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野馬和尚

    該書的內容並不是什麼新內容,作者主要關注資本主義社會下的財富和財富分配問題,之所以引發西方經濟學界爭議,主要是針對作者提出的“奇怪的觀點”。不過,從皮凱蒂闡述的內容和觀點來看,可比馬克思的《資本論》差得太遠了。

    皮凱蒂喜歡資本主義社會,但是,對於資本主義社會的財富分配不公平現象又有很大意見,因此,提出了一些似乎是個人想當然的觀點。可這些想當然的觀點,並不為現實生活中的精英層人士所接受,只存在於理想主義色彩中,當然會受到許多人的批評或者引起爭議。

    比方說:財富積累的問題,按皮凱蒂的說法,財富積累是一種很不公平的事情,遺產的繼承就是有罪的,這都是社會分配不公的表現。很顯然對於資本積累作者是充滿仇視態度的,按照作者的說法,就是一個窮光蛋,只要找個有錢人結婚,你也就成了富翁一族;

    還有,公司的高管與一般員工的薪資水平,皮凱蒂也是很反對的,認為高管拿高工資是不可計量的人為因素,你說多少就是多少。而一般員工或者工人的工資水平是可計量的工資,只是較低,這樣實際上是加大了貧富分化。可是,作者又承認“企業家”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又不同意企業家們拿高工資。

    收入差距的分化,皮凱蒂認為,對於高收入者要課以80%~90%的個稅,對於低收入人群也要課以20%的個稅,這樣收入差距才會得到緩解。

    總之,皮凱蒂的《21世紀資本論》,指出了社會財富分配不公的日益嚴重性,這也是大多數人所認可的事實。但是,其書中的一些奇怪觀點,太個性化的表達了,引發爭議也是自然的事。

    和尚比較認可對該書的一種評價:“21世紀的烏托邦空想”。

  • 2 # 海螺008

    學術著作,有爭議很正常。

    《21世紀資本論》主要是沒有前進,就是沒有給出新的思想體系。因此,它似乎達不到新經濟學基石的要求。

    然後呢,由於作者書中有很多偏左的思想,經濟學顯然與政治靠的比較近,所以,有另一些政治傾向的人,就會質疑、反對、甚至貶低。

    著書論道,能成為歷史經典的,鳳毛麟角

    我們人類每年出版的書有多少?據說,中國每年大概出版20萬冊左右,在全球出版物約佔1/7~1/8左右,那麼就是全球每年出版150w本。

    絕大多數書,都是浪費紙張,勞民傷財,真正能成為經典,有價值往後世流傳的實在很少,有1%嗎?恐怕沒有。

    一座1000萬冊圖書的圖書館,就是全球很了不起的了,(一般市圖書館,大概有200w冊左右),考慮重複的,有效可能是200萬種以內。再加上近期的圖書多點,讓後隨著時間往後逐步淘汰,那麼按時間留下的圖書就更少,也許只有20萬本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21世紀資本論》恐怕就是象大多數著作一樣,最終沒能成為那個鳳毛麟角。

  • 3 # 股市唐伯虎啊

    《21世紀資本論》是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於2014年發表的作品,該書在中國是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巴曙鬆擔任翻譯!

    該書對自18世紀工業革命到現在的財富資料進行了分析,從中得出了沒有制約的資本主義是導致財富不平等的加劇的主要原因!他也提出了要想降低財富不平等的現象,可以通過民主主義制度來制約資本主義來實現,同時提出通過徵收全球性財產稅來進行財富再分配來解決這個問題。

    對於文中的觀點支援作者的人代表人物有諾貝爾經濟學獲獎者克魯格曼,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等人。反對者主要有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校長薩默斯等!

    這本書的觀點受到了大批“自由主義”者的批判!我認為之所以受到批判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作者的觀點直接觸及了資本家的利益,而現代媒體絕大部分都控制在資本家手中,你想要從他身上分割利益,他通過媒體來批判你,反對你的觀點是很正常的!

    第二:在左派看來,作者用了大量的資料去證明一個19世紀理論的一部分。在右派資本主義眼裡,作者的觀點是直接的背叛!

    所以這本書一經出版便受到廣泛批評也是意料之中,不過這本書還是值得一讀的,大家有空可以看一下!

  • 4 # 牧財者

    這本書的內容是講收入分配的,然而這個問題的現實性很強,本身就爭議性很大。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可以依靠自己的拼搏打下一片天地,可以自我實現;結果等到進入社會後才發現拼爹好像更重要,有錢人好像不費什麼力氣就可以變得更有錢,窮人家孩子,拼了命都無法突破那層天花板,這到底是錯覺還是真相,這本書給了系統的理論分析。

    說到這本書首先要了解,本書的幾個基本概念及公式:

    r=資本收益率;

    s儲蓄率;

    g經濟增長率(也可以是Y的增長率);經濟的人口*人均生產力,故g可由人口增長和人均生產力增長帶來。以前很低,基本為0,到十八十九二十世紀達到了1-2%水平

    Y:國民收入(Y又可分位勞動收入和資本收入,書中提到很多國家勞動收入佔2/3資本收入佔1/3,如果人力也是一種資本,則人力資本帶來的收入比其他資本多,書中口徑為約為gdp-折舊);

    X:國民總淨資產(或國民淨財富)

    Y2=Y1*(1+g),X2=X1+Y1*S。(此處課假設S中含有資本的收益及實際的折舊,可以按照含通脹或不含通脹的口徑計算)。

    b=X/Y=淨資本/國民收入,即國民淨資本和國民收入之比;長期來看,b=s/g,可由初始的X1Y1遞推到XnYn得到,或當Xn+1/Yn+1=Xn/Yn亦可推出,即長期b有向s/g靠攏的趨勢。

    a=br=淨資本/國民收入*資本收益率=資本帶來的收入/國民收入=資本收入佔比

    by=umb,m死亡率,u死者和在世者平均財富比,b資本收入比,by=死者平均財富/在世者平均財富*死亡率*資本/收入=死者平均財富/在世者平均財富*死者數量/在世者數量*資本/收入=死者財富/社會財富*資本/總收入=死者財富/總收入,即某年繼承財富的佔比。

    最後總結以上公式得出的核心公式看起來是挺可怕的:

    核心內容就一個公式:r>g,就是資本收益率大於國民收入增長率。

    按照作者的觀點:食利者就是比個人奮鬥更容易獲得財富!21世紀就是一個拼爹的世紀!雖然本書作者認為馬克思的“無限積累原則”是錯誤的,但是他推匯出來的r>g的這個公式所得出的結論和馬克思確實驚人一致:財富必定兩極分化,在沒有外力干擾下,社會一定會趨向不平等!

    二十世紀有很多個人奮鬥的各種激勵人心的故事,很多不過是兩次世界大戰對社會財富造成巨大損壞,是對長期趨勢的一種偶然偏離。等社會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社會分化又會越加嚴重。以上這些結論觀點,給很多崇尚奮鬥情節的人是一種侮辱,所以有了很多爭議。

    下面講爭議:

    作者的結論,實在是太悲觀,太不民主,然後很多人就給作者帶上了“左”的帽子,然後找各種漏洞和缺陷,比如r>g這個公式沒考慮到儲存率(再投資率)和國民收入g之間的約束關係,替代彈性計算中毛利/淨利混淆問題,如就算收入差距擴大,但科技的進步卻讓生活品質差距明顯縮小等等。

    批評作者的聲音大概都是,不必對這個社會這麼悲觀,畢竟作者說的比一定對啊。還有就是,作者說馬克思不對,然後有些理論學家就不樂意了,這些理論家就說,微觀層面上資本追求最大利潤率的動力所產生的總體後果是社會總體的一般利潤不斷下降,也就是說,馬克思說r是必然會下降的,但真實資料資料不支援啊!所以r必然下降是沒錯,但由於資本這個東西太可怕所以它不想下降它就逼著g下降,所以人r>g是必然,所以馬克思和該書作者觀點是辯證統一的!

    作者在《21世紀資本論》裡從序言到總結,對西方經濟學一些理論各種否定各種打臉,觸碰了一些西方經濟學擁躉的逆鱗

    “我把經濟學看作是社會科學的一個分支,與歷史學社會學人類學和政治學並列。我不喜歡經濟科學這一表述,為其中的極端傲慢感到震驚……”作者這段話簡直是振聾發聵,但也引來了眾多人的不滿。

    我想說,書是好書,三觀也是特別端正,內容深入淺出,爭議越大說明內容越值得深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貧與富到底由誰決定?是社會分配不公還是上天註定人的貧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