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重新悟道
-
2 # 讀書寫心
恰巧最近學寫文案,接觸到“喪”,有一些體會。
我覺得看待“喪”的思想,不必過於擔心,但要做好引導。
不必過於擔心。
“喪文化”最早出現在日本,就是年輕人的低慾望:不想工作,不想結婚,不想生孩子,不想負債買房,成天宅在家混吃等死,變成了廢物,這跟日本的經濟長期疲軟有很大的關係。
去年“喪文化”開始在中國的大城市火起來,不過因為水土的原因,跟日本已經不是一個味道,“喪”主要成為了年輕人面對學習、工作、生活壓力的一種自嘲、調侃,也是對已經聽膩了的“心靈雞湯”的反抗。
比如你說:有時候不逼自己一把不知道自己多優秀。
他就會說:有時候你不努力一下都不知道什麼叫絕望。
彰顯出自己的個性,透著對世事的洞悉,讓聽的人會心一笑,壓力彷彿也得到了戲謔的釋放,不像心靈雞湯那麼虛,有種哭過繼續上路的真實感。
而真正踐行“喪”、自甘墮落的反而很少,華人很勤勞,沒那個基因。回頭看一看過去火星文的流行,當時有人大呼文字要危險了,可最後玩著玩著也就那樣,所以不必過於擔心。
需要做好引導。
為什麼這樣說呢,隨著商業營銷的介入,炒作和利益的驅使下,原本只是自嘲的黑色幽默,會被無心或有心的放大,變成一種裹挾,洗腦的作用不可估量。
其實我們在看不慣這種“喪”的時候,首先要做的不是譴責年輕人的玩世不恭,而是要深刻反思,他們為什麼會對主流的正面教育不感興趣,反而對這種文化情有獨鍾,從而有針對性的做好引導。
以上淺見,供參考
道損德失,無信仰。
世間一切是大道用心一點一滴生出來的,如盤中餐,知辛苦?天地好生好養萬物,皆因其心有德,其性至善。以道修心,以佛修性,以儒修身。
不知人心之機,就不懂八卦之理,自然不曉大道之機。心玄,道玄,道本玄之又玄。
換一種人生態度。學會常守虛無清靜。勿貪圖享樂及慾望。因為慾念起則產生了浮躁的心,清靜心就沒守住。貪圖享樂,人雖安逸,但會使神志不清,思緒不能理性。人應居安思危,多睡覺多養神,常住守好清靜心,來應對人生的劫數。少起浮躁心,應常住守虛無清靜心,身心性在於修。人應居安思危,與命運鬥爭。知天命,改其運。常守虛無清靜才能有強大的神識,心能達空曠,才能有容乃大,將世間一切容納於己心、己的境界。只有心空,心中才有更多的地方容納與生出新事物,新永珍,新世界。毛主席就是將眾生容納於己心,造就了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