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陪娃的媽媽

    這個問題還真有點難度!因為孩子小,不會自己表達,要找到真正的原因,還需要家長或者是陪伴人付出更多的心力去觀察。

    不過可以憑生活的經驗給出幾個點去注意:

    1.生理需要

    白天是否吃飽穿暖,滿足了孩子自己所需要的一切活動(包括願意去爬行、活動、跑、跳),晚上臨睡前是否按照孩子自己的生理習慣洗浴、排便、睡前安撫等。

    2.心理需要

    自己所想要做的一切,是否被別人無理拒絕過多。孩子並不懂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有的孩子情緒非常敏感,可能白天感覺不到什麼,晚上睡覺後有一些被壓抑住的情緒就爆發。

    還有就是安全感不夠,他也會以各種方式去表達。包括哭的方式。

    很早的時候,家裡有孩子晚上哭都被叫做夜哭郎。甚至有寫滿一張紙到處貼的習俗。紙上面內容,訴說家裡有一個愛哭的孩子,但家人不知為何。其實在心理學上是一種潛意識意識化的表達。即我不知道你想表達什麼,但我知道你想表達,也替你讓眾人知道。有的孩子似乎就會有所好轉。但不能保證所有有類似症狀的孩子都有效。

    3.其他需要

    這裡就說到人的差異性。因為每一個人其實都是非常獨特的,就像全世界每一片樹葉都不能和另一片樹葉完全相同。那麼就產生一個問題,有可能這個孩子既有生理需要,也有心理需要。

    比如說他是否想和更多的同齡兒童一起玩耍,這似乎從心理學上看又是一種群體需要。

    也許他只是想吃一類食物,但總是不被理解到,沒有被關注到,又無法表達等等。

    不管怎麼說,因為孩子比較幼小,語言表達以及吐字發音可能尚未發育完全。守護在他身邊的撫育人,需要非常耐心、細心的觀察。

    其實相信就算不能完全達到孩子的需要,有一個人始終關注著他,就可以很好的安撫到他的情緒。

    或者也可以帶他做一些有利的宣洩類的遊戲:爬、跑、跳、踢皮球等等。

    期待孩子有所好轉,家長也可以放鬆心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俄羅斯有哪些好看的電影?(任何型別的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