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武威堂後裔
-
2 # 我超級酷啦
先斬後奏這個詞其實最初不是叫先斬後奏,而是被稱為“先行後聞”,在古代先斬後奏的情況大多出在邊疆軍隊裡,就是封疆大吏可以先將一些罪犯處死,然後再向上彙報給皇帝。
歷史上對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基本上都會被賦予這項權力,比如開封府的黑月牙包青天包大人,就被賦予龍頭之鍘、虎頭之鍘、還有狗頭之鍘這三件具有先斬後奏權力的處刑工具,而關於包青天這個人物大家也都是非常瞭解,鐵面無私,其中龍頭鍘作為最重要的一個,是懲戒皇親國戚所用的一個,並且龍頭之鍘也是三口鍘刀中最不鋒利的那一個,一般情況下不會一下就把人致死,而是將其慢慢的鍘死,以此來警示皇親國戚不要知法犯法。
商朝時期的聞太師的打王鞭,唐代李世民授予尉遲恭和秦瓊的打王鐧以及北宋時期的趙匡胤授予趙德芳八賢王的打王鞭同樣具有先斬後奏的權力,可以上鞭笞昏君,下鞭打奸臣,而且這種打王鞭一般都是上代君王託付給自己最忠心的老臣用來警醒自己的子孫切勿昏庸無道。可以說是一種政治權力的象徵。
尚方寶劍起先只是皇室用來佩戴的專用之器,只有明朝和宋朝的時候尚方寶劍具有先斬後奏的權力,比如明神宗時期,明神宗派一個文人熊延弼去邊區督戰,為了讓他一個文人能鎮得住場,明神宗就賜予他一把尚方寶劍,被准許他在邊區持尚方寶劍可以先斬後奏。
龍頭柺杖可以說是最附有權威的一個先斬後奏的代表,天波府佘太君由於楊家將戰功卓著被賜予龍頭柺杖,龍頭柺杖不僅可以上打昏君,下打奸佞,更是具有見龍頭拐如皇帝親臨,可以說是極具權力,而且龍頭拐在後代皇帝面前也非常有分量,簡直就是先斬後奏的代表。
縱觀整個歷史,各朝各代先斬後奏這個權力成了一個最有象徵性的權力,不論是被賦予先斬後奏的人或者是機構都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回覆列表
《漢書·申屠嘉傳》:“吾悔不先斬錯乃請之。”顏師古注:“言先斬而後奏。”《新五代史·梁臣傳·朱珍》:“珍偏將張仁遇珍曰:‘ 軍中有犯令者,請先斬而後白。
“上斬昏君,下斬饞臣”,這是世人對尚方寶劍最普遍的印象,在一些影視作品中,尚方寶劍甚至可以藐視帝王,只要皇帝犯渾犯錯,誰擁有尚方寶劍者就可以可以將其誅殺,真可謂朝野第一劍。當然,這只不過是小說或電視劇裡的誇張介紹,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歷史上確有尚方劍這麼一種說法,所代表的意思也在慢慢發生變化。
總的來說,它只是一種權利的象徵,標誌著皇帝對臣子的信任。常言伴君如伴虎,倘若一朝天子真的看誰不順眼,像尚方寶劍,免死金牌之類全都沒用,該死還是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