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地一壺寬
-
2 # 龐煌久
這句詩是東漢末年政治家文學家曹操《短歌行》一詩中的句子。辨詩先看人。我們先分析一下曹操其人。真實的曹操與小說演義中的不同,並非“寧願我負天下人”的奸雄,而是一個胸懷天下有抱負能感受民間疾苦的政治家軍事家。史載曹操年輕時“任俠放蕩,不治行業”,及至年長,被舉薦為官,顯示出了不畏強暴,勇於任事的處事風格。後來,又任命為將,鎮壓黃巾軍起義 ,取得輝煌戰績,顯示了一定的軍事才能。在後來的政治軍事活動中,曹操通過實行屯田制,懲辦豪強,唯才是舉,嚴格治軍等措施,逐漸壯大了自己的實力,統一了北方。在此過程中,他目睹了連年戰亂帶給國家及百姓的災難。“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可以說,現實的曹操是一個胸懷天下,心繫百姓疾苦的政治家。他要改變現狀,實現國家統一安寧,救民於水火,讓百姓安居樂業。這在他的《對酒》詩中,具體描述了他對其理想社會的設想。“…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鹹禮讓…倉谷滿盈,路無拾遺之私…, 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那簡直就是一個大同社會。再有,據權威人士分析,該詩寫於赤壁之戰後。曹操未能統一全國,他的心情也比較苦悶。赤壁之戰時,曹操已經54歲,在那個年代,已經算是老人了。這時回想幾十年戎馬生涯,出生入死,轉眼自己已經老邁,於是才有了詩句開頭的兩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在武力不能統一全國的情況下,曹操希望自己能象周公一樣,“一飯三吐脯”,吸引天下精英,贏得天下人心,實現天下大同。但在其時,這是不現實的。所以說這兩句詩體現了一種美好的具有理想主義的政治家情懷。
-
3 # 溪水潺潺123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抒發了曹操自比周公,想方設法網羅天下人才,匡扶國家、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和遠大戰略的情懷。
周公何人?吐哺何事?根據早於曹操300年的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周公者,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父也。可謂三朝元老。周成王繼位時,因為年幼無法理政,為防止出現叛亂,周公就親自攝政輔佐。日理萬機,事無鉅細,忙得不可開交。為了招羅引進人才,周公在吃飯的時候,也閒不下來。經常是人才來了之後他就馬上把口中的飯吐出來,先去接待面試人才。此即“周公吐哺”的典故。正是有了周公的這種求才若渴、禮賢下士的態度,各種人才絡繹不絕,門庭若市,都來到了周公的手下,給周朝出力辦事,國家一片興旺發達。進而也潛移默化地導致了周朝800多年的輝煌史。
個人拙見。
-
4 # 唐言唐語
有些人貌似歸順了,但是他並沒有真正歸心——比如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啊。這樣的歸順是出於不得已。因此,他們很有可能會在關鍵的時候與你的敵人暗通款曲、助對方一臂之力,來壞你的大事。
讓人歸心很難的。
曹操把關羽圍困在屯土山上,經過張遼極力勸說下,關羽和曹操訂了著名的“土山三約”:
1、降漢不降曹;
2、贍養劉備兩個夫人;
3、一旦知道劉備訊息,無論千里萬里赴湯蹈火也要投奔。
儘管條件非常苛刻,曹操因為愛惜關羽這個人才,咬著牙都一一應許了。關羽歸降後,曹操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上馬提金、下馬提銀,又是封官,又是加爵的,美女、珍寶送的無數——真可謂是禮敬有加,一心想要感化關羽,使得他真心歸順於己。
關羽得知劉備的確切資訊之後,還是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曹操的一番心意徹底化為了泡影。
呂布呢,倒是再三討饒,希望曹操能夠放過自己,卻被曹操所殺——他的歸順只是權宜之計,是為了活命,不是真心誠意呀:三姓家奴豈是浪得虛名。
劉備在走投無路的時候,也曾寄身於曹操的帳下,曹操對他很是欣賞"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心懷帝王夢的"大耳兒"怎麼可能甘心為人臣僕呢?
就說曹操本人吧,這樣的"亂世之梟雄,治世之能臣”——身處在亂世之際,群雄競起之間,正是梟雄們大顯身手的好時機啊,怎麼可能安居人下?誰會真心臣服於某個人呢?就說那十八路諸侯吧,誰不是懷揣著君臨天下的夢幻呢?!
曹操手握重權,殺一個人是容易的,但是想得到他的衷心擁戴也許很難。
打江山是艱難的,守住已有的地盤更難。
人才是難得的,更難得的是讓他們歸心。
讓一個人歸心尚且不易,更何況要讓整個天下都歸心呢。
-
5 # 使用者秋在這裡
赤壁大戰後,曹操一邊喝著酒,一邊吟誦這首《短歌行》。我想,當他吟到‘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時,一定是淚流滿面,心情起伏,感慨萬千。
人生的歲月已經過去了太多,可曹操還未完成他的巨集偉目標,不由得心中常生憂愁。
赤壁之戰的敗績,曹操愈來愈感覺到人才的重要性,而他的隊伍里人才太缺乏了。光有荀彧,荀攸,賈詡等5、6個謀士,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在這場戰鬥時,這幾個人選擇集體失聲,沒有存在感。他們和曹操不在一條心上。
他最信任的大謀士郭嘉,死在赤壁之戰前一年。曹操非常傷心地說,如果郭嘉還在,他一定會跟在自己身邊,就不會讓火燒連環船事件發生。
曹操一生中,求賢若渴。他大力強調‘唯才是舉’,先後頒發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士令’。《短歌行》也是一曲求賢歌,而且意味深長,別具一格。
曹操將自已當作一個姑娘,‘青青之衿,悠悠我心’,像思念著愛人一樣,思念著賢才。他迫切希望有識之士,主動來投奔,‘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是曹操發自肺腑之聲,表達了他招攬天下賢士,達到天下統一的巨集大政治情懷。
-
6 # 紅塵彌勒
曹孟德一生求賢若渴,見賢思齊,漢末天下三分,曹孟德雄峙北方,當然也有賢者謀士當仁不讓的至偉功勞。
這兩句採自曹孟德的《短歌行》。也是曹丞相的著名篇什。
這還是歷史上一個著名的典故──
周公輔成王,一飯三吐脯,一洗三握髮,殫精竭慮,鞠躬盡瘁當初武王伐紂的時候,召集天下英雄賢士,一路莫與爭鋒,直接打到了朝歌城下,讓暴戾恣睢的商紂王鹿臺自焚,大周朝從此開啟了八百年的厚重基業。
武王沒兩年就病死了,他的兒子姬誦就繼承了大統,史稱周成王。可那時成王還小,剛剛十三歲,還是一個毛孩子呢。
周公就輔佐成王一直到成王二十歲可以親政為止,長達七年時間。可以說這七年裡,周公基本就是代理國王,相當於攝政王的位置,代行王權,上下軍國大事,每每都要親自處理,忙得難以分身,忙得不亦樂乎。
周公的封地在魯國,可他代行王權,只能留在京師處理軍國要務。就等他的兒子伯禽長大了,就派他代父到魯國做君宰。
臨走的時候,伯禽就問父親還有什麼囑咐。周公就告誡兒子說: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位極人臣,代理天下,可謂是位高權重,說一不二。可我每次洗頭髮的時候,一碰到急事,就馬上把頭髮握在手裡先去辦事;吃飯的時候,有人求見,我就把還沒嚥下去的到口飯菜吐出來,接見那些稟事的人。即便是我這樣做,還怕有負君王的囑託、天下的人才不肯來投奔呢。
你不過是個小國君主,代替我去行事,可千萬不能滋生驕傲、閉塞賢路啊!
從此,這個故事就傳襲下來,被稱頌了幾千年。
我們都知道“徐庶進曹營一語不發”的故事。明明知道徐庶本人對他的施政極不感冒,還是通過各種手段將徐庶攬到曹營。
這個徐庶也是真夠意思,進了曹營未設一計。好不容易出了條計策,卻是誆騙曹孟德將戰船連在一起,為周公瑾赤壁鏖兵、火燒戰船做好了前期鋪墊。黃蓋一個火攻,就讓曹丞相損失慘重,八十三萬大軍消耗殆盡,從此失去了一鼓而下統一全國的時機和底氣,三分天下就此告成。
曹操攬賢才,也招奇謀之人。他的老同學許攸原本在袁紹手下出謀劃策,可袁本初又太過剛愎自用、不進良言,差一點被殺掉腦袋,只好投奔了曹操。
曹操一聽故人許攸求見,連鞋都沒來得及穿,光著腳就跑出了轅門迎接。也正是許攸火燒烏巢毀掉袁紹糧草輜重的建議,讓曹孟德轉為危機,從而把握了戰場的主動權,為消滅袁本初的龐大勢力奠定了礎潤鴻基。
可惜的是,許攸總是自矜有功,經常大言不慚,又目中無人,當面兒喊曹操小名兒阿蠻,才使得曹操動了殺心,悍將許褚一劍揮為兩段。
但曹操身邊左右,一直不乏當世奇才,比如早逝的郭嘉郭奉孝,還有程昱、荀彧等一干賢才,都是助力曹孟德三分天下的計謀高手。
而大文豪蘇東坡,也是對曹孟德欽敬有加,在《赤壁賦》中,就針對曹丞相有過這樣一段精彩描述: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
曹操一生橫戈馬上行,也給我們留下了膾炙人口的雄渾詩章。他的《短歌行》、《龜雖壽》、《觀滄海》等名篇,實為建安時期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踐行“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真實寫照,其文學影響延軼至今。就連人民領袖毛澤東也十分欣賞曹操的詩詞,在《浪淘沙·北戴河》一詞中寫了這樣一段話: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足見曹孟德在歷史上的深刻影響。
這首《短歌行》一唱三嘆的吟詠喟嘆,也正是曹孟德求賢若渴的絕好見證: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
7 # 雲上生蓮
首先回答:抒發了作者曹操求賢如渴,一統天下雄心壯志的情懷。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 的出處《短歌行》 我特別喜歡這首詩,每一句都堪為經典。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短歌行》既有從“譬如朝露”珍惜光陰的小情懷,到“天下歸心”,心懷天下蒼生統一的大情懷。
更能體系作者曹操一代梟雄,奮發進取的豪情壯志。
曹操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 魏國政權實際掌舵者
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
曹操挾天子(漢朝天子劉協的名義)征討四方。
先後滅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地方割據勢力。
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
並實行屯田、興水利、獎農桑、重工業,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曹操歷史與小說完全不同一個人。
從曹操留下的詩句中,看到的是一位開明的政治家。
他為了統一天下的大業,廣泛地延攬人才。
改變了傳統的以察舉方式選官的制度,提倡唯才是用的原則。
“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也可以啟用為官。
“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易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
……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
這首約寫於赤壁大戰前後的《短歌行》其中心旨意:
急切期盼天下才人前來共輔大業的強烈願望。
周公吐哺典故出自《韓詩外傳》
“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這裡曹操借周公自喻,像周公那樣愛才惜才。寢食不安中還擔心天下之士歸心,體現擔當天下之統一責任的重大。
正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大情懷,才奠定了“唯才是舉”求賢新機制。後人學者對曹操也有著高度的評價。
陳壽《三國志》
“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曹操馭人之道在當時可謂為翹楚,其玄機就是有“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大情懷所致。
-
8 # 水吉子
我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闡述曹操抒發的情懷:
一、“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釋義
“周公吐哺”出自《韓詩外傳》,意思是說,周公忙於接待天下賢士,吃飯也沒有時間。“天下歸心”的意思是,曹操以周公的求賢若渴來說明自己渴望賢才幫助建功立業的心思和抱負。
曹操軍事上精通兵法,重賢愛才,為此不惜一切代價將看中的潛能分子收於麾下。為招賢納士,他曾頒佈過三道令,分別是《求賢令》、《敕有司取士毋廢偏短令》、《舉賢勿拘品行令》。他言出必行,在重用賢才方面真的是公私分明,比如滅袁紹,免除王修死罪,仍然重用王修;陳琳為了打敗他,曾寫文罵他,那罵得真是一個惡毒,連帶著把他祖宗八代都罵了。但官渡之戰勝利後,他給敗將陳琳鬆綁,並把他留在自己身邊效力。他收服張秀,賈詡,賈詡當年設計致使他的長子和愛將典韋喪命,他也不記前嫌,照樣重用他們。
所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抒發了曹操想平定天下的抱負,就如壯年的他與袁紹的對話“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
9 # 瑾名軒起名大師程中華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譯文;
面對著美酒高聲放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鬱長久填滿心窩。靠什麼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穿青色衣領的學子,你們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Sunny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麼時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於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湧而出匯成長河。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久別重逢歡宴暢談,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繞樹飛了三週卻沒斂翅,哪裡才有它們棲身之所?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我願如周公一般禮賢下士,願天下的英傑真心歸順與我。
本詩核心思想:
寫首《短歌行》,寫出了曹操的寬廣的胸懷,泓大的抱負,禮賢下士的品德,他絕對不是小說中描寫的奸詐小人。
最後一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意思是“要像周公一樣禮賢下士,願天下所有英雄豪傑都歸順於我”,抒發了自己愛才惜才的急切心情,這也是寫本詩的最終目的。
-
10 # 白糖上的螞蟻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首短歌行氣魄巨集偉,慷慨悲涼,表現的正是曹操本人對於人生短暫、壯志未酬,求賢若渴的心情。
史記記載周公為了招賢納士經常“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於是天下歸心。
實際上曹操對於人才的愛護和渴求並不亞於周公,他曾多次釋出求賢令,在當時擅“清談”空言道德的歷史背景下,大膽提出了“唯才是舉”的號令,雖然令當時和後世有所爭議,認為這是其奸雄作風的表現,但也從另一方面體現了他渴望招攬人才的急切和誠意。
我們多數人對於曹操的認識可能都是從明朝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裡開始的,三國演義作為一部通俗文學,作者把曹操刻意塑造成一世梟雄的形象,對他時有微詞,但即便如此對於曹操的求才重才愛才也是不吝筆墨多有側重的。
傳頌最廣的可能是那個“赤腳迎許”的故事,當時曹操在官渡與袁術相峙不下,一時無法攻克,彼時曹操正躺在床上休息,袁術的謀士許攸突然求見欲來歸順,曹操欣喜若狂之下顧不得穿鞋,光著腳便跑出去迎接許攸,最終得到許攸的獻策擊敗了袁術。而類似的接納敵方降將委以重用的,在曹操的納才中實際上是經常發生的。
另外曹操能審時度勢,為了大才能將,也經常能擯棄私人恩怨,不計前嫌加以重用,曹操的部將張繡,因不滿他納娶其叔張濟的遺孀憤而叛變,並且殺了曹操的愛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折損了猛將典韋,可謂不共戴天之仇,一般人是絕對不會善罷干休,而曹操也確實帶兵幾次征討張繡,但一直未能攻克,於是他採納了謀士的策略接受張繡投降。除了得到一員猛將外,也讓世人看到了曹操的胸襟肚量,連張繡這樣的血海深仇都能抹去,還有什麼是不能被接受的呢,於是大大的拉攏了人心。
曹操除了善於招攬接納人才外,還鼓勵幕寮大膽建言不輕易因言治罪,對於各種意見有強大的包容力,甚至對於辱罵他的人也能做到適當剋制。當時的才子陳琳公開發表了一篇討伐曹操的“討賊檄文”,把曹操罵的一文不值、窮凶極惡,還大罵曹操的祖上,據說曹操看了他的檄文後出了一身冷汗,以至於治好了自己的陳年的頭痛病,可見文章有多犀利。而這樣的人竟然沒有被治罪反而也在以後也被收納進了曹操的人才庫裡,相處甚歡。
綜上所述曹操短歌行所唱的“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不僅僅是在詩文上面對理想的吟詠,也是曹操在任人選才政策上的實際行動。他的成功並不是一時的僥倖,而是他精湛的用兵技藝和明智的任人選才結合下的產物
-
11 # 大武漢麼詩多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是出自東漢曹操《短歌行二首(其一)》,在意思是:我願如周公般禮賢下士,天下英傑怎能真心歸順我?
該句直接抒發了作者求賢若渴、唯才是用、天下英才盡入吾彀中的胸襟和情懷!
1.“周公吐哺”出自《韓詩外傳》,意思是說,周公忙於接待天下賢士,吃飯也沒有時間。“天下歸心”的意思是,曹操以周公的求賢若渴來說明自己渴望賢才幫助建功立業的心思和抱負。
2.“天下歸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悅誠服。曹操為招賢納士,他曾頒佈過三道令,分別是《求賢令》、《敕有司取士毋廢偏短令》、《舉賢勿拘品行令》。他言出必行,在重用賢才方面真的是公私分明,比如滅袁紹,免除王修死罪,仍然重用王修;陳琳為了打敗他,曾寫文罵他,那罵得真是一個惡毒,連帶著把他祖宗八代都罵了。但官渡之戰勝利後,他給敗將陳琳鬆綁,並把他留在自己身邊效力。他收服張秀,賈詡,賈詡當年設計致使他的長子和愛將典韋喪命,他也不記前嫌,照樣重用他們。
所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抒發了曹操想平定天下的抱負,就如壯年的他與袁紹的對話“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總之,從古至今,人才都是決定民族興亡、國家發展的重要資源。尤其是當今世界,以經濟為基礎、科技為先導的競爭正變得越來越激烈。這種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資源的競爭,誰能把人才優勢轉化為知識優勢、科技優勢、產業優勢,誰就能夠贏得競爭的主動權。
回覆列表
《短歌行》是曹操《對酒當歌》中的詩句,原文如下: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首《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為了擴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統治基礎,打擊反動的世襲豪強勢力,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為此而先後釋出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又正因為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傳了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的政令。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於《韓詩外傳》,據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周公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這種傳說雖然有些誇張,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裡卻是突出地表現了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
周公的名字叫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周文王在世時周公旦便幫助父親做事,文王去世武王繼位,周公旦又竭精殫力忠心耿耿的輔佐武王,幫助武王推翻商紂王建立周朝。並且制定了禮樂。
周公制定的禮樂不是簡單的禮儀和娛樂。而是一種政治制度和道德規範。從天子到諸候再到各級貴族,不同的級別執行不同的禮節儀式,配備不同的音樂歌舞,歌舞的人數和隊形都不一樣。若有違反便是破壞禮樂,也就是破壞國家制度。說直白一點就是一種等級制度。
孔子就非常崇拜這套制度,他認為這種尊卑有序的,上下有別的制度,非常有利於社會穩定,有利於政權的牢固。所以周朝後期的春秋戰國時代,完全不按這一套規定辦了。諸侯也可以舉行天子禮儀,也可以擺四面八行的樂隊。所以孔子非常氣憤,把這種混亂現象稱為“禮崩樂壞”,並大叫“孰可忍孰不可忍!”。
武王去世時成王還在襁褓之中,周公為了穩定天下,代替成王執掌朝政。直到成王長大成人周公便把一切權力交給了成王。這期間周公遭受了許多不白之冤,但周公一直忠心耿耿的輔佐周成王。後來有人在成王面前誹謗周公,成王相信了。周公怕成王加害於他,便跑到遠離京都的楚地躲避起來。後來成王知道了真相,便把周公接了回來。周公回到成王身邊後,仍然忠心耿耿輔佐成王治理天下。期間周公為了給周朝蒐集人才,經常接見一些賢能之士,有一次正在洗頭聽到有人來訪,便握著頭髮出來接見,竟來回三次。還有一次正在吃飯,有人來訪,周公把剛吃到嘴裡來不及嚥下去的飯吐出來先去見客。
後來成王把周公封於奄國,因為周公要留在鎬京輔佐成王,不能前往奄國赴任,只好委派他的兒子伯禽代替他去建立魯國。就在兒子臨行之前,周公用自己的行動告誡兒子:“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理解“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意思,我們還可以聯絡曹操原文詩句,“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月明”四句既是準確而形象的寫景筆墨,同時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說:“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無所依託。”這說明他看出了這四句是比喻,但光說“客子”未免空泛;實際上這是指那些猶豫不定的人才,他們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時無所適從。所以曹操以烏鵲繞樹、“何枝可依”的情景來啟發他們,不要三心二意,要善於擇枝而棲,趕緊到自己這一邊來。這四句詩生動刻畫了那些猶豫旁徨者的處境與心情,然而作者不僅絲毫未加指責,反而在濃郁的詩意中透露著對這一些人的關心和同情。這恰恰說明曹操很會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達理的姿態來吸引和爭取人才。
史書評論曹操:「明略最優」,「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資治通鑑》引謀士荀、郭嘉對曹操的評,說曹有十,即“道、義、治、度、謀、德、仁、明、文、武”。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作於建安十五年(210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摯。曹操感性地說:「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事實的確如此。 《短歌行》所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可資明。其進取之心亦可見出。而“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作為曹操的傳世名篇,流傳到今天,對我們做人,幹事業都是非常有借鑑價值和學習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