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中天之前,曹操並沒有被高估,這些年大家越來越喜歡推翻傳統觀點的論述,易教授講得又有趣,所以曹操粉瘋漲並且把曹操吹上天。說點個人淺見,三國時代之所以看上去豪傑輩出,其實與三國演義有很大關係。刨除其帶來的戲劇性,冷靜看來三國時代並沒有幾個頂級人才,可以謀天下者諸葛亮,魯肅,荀彧等區區數人而已,且能力各有欠缺。曹操赤壁之後雖然依舊優勢很大再無法開啟局面,就是因為他自己和手下謀士比之漢唐明等開國團隊要遜色不少,所以一直拖到吳蜀再無將才才由司馬家完成統一。曹操作為君主,缺乏頂級戰略眼光,演義上雖然就是一小段,但史實中一個袁紹和其子孫就讓曹操忙了接近十年,比一些君主統一天下的時間還長,而比之劉邦朱元璋等人,曹操的起手局面可是要好很多。同時曹操屬下其實也缺少帥才,曹操唯才是舉,但其實不能容和自己相似甚至超過的帥才,劉邦有韓信,李唐有李靖,朱元璋有徐達,這些都是隨便拉上個部隊就能打下半壁江山的超神名將,但曹操手下一堆將領離了曹操能做好守備就不錯了。謀略方面,開國君主自己和手下都有明確的統一路線,比如韓信一開始就給劉邦規劃好了統一路線,張良也屢屢在關鍵時刻給出正確意見,李世民早期就意識到先去擊敗王世充等人的重要性並且以弱勝強為大唐打下勝利基礎,朱元璋拒絕先捏軟柿子張士誠而是選擇先去和陳友諒決戰,這些都需要傑出的戰略意識和對對手的精準把控,這些都是曹操集團欠缺的。很多無腦粉說漢中之戰曹操雖然表面失敗但帶走了人口,可是這也側面反映了曹操缺乏統一天下的決心與眼光,反而劉備與諸葛的組合目標更明確,但蜀漢除了諸葛亮並沒有幾個人堅定的想連吳抗曹,吳國就更別說了,魯肅之後再無人才,天天守著自己那點地方內鬥。所以我覺得三國的精彩,其實一靠演義,二靠長期菜雞互啄,真要是來個韓信李靖衛青徐達這樣的,再配一個好君主,分分鐘統一三國,孫劉曹歷史舞臺上的戲份甚至比不過王世充就被掃滅了
在易中天之前,曹操並沒有被高估,這些年大家越來越喜歡推翻傳統觀點的論述,易教授講得又有趣,所以曹操粉瘋漲並且把曹操吹上天。說點個人淺見,三國時代之所以看上去豪傑輩出,其實與三國演義有很大關係。刨除其帶來的戲劇性,冷靜看來三國時代並沒有幾個頂級人才,可以謀天下者諸葛亮,魯肅,荀彧等區區數人而已,且能力各有欠缺。曹操赤壁之後雖然依舊優勢很大再無法開啟局面,就是因為他自己和手下謀士比之漢唐明等開國團隊要遜色不少,所以一直拖到吳蜀再無將才才由司馬家完成統一。曹操作為君主,缺乏頂級戰略眼光,演義上雖然就是一小段,但史實中一個袁紹和其子孫就讓曹操忙了接近十年,比一些君主統一天下的時間還長,而比之劉邦朱元璋等人,曹操的起手局面可是要好很多。同時曹操屬下其實也缺少帥才,曹操唯才是舉,但其實不能容和自己相似甚至超過的帥才,劉邦有韓信,李唐有李靖,朱元璋有徐達,這些都是隨便拉上個部隊就能打下半壁江山的超神名將,但曹操手下一堆將領離了曹操能做好守備就不錯了。謀略方面,開國君主自己和手下都有明確的統一路線,比如韓信一開始就給劉邦規劃好了統一路線,張良也屢屢在關鍵時刻給出正確意見,李世民早期就意識到先去擊敗王世充等人的重要性並且以弱勝強為大唐打下勝利基礎,朱元璋拒絕先捏軟柿子張士誠而是選擇先去和陳友諒決戰,這些都需要傑出的戰略意識和對對手的精準把控,這些都是曹操集團欠缺的。很多無腦粉說漢中之戰曹操雖然表面失敗但帶走了人口,可是這也側面反映了曹操缺乏統一天下的決心與眼光,反而劉備與諸葛的組合目標更明確,但蜀漢除了諸葛亮並沒有幾個人堅定的想連吳抗曹,吳國就更別說了,魯肅之後再無人才,天天守著自己那點地方內鬥。所以我覺得三國的精彩,其實一靠演義,二靠長期菜雞互啄,真要是來個韓信李靖衛青徐達這樣的,再配一個好君主,分分鐘統一三國,孫劉曹歷史舞臺上的戲份甚至比不過王世充就被掃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