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鄭州小小

    1、什麼是客戶思維

    所謂客戶,是把對方當做客人。一般而言,我們見到客人都會很客氣、客套,考慮的是給客人留下個好印象,把不好的地方要隱藏起來,同時不要過多打聽客人的隱私,反正大家都是短時間的共處,你好我好就行。

    客戶思維下,我們關注的是讓客戶滿意,至於客戶的需求是否合理,有沒有更好的選擇,往往是不過多考慮的。賣家與客戶之間,往往是博弈心理,我們所有的對客戶的好,都是為了讓客戶買我們的產品。如果客戶不買,那就不是我們的客戶了,也就沒必要有好臉色。

    2、什麼是使用者思維

    所謂使用者,是產品的使用者,企業創造除了產品就是要讓消費者用的,消費者只有使用了產品,才會獲得效用,獲得滿足,獲得價值。

    使用者是產品的使用者,但不一定是企業的客戶,客戶也不一定是最終的使用者。

    3、為什麼要關注使用者

    企業存在的最大價值,是可以為消費者帶來效用,也就是創造顧客。如果不能為消費者帶來效用,及時在交易的當下客戶客戶再愉悅,交易再順暢,那種滿足也是一時的,而不可持續。

    使用者思維,就是由關注客戶的交易愉悅專項使用者的效應,使用者是否享受了消費者剩餘,或者說是是否為使用者創造了更多的價值。

    如果產品是能夠為使用者帶來效應的,那麼使用者就自然需要產品,而客戶可能是使用者,也可能是渠道商,沒有A客戶,也一定會有B客戶來建立企業與使用者的橋樑。

    客戶有利可圖的滿足,才是長期的,可持續的。

    所以,使用者思維就是要:

    關注產品能否為使用者帶來更大價值,而不僅僅是交易物件的滿意,建立產品的全鏈條視野。

    不一味被動響應,而是主動理解使用者的本質需求,透過專業力量最大化為使用者創造更有價值、效應更大的產品。

    如果在直接客戶與終端使用者之間做出選擇,那麼要選擇後者。

    舉個例子:

    在網際網路時代衝擊傳統商業的背景下,誰敢於率先拋棄陳舊的代理商體系擁抱網路,誰就擁有了未來,小米的崛起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 2 # 職場的那些事兒

    簡短的說一句吧。某國際銀行曾有一句著名的廣告語:顧客花錢是買他想要的而不是你想推銷的。從接觸顧客的銷售角度來講,當你從內心裡認定你賣的不只是一款產品而是一套服務,那你就完成了從客戶管理到使用者管理的轉變。

  • 3 # 單泓達

    客戶思維的關鍵是如何購買,使用者思維的關鍵是如何連結。也就是說即使在不夠買你產品和服務的情況下,也願意時時關注產品和服務的一舉一動的人就是你的使用者

  • 4 # 春筍哥的方法論

    所謂使用者思維,核心是弄清楚使用者需求的本質,思維角度從創造使用者價值作為立足點點。“客戶”是交易的物件,“使用者”是你價值提供的物件。

    使用者思維,需要打破當下的視野邊界,去深挖使用者表面行為背後的更深層次需求。

    針對你自己目前所從事的工作,認認真真思考以下五個問題:

    1.我是誰;

    2.我是做什麼的;

    3.我做的事情針對誰;

    4.他們需要什麼;

    5.我做的事情對他們有什麼影響。

    一個經典的思維場景:

    1.我是個售貨員;

    2.我是賣電鑽的;

    3.我把電鑽賣給想買電鑽的人;

    4.他們需要電鑽;

    5.我的電鑽很好,他們很滿意。

    此五個問題如果從使用者思維角度出發思考,可能變成這樣:

    1.我是個施工師傅;

    2.我專業提供打孔服務;

    3.針對那些想要在那硬邦邦的牆面掛東西的人們;

    4.他們需要牆面上有個剛好合適掛東西的小孔;

    5.我提供專業打孔服務,讓他們省心省力在牆上掛想掛的東西;

    從買電鑽的“客戶”,到需要“牆上打孔”的使用者,聚焦不再是在產品上,而是在“使用者價值創造”上。如此思考,甚至延伸出行業屬性的改變,這就是很多優秀的“降維打擊”商業模式創新的源頭。

    再繼續深挖上面的使用者需求,甚至還能產生以下使用者價值思考:

    1.我是一個美好生活顧問;

    2.我的使命是讓人們家庭生活更美好;

    3.針對那些剛完成新房裝修的年輕夫婦;

    4.他們需要一個溫馨而充滿愛的生活空間;

    5.我向他們提供專業的室內牆面裝飾設計服務與安裝服務,讓他們生活得更幸福美滿。

    聽起來似乎挺扯的,但重要的是思維方式的拓展,不要僅僅侷限在你當下所做的事情上,現在使用者角度,深挖“使用者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節前準備買輛十萬左右的車,有什麼好的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