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田木二
-
2 # 每日頭瞧
教育最大的失敗和破壞,就是實施了教育產業化。擴招後的教學質量嚴重下滑,高額的學費掏空了家裡的經濟,結果“生產”出來一批批高學歷,低能力的所謂人才,,,
-
3 # 長江1907
高校不是該不該產業化的問題,而且早已產業化了。。大學城的規模一個比一個大,原來沒有大學的縣、市都在開辦大學,恨不得鄉、村都想辦大學。。。而有大學校的市也並不滿足,科目不夠增加大學,科目不全增加大學校。。當然有大學但級別低的就往上升,專科改本科、學院改學校、沒有博士就增加學位等等亂象,年年擴招。簡之,有錢就能上大學,管他教授、導師有沒有水平,只要能拿文憑就行,致使大學生爛大街。。。國內產業化不夠,又擴充套件到國外,有錢人家砸給外國,在外鍍金回國就是洋博士。更厲害的乾脆連祖宗都不要了,直接加入外國籍做假洋鬼子。。所以中國教育產業還同時帶動了國外教育產業的發展。一個人從進幼兒園起讀到博士,其中的學費及吃喝拉撒要用多少錢,而這些錢使多少人直接或間接受益,這其中的產業效益不會亞於房地產!!!
-
4 # 吳智勇905
高校是為了自己的國家培養人才的地方,不能以產業化為標準向本國學生多收費,要對本國學生實行費用優惠政策,
對有用之才還應該減免學費等等。對外國留學生應該實行產業化,因為這是在別的國家培養人才,培養外國留學生要為國家和大學創造利潤,而且收外國留學生的學費越貴,就說明大學教育質量越好,在國際上大學排名上名次也越排在前面。
-
5 # 張之一
如果能和華為、長虹一樣為社會提供合格的產品,教育產業化是沒有問題的。
把大學搞成純粹買文憑的“產業化”是對科學教育產業化的誤讀和褻瀆,科學教育的產業化是借鑑工業產業化的產品設計定位、生產過程的科學化和質量控制理念,系統地提高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的系統工程,由此更科學合理地整合配置教學資源,打造人才輩出、自身可持續提升的新型大學。
-
6 # 碎片化學習
我覺得可以產業化。目前的教育資源分配是非常不平衡的,頭部名校吸收了太多的教育資源。就像鄭強教授所言,浙大的教育經費是貴州大學的五十倍。合理的高校產業化和高校運營模式多元化,讓一些高校形成自我造血的能力,也是一件利在千秋的事情。
回覆列表
首先,明確一點,高校走純產業化道路肯定是行不通的。因為高校的四大職能很明確。即: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從高校定位來看,人才培養是高校的主要職能,那麼,高校的一切活動都應該服從服務於人才培養。因此高校走純產業化道路是背離高等教育宗旨的。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當前中國高校在人才培養中重視理論輕視實踐這一弊端長期存在,很多大學生眼高手低,缺乏實踐能力,職業適應性很差,尤其普通高等教育。近幾年,中國把職業教育作為一種型別教育正式提出並大力發展,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國家也大力倡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但是當前的普遍情況是企業和學校一頭炕涼一頭炕熱,企業與學校在合作中不緊密,企業積極性不高,參與熱度不足。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高校結合專業建設及發展,結合人才培養,適度走產業化之路是有利於人才培養的。這樣既有利於專業建設,也有利於課程改革,當然最終,學生的實踐能力會在產業化過程中得到很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