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世界全史羅銳
-
2 # 路有多長o其修遠兮
1757年,清軍終於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平定天山南北。時隔1000多年,西域終於再次回到了中原帝國的懷抱!
從康熙時代與準噶爾汗國交手開始,到乾隆時期清朝徹底消滅準噶爾,三代清朝皇帝前後用了100多年的時間,終於徹底消滅了威脅清朝西部安危的巨大威脅,也昭示著清朝徹底解決了困擾中原帝國生存發展的遊牧民族問題(蒙古問題)。
那麼,為什麼清朝執意要消滅準噶爾汗國?到底是什麼仇什麼怨,讓這對宿敵相殺100多年?
1、蒙古問題是原則性問題!
蒙古問題,涉及到清朝的底線,是清朝的原則性問題,是清朝實現崛起的關鍵因素。
因為蒙古地域太廣大了。從與東北平原接壤的大興安嶺,到遙遠的西域,再到高聳入雲的青藏高原,都是蒙古部落的活動區域,對中原地區形成了半包圍的態勢。加上蒙古部落戰鬥力強悍,如果不能有效處理女真族和蒙古族的關係,對女真的崛起以及入關後的統治都會產生巨大威脅。
鑑於此,從努爾哈赤開始,對開始著手處理與蒙古各部落的關係問題。此時的蒙古大致分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三部分。漠南蒙古以察哈爾部為代表,分佈在長城沿線,是黃金家族的後裔,地理位置最為優越。但也正因為距離中原和女真距離最近,在長期和明朝戰爭的同時,也最先受打努爾哈赤的打擊。
長期的消耗讓漠南蒙古不堪重負,最終走向衰落,最終不得不向皇太極投降。1635年,林丹汗率領漠南蒙古眾王公到瀋陽向皇太極請降,漠南蒙古歸順清朝。
漠南蒙古的內附對於明朝而言,增加了防禦寬度,北方邊境壓力驟然增加,加速了崩潰的步伐。對清朝而言,在西部和北部多了一道堅固的屏障。在1644年清軍入關爭奪勝利果實時,北方邊境是漠南蒙古負責守衛的。
但是光有漠南蒙古是不夠的,漠西準噶爾部的噶爾丹上位後,不斷向東擴張,進攻漠北喀爾喀部蒙古。噶爾丹妄圖統一蒙古,消滅清朝,重拾蒙古帝國的榮光,因此和清朝的關係迅速惡化。
康熙皇帝先是藉助噶爾丹的壓力,舉行多倫會盟,將漠北蒙古納入版圖,然後在漠北蒙古的昭莫多大敗噶爾丹,迫使其退出漠北。
退出漠北的準噶爾部開始南下侵佔西藏,康熙旋即進軍西藏,將準噶爾部逐出青藏高原,雍正年間清朝攻佔青海,至此清朝的西北部邊境壓力驟減。
但是歷史一再證明:失去西域,中原帝國就永無寧日!所以清朝始終保持著對準噶爾部的壓力,終於在1757年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從此蒙古問題徹底解決,困擾中國幾千年的遊牧民族威脅徹底消除!
2、沙俄問題是潛在性問題!
準噶爾的坐大,沙俄是主要功臣。
從16世紀開始,沙俄哥薩克騎兵就越過烏拉爾山,在西伯利亞瘋狂擴張。1643年,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中國邊境開始受到沙俄的威脅。
此時的中國處於明末清初的交替中,對遠在東北的沙俄無暇顧及,但是作為清朝的龍興之地,東北的安危至關重要,因此康熙積極部署反擊,兩次發起雅克薩之戰,終於迫使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退出黑龍江流域。
退出黑龍江流域的沙俄並不死心,他們將魔爪伸向貝加爾湖以及西部的準噶爾部地區。貝加爾湖地區是漠北蒙古部落傳統的遊牧區,收到沙俄入侵,堅定抵抗但最終不敵,在西部受到噶爾丹威脅,南部受到清朝擠壓的情況下,漠北蒙古審時度勢加入清朝,找到了強大的靠山。
清朝趁機大舉北上,擊敗噶爾丹,而後與沙俄簽訂《恰克圖條約》及《布連斯奇條約》,確定了北部的中俄邊界。
中俄一系列條約的簽訂對清朝確定邊界,保衛疆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恰克圖條約》及《布連斯奇條約》簽訂後,中俄在中東部的爭奪暫告一段落,西部準噶爾部成為爭奪的焦點。對於清朝而言,準噶爾和沙俄沆瀣一氣,始終是威脅清朝西部北部安危的危險因素,因此必須予以堅決消滅。對於準噶爾而言,夾在清朝和沙俄之間,在實力越來越不濟的情況下,必須做出選擇,於是最終選擇了投靠沙俄。而對於沙俄而言,除了對土地的貪婪,還在於沙俄一直在努力尋找南下的出海口,在黑龍江流域的嘗試失敗後,沙俄轉向從中亞西域南下,這一思路一直到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還能看到其勃勃野心的影子。
所以誰掌握準噶爾,就掌握了爭奪的主動權。
最終清朝等到了準噶爾內亂,在內亂導致大規模傳染病的情況下,清軍迅速出擊,消滅準噶爾部主力,清朝成為準噶爾爭奪的贏家!
通過一系列條約以及消滅準噶爾,清朝沉重打擊了沙俄南下的企圖。
鴉片戰爭前,清朝一直致力於解決疆土問題,作為少數民族,清朝在處理與蒙古各部落關係時顯得更加遊刃有餘。正是由於清朝幾代皇帝鞏固疆域的不懈努力,中華帝國數千年來的不斷開拓的疆土才大量地儲存了下來!成為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礎!
-
3 # 立鶴書苑
準格爾在宗教地位很高,尤其是控制達賴的情況下,幾乎把黃教體系內幾大活佛收集齊了,清的基礎有很大一部分是蒙古族,如果任由準格爾做大,清自己根基就不穩,而且黃教控制區不只是新疆,包括現在青海甘肅四川,到現在都還有很多藏民,他們都信黃教,當時準格爾挾持了黃教,這直接威脅清的信仰,肯定打
-
4 # 白衣書生說歷史
準噶爾汗國是噶爾部的首領,噶爾丹在公元1676年發兵打敗了衛卡特盟主鄂齊爾圖汗之後,於公元1678年正式建立的一個汗國。
那麼這個汗國,到底哪兒得罪了清帝國?讓康熙、雍正、乾隆這爺孫三代人,都要發動戰爭,平定準噶爾。這場戰爭整整經歷68年之久,整整68年。
因此清朝的一定要徹底清除準噶爾這個隱患。
回覆列表
康熙和雍正為何沒能徹底平定準噶爾,為什麼到乾隆中期才得以平定?
說起準噶爾和大清的戰爭對抗,是一個巨集大的歷史話題。我也一直在思考,康熙那麼厲害,雍正也堪稱鐵腕皇帝,為什麼他們在位期間就不能徹底的平定準噶爾呢?
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準噶爾。
準噶爾(我們在這裡指的是準噶爾汗國)。準噶爾部(衛拉特蒙古的一支)的首領噶爾丹1676年打敗衛拉特盟主鄂齊爾圖汗之後、把鬆散的聯盟體制步步改變為集權的政權體制、把準噶爾首領的臺吉地位上升為汗王地位、於1678年正式建立的一個汗國。
這個時候他們是投靠大清的。相當於依附大清得以休養生息。這樣看來,它屬於一個蒙古汗國。是遊牧形式的邦國。
據史料記載,當時的準噶爾人口不足百萬,但其軍隊是很厲害的,全部都是騎兵。而且他們是遊牧形式,相當於打一槍就換一個地方。故而清朝是很難將他們一網打盡的。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康熙在位期間對噶爾丹發生了戰爭。康熙是三徵葛爾丹。第三次征戰後,清政府重新控制了阿爾泰山以東的漠北蒙古,給當地蒙古貴族各種封號和官職。清政府又在烏里雅蘇臺設立將軍,統轄漠北蒙古。
雍正在位的時候也對準噶爾用過兵。據史料記載,雍正五年(1727年)冬,策妄阿拉布坦死,其子噶爾丹策零繼位後,在沙俄支援下,繼續進行叛亂活動。從雍正六年以後,清朝多次出兵平定噶爾丹策零叛軍。
到乾隆二十二年春,清廷遣軍從巴里坤等地分路進擊,清軍攻勢凌厲,加上此時準噶爾地區瘟疫流行,叛軍很快潰敗,阿睦爾撒納兵敗。
經過這些鬥爭,大清才算是真正的平定了準噶爾。
那麼為什麼準噶爾就那麼強悍,能和大清對抗三朝,歷經70多年呢?我想或許有下面的這些原因吧。
第一:準噶爾自身優勢明顯
他們屬於遊牧民族,本來就強悍。加上葛爾丹的領導,使得鬆散的人聚集在一起。他們通過東征西討建立了自己的強悍集團。這期間,大清需要在內地取得安穩,故而就放任了它的發展。這也是一個不錯的機遇。
他們利用這樣的機遇發展迅速,和當年成吉思汗發展是一個道理。
第二:大清國力的不足
康熙的時候雖然三次征戰準噶爾,但也損耗了國力。而雍正繼位又是一個爛攤子。所以,等乾隆繼位國力穩定了,這才能一舉平定準噶爾。
綜合起來看,準噶爾能抗衡大清那麼久,簡單的說就是實力強悍。
他們有厲害的領導,有發展的契機,還像沙俄購買了軍火。這一切的一切綜合起來,就讓它有足夠的實力對抗大清。不過,最終還是被平定。所以,不是康熙和雍正不厲害,而是當時大清需要處理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
若當時大清內地控制得好,沒有吳三桂的叛亂,沒有西南少數民族的牽制,能早點收回臺灣。那麼,準噶爾也不能抗衡那麼久。
清軍平定準噶爾貴族分裂叛亂戰爭的勝利,不僅維護、鞏固了西北邊陲,消滅了準噶爾貴族分裂勢力,而且也打擊了沙皇俄國侵略中國準噶爾的野心,對於以後挫敗帝國主義勾結利用民族敗類分裂祖國的陰謀,捍衛西北邊疆的鬥爭,產生了良好影響。
所以不管什麼時候平定,總體來說平定準噶爾是國家強盛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