“豬油拌飯”是很流行的一種吃法,現如今,豬油因其獨特的香氣仍被大多數民眾喜愛。但隨著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年輕化,許多人開始崇尚“健康飲食”,豬肉也因含有飽和脂肪酸而被“唾棄”,甚至有民眾提出“吃豬油死得快”的說法。那麼,這個說法到底是否科學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吃豬油死得快,這純屬是撇開用量談禁忌的說法,是不科學、不嚴謹的。持這種錯誤看法的人大多是抓住了豬油有高階飽和脂肪酸這個把柄,就開始“定罪”豬油。確實,相比於植物油,豬油中高階飽和脂肪酸的佔比多,而飽和脂肪酸因為結構原因缺乏彈性,如果利用過多的飽和脂肪酸合成細胞膜的話,會使本來有彈性的細胞缺少彈性,從而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把豬油當飯吃自然不可,但若說平時吃一點豬油就會引起心腦血管疾病,使人死得快,這未免也太冤枉豬油了。實際上,豬油中含有約42%的飽和脂肪酸,跟牛油、羊油相當,大約比植物油要高30%左右。《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民眾每日攝入的飽和脂肪控制在20g以內,如果全部換算成豬油的話就是50g左右。由於我們平時也會從豬肉、羊肉等肉類中攝入飽和脂肪酸,因此我們不能真的吃50g豬油,但炒菜時使用的豬油的量僅有幾克,攝入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很少,平時偶爾吃對身體並無害處。
如上所述,吃豬油死得快這個說法是錯誤的,但實際對待豬油的看法也因人而異。對於本身就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來說,可以儘量少吃豬油,但也不用給豬油冠上“死得快”的名號,對它避而遠之。對於健康人群來說,平時適量吃豬油對身體還有好處:一則豬油中含有的飽和脂肪酸可以為人體提供能量,且能減緩自由基的生成,對延緩面板衰老有好處;二則豬油炒出來的菜會比植物油香,可增進食慾。所以,健康人群不必為了所謂健康飲食而拒絕豬油,畢竟所有食物的存在必有其價值,注意食用量才是王道。至於食用量是多少嘛,相信沒有人烹飪放油之前還會準確稱量,如前文所述,炒菜時放少量豬油(菜不過度油膩為準)是完全沒問題的,而平時喜歡用豬油拌飯的民眾則要注意下加入豬油的量,米飯與豬油的配比約為20:1為宜。
豬油是華人日常生活中再常見不過的傳統食用油,在老一輩人的世界裡,“豬油拌飯”是很流行的一種吃法,現如今,豬油因其獨特的香氣仍被大多數民眾喜愛。但隨著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年輕化,許多人開始崇尚“健康飲食”,豬肉也因含有飽和脂肪酸而被“唾棄”,甚至有民眾提出“吃豬油死得快”的說法。那麼,這個說法到底是否科學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吃豬油死得快,這純屬是撇開用量談禁忌的說法,是不科學、不嚴謹的。持這種錯誤看法的人大多是抓住了豬油有高階飽和脂肪酸這個把柄,就開始“定罪”豬油。確實,相比於植物油,豬油中高階飽和脂肪酸的佔比多,而飽和脂肪酸因為結構原因缺乏彈性,如果利用過多的飽和脂肪酸合成細胞膜的話,會使本來有彈性的細胞缺少彈性,從而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把豬油當飯吃自然不可,但若說平時吃一點豬油就會引起心腦血管疾病,使人死得快,這未免也太冤枉豬油了。實際上,豬油中含有約42%的飽和脂肪酸,跟牛油、羊油相當,大約比植物油要高30%左右。《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民眾每日攝入的飽和脂肪控制在20g以內,如果全部換算成豬油的話就是50g左右。由於我們平時也會從豬肉、羊肉等肉類中攝入飽和脂肪酸,因此我們不能真的吃50g豬油,但炒菜時使用的豬油的量僅有幾克,攝入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很少,平時偶爾吃對身體並無害處。
如上所述,吃豬油死得快這個說法是錯誤的,但實際對待豬油的看法也因人而異。對於本身就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來說,可以儘量少吃豬油,但也不用給豬油冠上“死得快”的名號,對它避而遠之。對於健康人群來說,平時適量吃豬油對身體還有好處:一則豬油中含有的飽和脂肪酸可以為人體提供能量,且能減緩自由基的生成,對延緩面板衰老有好處;二則豬油炒出來的菜會比植物油香,可增進食慾。所以,健康人群不必為了所謂健康飲食而拒絕豬油,畢竟所有食物的存在必有其價值,注意食用量才是王道。至於食用量是多少嘛,相信沒有人烹飪放油之前還會準確稱量,如前文所述,炒菜時放少量豬油(菜不過度油膩為準)是完全沒問題的,而平時喜歡用豬油拌飯的民眾則要注意下加入豬油的量,米飯與豬油的配比約為20:1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