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靜夜思160519196
-
2 # 繁誮落盡
李世民打仗可以,治國爛,因為李淵把治國手段交給了李建成,李建成接班的話 ,會繼續李淵削弱世家的政策,結果李世民政變了,後來寫了《帝範》 ,引入儒家治國,帝範宣揚的是分封制,這說明了李世民無力抵抗世家官僚,只能放權。唐玄宗更爛 用了幾個儒家的權臣,用各種手段掠奪底層,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說唐玄宗的開元天寶年間。唐玄宗學了帝範 只想玩兒媳婦 所以搞了節度使出來,這貨後宮4萬宮女,首創 採花使 這個官職。唐玄宗李智武則天時期的改革全部敗光推翻了。
-
3 # 金微大都護
這個是魏晉南北朝以來胡漢融合的結果,胡人也不乏重用漢人的,後趙的張賓,冉閔等,前秦的王猛,北魏的崔浩,西魏北周柱國就有隋唐二朝的李虎 楊忠 ,北魏的高歡,當然,隋唐也是,尤其唐朝的江山有一半功勞是外族打下的(貞觀以後外族將領大爆發),安史之亂前後那幾位聲名顯赫的都是外族,而且唐朝自太宗開始對外征伐就是胡漢混編,這個政策也沒錯,試想美國也是大量吸引他華人才為己所用,唐朝是當時世界的超級大國,有何不可?而且當時的少數民族都是仰視唐朝的,對唐朝崇拜是不言自喻的,要不然也不會死心塌地賣命!這跟漢人文化制度有很大關係,正常情況下有能力的軍事將領不可能那麼快脫穎而出,資歷軍功人脈關係,那是要多複雜有多複雜,但只要亂世就簡單了,直接軍功上升,唐朝自高宗前後漢族名將大批凋零,為了籠絡周邊民族人心,給予其軍功獎勵,也可以加強唐朝的聲威和號召力,最大節約唐朝治理邊疆的成本!
唐太宗沒有完全採納魏晉的南遷邊族的策略,而是把東突厥遷移到長城一線,對付其他不服從的民族,唐玄宗那時迫不得已,東突厥已獨立,財政壓力太大,休養生息十年才敢對外擴張,重用李林甫和楊國忠是因為他們會斂財,跟乾隆重用和珅一個道理,至於放手讓安祿山坐大,卻“搞死了”王忠嗣,讓胡漢偏頗,是其昏庸的一面,即使不想讓太子做大,漢將尾大不掉,也不能讓蕃將坐大,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什麼時侯都適用,這是玄宗自己的政治失敗,怎麼又扯到太宗頭上了?
-
4 # 立志成蟲
“安史之亂”最根本的原因是唐朝的內政出了問題,唐玄宗締造了“開元盛世”後驕傲自滿驕奢淫逸,不理朝政還重用李林甫和楊國忠這兩個大奸臣。內部的腐朽混亂給了安祿山起兵造反的機會,安祿山為造反準備了有10年,當時唐朝的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還沒有到白熱化的程度,表面上還是太平盛世。即使安祿山不造反,照唐玄宗的昏聵和唐朝積累的內部矛盾遲早會有別人造反,比方說活不下去的農民會起義暴動的。唐玄宗信任重用胡人沒錯,因為胡人守邊打仗更勇猛,關鍵就看能不能合理使用了。安祿山史思明是胡人,唐玄宗重用的名將有不少是外族人,安思順也是胡人,安祿山還跟他攀了親戚。哥舒翰是突厥人,高仙芝是高麗人,李光弼是契丹人。唐朝無論強盛還是衰弱,都是一個開放的朝代,並沒有因為“安史之亂”就排擠提防冷落外族的文武人才
回覆列表
信任胡人沒什麼問題,千年以後,明朝不是一樣信任異族,他們認為韃子比漢人要忠誠。唐玄宗的問題出現在戰略收縮,本來睿宗提出藩鎮的設想是加強邊防,但是玄宗把藩鎮弄在內線縱深,這就埋下了隱患。就算胡人沒有造反,漢人也會造反,這是朝廷實力和地方實力對比不平衡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