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賭徒十三

    這大概就是當代大學生的“通病”吧:從高中有人監督的狀態,一下子到了沒人監督的大學,從剛開始的興奮、自由到迷茫看不清楚方向。

    因為你沒有了明確且堅定的目標。

    上高中的時候,大家的目標都很明確,甚至連Deadline都安排好了

    ——努力學習,高考考上一個好大學。

    我們為著這個明確的目標而努力,甚至沒有思考過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麼。

    而當我們爬出中學這個籠子,才發現自己的問題:

    啊,原來外面的世界這麼大,我該去什麼地方呢?

    同寢室的室友打算考研,我要考研嗎?

    我未來要從事什麼工作,去什麼樣的城市......

    正是因為我們缺乏目標,才導致自己無法規劃自己的大學,甚至四年過去碌碌無為,只混了一個大學畢業證書。

    那怎麼樣才能確定自己的目標,打破迷茫呢?

    如果到了大學還沒有找到自己擅長什麼,就真的需要著急了。

    在職場,每一份工作需要的能力都是有所不同的,比如:

    產品經理要求邏輯思考能力要強,擅長通過資料分析使用者的需求;

    銷售要求個人溝通表達能力要強,要能夠站在客戶的角度考慮問題;

    設計師既然天馬行空的思維,又要有嚴謹細緻的工作態度......

    每份工作,對應的底層能力需求都不盡相同,只有在我們自己擅長的方向努力,才能夠把自己的人生回報最大化。

    那怎麼樣找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呢?

    (1)通過專業的職業測評工具

    (2)通過他人的角度

    當然,這並非唯一的辦法,很多時候,我們自己可能不清楚自己的優勢,但也許家人朋友比我們更清楚,所以,你還可以通過詢問身邊親朋好友對自己的客觀評價,確定自己的優勢;

    (3)基於自身的歸納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通過回顧自己過往所有學習和生活的表現,找到自己擅長的事情,並從中得出自己的優勢;

    總的來說,發現自己的優勢,是走出迷茫的第一步,這有利於找到你擅長的職業方向。

    二、為自己樹立一個長期的目標

    當你找到自己的優劣勢之後,如何確定一個長期目標,指引自己前進呢?

    首先,根據你的優劣勢、所學專業、所在城市等,確定你未來想要從事工作的大致方向。

    根據自己的優劣勢,你可以確定自己適合從事哪些工作:

    比如你是助人型人格,最好就從事與人打交道的工作,例如銷售、營銷管理、商務、HR等工作,都是非常需要溝通能力的崗位。

    在這個階段,你可能很難找到一個精確的方向,但是能大致確定自己擅長什麼。

    結合自己所學專業、未來打算去的城市的各行業發展情況,你就能大致確定自己的目標行業、公司、甚至多研究點公司不同崗位的資料,還能確定下來自己想去哪個方向。

    在這個基礎之上,你可以規劃自己在職業、生活上的目標。

    比如,根據自己規劃的職業方向,為自己描繪未來10年的職業上升計劃,雖然在學生階段無法落地,但起碼目標樹立在哪裡,有方向總比,盲目要強。

    跟據你的職業上升計劃,為你未來的財產增值計劃做一份打算,比如工作幾年買房、買車,30歲、40歲分別要實現什麼目標。

    同時,根據規劃你還可以設計自己未來的愛情、婚姻、家庭......

    這些目標不用明確到每年每月,但有一個大致的期限和方向,起碼能夠讓你產生為未來而奮鬥的動力和方向。

    三、為目標的實現,制定執行計劃

    每個人都享受制定計劃和目標的過程,但真正到了執行階段,卻沒幾個人能堅持下來。

    因為做決定的成本為0,但要想做事情,是需要付出成本的。

    如何為自己的目標制定執行計劃呢?

    我們僅以工作這一項為例,簡單來說說。

    例如,你根據行業專家、學長的建議,挑選了一個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並且計劃在10年內做到總監的位置。

    那麼,我們就可以把職業上的計劃進行分段了:

    (1)首先是求職階段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你首先需要進入這個行業和特定的崗位,那麼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不是依靠空想就可以的,你還需要:

    進行大量的專業知識的學習;

    有行業內知名企業的實習經歷;

    積累足夠的能夠適應這個崗位的競爭力;

    打造有競爭力的簡歷...

    那基於這幾點,我們就可以分拆開來,把大學階段進行計劃(假設該崗位本科畢業,就立即從事):

    在大四上學期秋招之前,要準備好一份有競爭力的簡歷;

    為了準備好這份簡歷,你需要在大三之前就有相關的名企實習;

    為了獲得實習機會,你需要積極準備社團/競賽/學習成績......

    抽絲剝繭後你會發現:為了實現你的目標,你壓根沒有機會,在大學去荒廢時間。

    (2)其次是入職階段

    在這個階段,你需要在企業站穩腳跟,積累專業能力並順利轉正,那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你又可以根據上面提供的辦法,一步一步把目標剝開,列出各個階段的執行計劃。

    基於這個方法,未來的升職、橫向的學習階段,同樣可以複製出來,一步步逼近、實現自己的目標。

    四、為了自己的目標,衝啊!

    既然目標和計劃都制定好了,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少年,欲窮千里目,就需要自律並不斷付出努力,你才有機會更上一層樓。

    既然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了,那就大膽地去做,別讓藉口成為束縛你成長的絆腳石。

    19歲大學生,沒有太多欲望,不想學,只想玩,混吃等死,該則麼突破?

    人在迷茫時該幹什麼?

    劉同有本書叫誰的青春不迷茫,確實我們都迷茫過,想想曾經也有過那麼一段無頭蒼蠅的經歷,但是少年放任自己的迷茫就是你的不對了。

    簡單說說我的故事,我是東北農村的孩子,父母很注重教育,從小學習很好,考入東北一理工科院校,所學專業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但是在我高考填報志願那時開始我沒有了方向,我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出人頭地,讓我們一家走出窮苦的地方,過上好的生活,但該怎麼做我不知道,選專業的時候真的是一無所知,無奈眼界視野真的是硬傷,百度百科根本就不講人話。大學入學後發現根本不喜歡所學專業,沒興趣真的很痛苦。於是開始不務正業,做各種校園代理和校園渠道,還曾組建團隊一起創業做一網站。畢業時找了一家國內家電行業的銷售工作,自己還算滿意,我知道是我那些課外實踐經歷鍛鍊了我,但當時做這些根本沒有規劃,只是知道不能虛度時間。

    如果給我一個和那時候的自己一個對話的機會,我會跟自己說: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因為那很幸福。即使不喜歡也要把課程學好,因為知識是相通的,你學習的只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能力。剛入學第一件事情去參加幾場不同行業的NO.1公司招聘會,你會知道各行各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怎樣定義一個人是否優秀。(保潔,萬達,愛默生,華為,百度或騰訊。。。)

    在你心裡一定有個理想公司理想職位,然後去努力,看看自己缺少什麼。

    我的建議,如果我做HR,我會這麼考察一個人:

    1.學習能力

    之前說過無論專業喜不喜歡盡最大努力去學習,因為你的學習成績直接體現你的學習能力。好公司更看重你的學習能力和可塑造性。

    2.品德

    不要以為這是很空的東西,你的一言一行都在表現你的品質。

    建議多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是提高你的品德和氣質的很好方法。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數是沒讀過真正的書的,大學四年讀的書至少不能少於你學的課本。(不要和我說什麼雜誌和漫畫還有暢銷書以及心靈雞湯)

    3.持之以恆

    堅持每天跑步,每週健身。我是這麼過來的,當你堅持下來你會發現你的改變。自信百倍。

    做到以上三點你可以及格了。

    4.語言能力,想去五百強、外企,這個是必須的,不是過個六級就OK的。

    5.實踐經歷,學生會的工作會極大鍛鍊你的組織能力。

    6.實習經歷:爭取每個假期都去爭取實習的經歷,不要在乎金錢的回報。多關注一些招聘類網站,媒體平臺,實習機會滿多的。

    7.特長愛好

    很多公司都會青睞於那些有個人特長的學生,比如音樂、舞蹈、攝影等等,也會讓你的生活更有味道。

    8.硬技能

    公眾演講能力,學習辦公軟體,PS、ERP、程式語言等常用軟體,技多不壓身嘛

    做到這些你會很優秀。

    當然這樣你的大學一定不會輕鬆,但是會給你一個好的未來。

    算是自己的反思,給曾經自己的建議,當然如果幫到了迷茫的你我會更開心。

    手打真心不容易。。。

    擺脫迷茫狀態,成為一個有目標感的人需要具備強大的自控能力,能夠長期專注於自己的目標,來看看下文的 12 名年輕人是怎麼表現的吧。

    具有高度目標感的年輕人是少數中的少數,他們有強烈的動機,並且極富效率。他們年紀輕輕,就已經成功地在實現目標上取得了一些進展,讓那些比他們的年齡大好幾倍的成年人都感覺印象深刻。為了進行研究,我們挑選了 12 名男孩兒和女孩兒,他們已經在自己所堅守的目標上專注投入了好幾年,並且基本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我們跟他們做了充分而詳盡的訪談,為的是獲得一手資料,瞭解他們如何發現和追尋屬於他們自己獨特的目標。這 12 個被訪談者當中,除了一個人之外,我們和其他 11 個人保持著聯絡,並在兩年後重新訪談了他們。並且只要有機會,我們就會從他們的父母那裡獲取一些關於他們的子女是如何找到目標之路的相關訊息。

    這 12 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年輕人當中,有些人的追求是利他主義的,例如通過募款來為非洲的家庭提供清潔的飲用水;或為慈善組織貢獻一份力量,幫助癌症患者,並著手從事對抗這種疾病的相關研究工作。有些人則參與進了公民或政治事業,例如為更為有效的槍支管理或環境保護條例進行遊說;為可以解決中東和平問題的候選人爭取支援。還有一些人有著藝術或科學方面的訴求——學習並創作新的爵士音樂,或編寫創新的計算機程式。另外還有一些年輕人成為嶄露頭角的創業者。最後還有兩個人是年幼的傳教士,分別傳播不同的宗教信仰。

    我們這章的重點會聚焦在他們當中的 4 個人的故事,偶爾會穿插其他人的例子,因為這 4 個年輕人的經歷很有代表性,與所有訪談中引出的主題相一致。當我們看到他們的故事,聽他們以自己的方式來描述目標是如何激勵和驅動他們時,大量關於「如何在人生早期構建目標」的重要的學習內容就浮現出來了。

    從獻身於目標的持續性和強烈程度來看,這些年輕人很明顯地脫穎而出。他們傳遞給那些認識他們的人一種清新的常態:他們以低調而堅定的自信過著生活,並且能夠自我驅動。儘管他們在做著很多事情,但卻極少流露出焦慮或令人抓狂的壓力感。在介紹 12 個不尋常的年輕人的時候,以指出他們在很多方面(包括家庭生活背景、受教育的方式、對交朋友的興趣、樂於參與同齡人的活動、在世界上為自己博得一席之地的渴望、每天的行為舉止)是多麼的「平凡」作為開場,似乎顯得有些奇怪,甚至是矛盾的。或許是因為感覺到他們需要就「為什麼他們會取得諸多成就而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展開說明,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這樣簡單地評價自己的:「就是一個普通的孩子」,這句話在我們的諸多訪談中頻繁地被重複提及。其中一位母親在迴應他的兒子對自己的描述時,果然告訴我們說,他的兒子萊恩是「平凡而普通的,就像你們期待一個孩子該有的樣子……我沒有在他身上特別花過什麼功夫,在我其他孩子身上也沒有……他不想做一個很特別的人,只想融入大家。他想組建曲棍球隊……我的意思是,他真的是個普通的孩子」。

    事實上,看似和他們做的不尋常的事情有點矛盾的「正常狀態」,有一點讓我們對這些年輕人感覺到驚訝的地方。像大多數他們的同齡人一樣,如果給他們機會讓他們談論自己的生活,他們是很開放、很外向也很健談的。很顯然,他們很享受並認真對待他們與成年人交談的機會(無論在哪個社會當中,這種體驗對年輕人來說都太稀缺了)。抱著對「反思過去經歷」和「審視未來目標」的熱切渴望,他們的觀點陳述也很堅決和帶有自主性,對於他們身處的世界現行的運作方式的批判是毫不猶豫的。事實上,他們似乎從「他們在描述亟需改變的世界狀況時的那種非常瞠目結舌的表達方式」當中汲取了額外的能量,以及一絲竊喜。換句話說,從很多方面看上去和聽上去,他們都像他們的同齡人一樣,只是普通的青少年而已。

    佟筱芳而

    半吊子文學愛好者

    今天為什麼要寫一個看起來非常水的主題呢?其實它一點也不水,至少我在大學裡度過了兩年,兩年幾乎都在迷茫,總是想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所以想寫下自己對於迷茫的感悟來幫助大家度過這個時期。

    我調查了一下資料發現全社會最迷茫的群體是我們大學生,那我們為什麼會迷茫呢?又怎樣走出迷茫呢?

    一、大學生為什麼會迷茫?

    在大學裡,我們經常能夠發現有些同學每天在大家都在睡覺的時候早早起床,揹著書包進了圖書館或者自習室,晚上大家準備睡覺的時候他又風塵僕僕地揹著書包回來,好像一直目標清晰,從未迷茫過。想為喜歡的事情努力,但是又不知道做什麼,這是大學生迷茫的現狀。

    我問過我們宿舍一位早出晚歸的同學,她雖然執行力明確但時常迷茫、不知所措。比如面臨學業和社團的取捨、兼職與愛好的選擇。雞湯文裡經常提到:“她目標明確、從不迷茫,所以走到了現在取得了成功。”

    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感覺有些同學一點也不迷茫,這只是一種錯覺,只要面臨選擇誰都會迷茫,只不過他們在迷茫的同時還一直往前走罷了。

    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夠在大學時期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別看這個人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是能夠一直不迷茫的人少之又少。

    如果你還處在迷茫的狀態,那麼恭喜你,至少還有選擇的餘地,所以迷茫並沒有什麼可自卑的。

    多數迷茫問題只是表象,隱含其中的無非這幾個問題。

    1、急於求成

    我們經常在各種社交媒體上看到類似問題:“如何馬上成功?”“如何快速get一門技能?”“如何馬上找到適合你的職業?”等等。媒體的便捷性讓我們希望通過求助來快速解決自己的問題,但往往很難有人能夠給出契合實際的建議,所以我們不停的尋找,不斷迷茫。有時我們能夠明確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但希望通過求助獲得立竿見影的方法。如果有能夠“快速成功”的方法,你我就不會迷茫了!但是沒有。

    2、對事情的時間價值感到懷疑

    有時我們一時興起決定好自己要做的事,但又害怕自己做的事情、找到的方向不適合自己未來的發展,或者擔心路途遙遠會無功而返而不敢嘗試或者半途而廢。我們總是想在自己20歲的時候找到最快的捷徑、少走彎路,這是對人成長規律的無知,很少有人能夠在這個階段發現自己的天賦,所有的事情觸類旁通,沒有一種努力是白費的,今天在寫作上下的功夫,明天會有可能成為工作的剛需。

    3、只是懶而已

    一句話,迷茫對於大多數大學生來說只是掩蓋自己“懶惰”的藉口。

    二、迷茫的本質是什麼?

    如圖,我們眼裡的人生是這樣的

    我們站在中心,四周的道路成放射狀,時刻有個聲音再告訴我們:你該選擇了!但我們往往因為缺乏經驗與知識儲備不知道如何做出選擇,所以迷茫。

    實際的人生是這樣的

    如果把大學四年看成是隻有一百步的路途,前六十步都是一樣的,選擇的地方是後四十步。前六十步是能力軸,基礎能力不行,永遠只在起點上,而自以為在圓心。

    看到這點你一定能夠意識到前六十步的重要性並且開始努力,現在還來得及,選擇是在後半程的事情,前半程走不好根本沒有資格迷茫。

    蔣方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作家,小學時經常能夠在報紙上看到她署名的文章,年少成名,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寫作,並且非常喜歡寫作,她說他很幸運能夠在年少時就有機會找到自己的畢生所愛,併為之努力。

    但是這樣的幸運畢竟是降臨在少數人身上的,擁有並發現自己的天資是上天賦予的禮物,有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沒有找到自己所愛的事情,沒有一次站在圓心上眺望,但是他們還是生活的很幸福。

    雞湯文裡時常說:人要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沒錯,在過去那個年代個性被壓抑,每個人都要根據學校、社會的需求來發展自己,如今這個開放的時代能夠給我們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但同時人一旦找不到自己喜歡的,就容易挫敗、失去踏實感。

    大學階段要努力培養自己的基礎能力,保障自己能夠完成普通、沒勁的工作,之後才能尋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只有在枯燥無味的日常中表現出色,才能得到更多出色的人的賞識,才能給自己更多看世界的機會。耐得住性子、仔細打磨技能,才有做下一步的可能。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幹什麼都行,另一種是幹什麼都不行。不知道幹什麼的時候把自己現有的事情做好,不要先著急自己喜歡什麼,我們有一輩子的時間去尋找,但是能夠用來學習的時間只有這兩年。

    三、這樣做才能走出迷茫

    1、好好學習英語

    你的四六級過了嗎?高分過得嗎?英語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有多重要我就不多說了,會一門語言一定是你非常大的加分項。前半程的基礎能力有了,後半程的選擇就會多起來。如果你實在不知道大學要幹什麼,那就好好學英語吧。人一旦忙起來了,就沒有時間迷茫了。

    2、提升文字表達能力

    這裡說的文字表達能力不是寫文章、寫小說的能力,是能夠簡明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從事什麼工作都需要有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多練一下沒有壞處。

    3、熟練掌握一門技能

    比如ps、二級office、視訊剪輯等等,出來混的,總是需要一門武藝傍身的。

    4、不要對別人的生活過度關注

    我們小時候經常被父母拿來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但長大後我們自己往往拿自己和其他人比較,比較不是父母獨有的毛病。人應該和別人的生活保持一定距離,別人有別人的目標、成長路徑,不要看別人怎麼辦,問別人怎麼做,除了自己每人能夠給出負責人的答案。

    5、別老在宿舍呆著

    寢室的生態環境如何大家都清楚,讓自己陷入到一些具體矛盾中是切割自己注意力的有效方法!!!而且說要在寢室學習的都是鬼話,不存在的。

    最後,別總說“自己想要幹什麼”了,沒有任何意義,不如掌握一些基本能力,等真正喜歡的來了,也有能力去接住。

  • 2 # 滿眼笑意x

    大學生迷茫的原因普遍是因為自己浪費時間導致的羞愧心理。那種蹉跎時光的感覺讓大學生們感到空虛與害怕。

    想賺錢又不想去做簡單的重複性勞動,所以就什麼都不做!看著別人賺錢!

    想戀愛卻又不敢去追女孩,所以就一直單身!看著別人出雙入對!

    想好好學習但是實在是上課聽不進去,所以就上課玩手機甚至逃課!看著別人拿獎學金!

    想去圖書館看書學習但是起不來床,所以就心安理得的躺在床上玩手機!看著別人早起學習!

    可即使都這樣了,還自我安慰:下次再碰到那個女孩我就要聯絡方式,明天我一定要早起床,下節課一定好好聽講。

    醒醒吧,大學生們,這樣的生活真是糜爛又不堪!

    剛上大學的我也是如此,畢竟高中畢業,頗有一種“復得返自然的”感覺。

    一,做一件可以貫穿大學四年並且對你有益的賺錢兼職

    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發傳單呀,給人家招生啊,酒店服務生這種的大家偶爾做一下可以,請千萬不要把這種賺錢工作當作主業。學會用大腦賺錢才是最重要的。

    二,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

    所以,建議一定要有個自己的時間表。把每天的閒暇時間安排好,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磨刀不誤砍柴工”便是這個道理。哪怕每個學期花上一週的時間用來規劃自己的時間表也是值得的,有了這個時間表,你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在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而不是在寫作業的時候想起來今天的單詞忘記背了。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

    我的時間表,一般沒事我就喜歡去圖書館,恩,我喜歡安靜。不喜歡待在宿舍,去圖書館或許還會跟某個妹子建立良好的革命友誼對吧。

    三,解除安裝沒必要的app

    “斷其WiFi,拔其網線”有點過分了,但是一定要想辦法剋制住自己對網路的慾望,怎麼辦呢?

    我是不喜歡抖音的,曾經我也痴迷過,但是那種抱著手機對著螢幕嘻嘻哈哈一下午就過去了的日子真是噩夢。

    留下一個自己喜歡的遊戲,想玩了可以玩玩。

    去圖書館可以帶手機,但是記得開飛航模式。

    四,堅持一項運動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堅持一項運動有什麼好處,但是我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堅持一項運動真的很有必要。尤其是在你堅持一陣子放棄之後那種感覺尤為強烈。

    就不說堅持運動對身體的好處了,還有調節情緒,舒展身心什麼的。

    我認為堅持運動對人的自律性有很大提升。在我有幾天沒去跑步的日子裡,我明顯感覺到自己的整個生活狀態都變了,背單詞有些懶散了,早上起床困難了,聽課的時候胡思亂想了,精神面貌大不如前了。

    所以,如果有條件,請大家一定要嘗試著堅持一項運動。

    五、學習除專業課之外的自己感興趣的另一門技能

    我自學的英語口語,感覺那樣很酷,同時也想自己畢業之後想出國遊玩一番,然後就自學了英語口語,成果還不錯,不過口不太行,簡單的英語對話還是可以的。

    我還有一個朋友自學的ps,我發文章的頭圖有些就是他幫我做的,有時候他也會兼職幫別人設計海報,一張幾百塊錢。還有學習理財的,當然還有做遊戲代練的哈哈。

    最後,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感到迷茫,是因為我們在該努力的時候選擇了逃避。或是害怕自己忍受不了那樣的孤寂與酸楚,於是比起日積月累艱苦卓絕的付出,我們更願意找一個藉口去逃避。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最後,不要在最適合學習的時間裡選擇迷茫,或許應該嘗試在迷茫的時候選擇學習。

  • 3 # 興心新星

    自我獨立思考能力!在學生時代沒有仔細細統培訓!問題出來直接有答案!(電腦模擬,課外補習)!不用思考問題直接有答案!學生沒有了興趣還談什麼追求!進入社會找不到目標就成為迷茫一代!

    因此獨立思考很重要!日累月積集經驗!不恥下問方為人上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走路是最好的運動這句話是謠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