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收藏家雜誌

    古人把“摹、臨、仿”分得很清,今人常說成是臨摹、臨仿、模仿等,其實混為一談。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摹”係指對原作真跡的摹寫,又稱“影拓”或“移畫”。比南朝(齊)謝赫提出“六法”的“傳移模寫”還要早的東晉顧愷之,就有“模(通“摹”)寫要法”,概述了古代摹畫的方法,“以素摹素,其素絲邪者不可用,久仍還正,則容儀失。”古代書畫的摹,大致書法早於繪畫。古人常用硬黃紙放在原作上,進行雙鉤廓填,如《萬歲通天帖》。後來又有用油素本,今人則用膠板。所謂“摹”更似今人的影印。

    王翬臨黃公望富春山居圖(71歲本)

    “臨”既是在熟讀原作面貌的基礎上臨寫作品,常用於草書、文人寫意畫。臨又可分對臨和背臨。對臨是指邊看原作邊臨;背臨則需要較紮實的基本功,把原作細節牢記於心,在無原作實物的情況下還原作品風貌,視其行勢而臨之。如沈周背臨《富春山居圖》。“臨”受操作方法的侷限,在過程中難免會帶出書畫家自家風貌。

    “仿”與我們今人狹義的概念更不同。北宋黃伯思在所撰《東觀餘論》中就已提出“仿”,是指見過真跡,仿其用筆等筆墨特徵。

    王翬《臨黃公望富春山居圖》(71歲本)尾跋題“心摹手追”即指背臨

    “仿某某人”落款在明代中期以後的繪畫作品上時有出現,到了清初“四王”由於師古之風盛行,所以經常會落“仿某某”“仿某某筆意”“仿某某人某幅作品”等,尤以冊頁為多。“仿”不一定要一板一眼得像,仿其端倪、抓其要點即可。

    范寬雪山蕭寺圖

    筆者透過閱覽王翬諸作品,發現其尤重視上述“臨”和“仿”的區別。

    王翬作品一般落款為“臨”的幾乎是在各方面盡力忠實原作的“雙胞胎”。

    王翬作品一般落款為“仿”者,大多隻是意到,或構圖、或皴法、或設色等仿效某位前人、某一特點而已。

    王翬臨范寬雪山圖

    此文所論王翬《臨夏景》落款為“臨”,應是他各方面盡力忠實原作的“雙胞胎”。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 2 # 吉羊玉奕

    其實古人對繪畫的形式“摹,臨,仿”分得很清楚。

    1,“摹”係指對原作真跡的摹寫,又稱“影拓”或“移畫”。所謂“摹”更似今人的影印。

    2,“仿”,就是在一定基礎上,仿照原作畫。與今人狹義的概念不同。北宋黃伯思在所撰《東觀餘論》中就已提出“仿”,是指見過真跡,仿其用筆等筆墨特徵。仿”不一定要一板一眼得像,仿其端倪、抓其要點即可。

    根據以2點的分析可知,古畫的“雙胞胎”畫屬於“摹”,而非“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一兩件事介紹你的小夥伴,要寫出小夥伴的特點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