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來歷:二地球繞日一週是365日6小時9分9秒,自春分回至春分是365日5時48分46秒。繞日一週謂之一歲。而一歲氣候不齊,由於吾人所處地帶不同,距離地球遠近不同,以北半球而言,當地球行至南緯23度27分45秒南迴歸線時,得斜射日光,故氣候寒冷,謂之“冬至”。及其行至北緯23度27分45秒北迴歸線時,得正射日光,故氣候炎熱,謂之“夏至”。南半球則相反,由冬而夏,地球行至冬至與夏至軌道之中間時,寒熱適中,謂之“春分”。由夏而冬,地球行至夏至冬至之間時,氣候與春分等,謂之“秋分”。春分,秋風,夏至,冬至,是謂四時。自春分起算,將周天分為三百六十度,則春分適當零度,夏至九十度,秋分一百八十度,冬至二百七十度,再將相距之九十度以六分之,得每分十五度,一周天有二十四個十五度,以之分為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含意:夏至,冬至,表示炎熱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快要到來。春分,秋分,表示晝夜平分。雨水:表示少雨水季節己過。驚蟄:蟄是藏的意思,動物鑽到土裡冬眠過冬叫入蟄,至第二年回春後再鑽出土來活動,古時認為是被雷震醒的,故稱驚蜇。清明:天氣晴朗,溫暖,草木開始顯青。穀雨:降雨明顯增加,雨水促使穀類作物之生長髮育,古代稱為雨生百穀。小滿: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但未有成熟,故稱小滿。芒種:芒指有芒作物,種是種子,芒種表明小麥,大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可以收割。小暑:大暑:暑是炎熱之意,是一年中最熱之季節,小暑是開始炎熱,大暑是一年中最熱時侯。處暑:處是中止,躲藏之意。處暑表示炎熱夏天快要躲藏。白露:處暑後氣溫降低,夜間溫度已達成露條仲,露水凝結得較多,呈現白露。寒露:氣溫更低,露水更多也更涼,故稱寒露。小雪:大雪:入冬以後,天氣冷,開始下雪,小雪時開始下雪。大雪時雪下得大,地面可有積雪。小寒:大寒:寒是寒冷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氣候開始寒冷,稱為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稱之為大寒。哪個發明的?什麼時候開始有的?這個問題有點淵源流長。相傳:天皇氏制干支,伏義氏作甲歷,黃帝氏命大撓作甲子,太昊氏設歷正,顓頊氏做新曆。二十四節氣是從上古時候通過歷法演變不斷髮展而不斷完善的,從漢代收入“太初曆”才有了二十四節氣雛型!不對之處請指正!謝謝!
二十四節氣來歷:二地球繞日一週是365日6小時9分9秒,自春分回至春分是365日5時48分46秒。繞日一週謂之一歲。而一歲氣候不齊,由於吾人所處地帶不同,距離地球遠近不同,以北半球而言,當地球行至南緯23度27分45秒南迴歸線時,得斜射日光,故氣候寒冷,謂之“冬至”。及其行至北緯23度27分45秒北迴歸線時,得正射日光,故氣候炎熱,謂之“夏至”。南半球則相反,由冬而夏,地球行至冬至與夏至軌道之中間時,寒熱適中,謂之“春分”。由夏而冬,地球行至夏至冬至之間時,氣候與春分等,謂之“秋分”。春分,秋風,夏至,冬至,是謂四時。自春分起算,將周天分為三百六十度,則春分適當零度,夏至九十度,秋分一百八十度,冬至二百七十度,再將相距之九十度以六分之,得每分十五度,一周天有二十四個十五度,以之分為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含意:夏至,冬至,表示炎熱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快要到來。春分,秋分,表示晝夜平分。雨水:表示少雨水季節己過。驚蟄:蟄是藏的意思,動物鑽到土裡冬眠過冬叫入蟄,至第二年回春後再鑽出土來活動,古時認為是被雷震醒的,故稱驚蜇。清明:天氣晴朗,溫暖,草木開始顯青。穀雨:降雨明顯增加,雨水促使穀類作物之生長髮育,古代稱為雨生百穀。小滿: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但未有成熟,故稱小滿。芒種:芒指有芒作物,種是種子,芒種表明小麥,大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可以收割。小暑:大暑:暑是炎熱之意,是一年中最熱之季節,小暑是開始炎熱,大暑是一年中最熱時侯。處暑:處是中止,躲藏之意。處暑表示炎熱夏天快要躲藏。白露:處暑後氣溫降低,夜間溫度已達成露條仲,露水凝結得較多,呈現白露。寒露:氣溫更低,露水更多也更涼,故稱寒露。小雪:大雪:入冬以後,天氣冷,開始下雪,小雪時開始下雪。大雪時雪下得大,地面可有積雪。小寒:大寒:寒是寒冷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氣候開始寒冷,稱為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稱之為大寒。哪個發明的?什麼時候開始有的?這個問題有點淵源流長。相傳:天皇氏制干支,伏義氏作甲歷,黃帝氏命大撓作甲子,太昊氏設歷正,顓頊氏做新曆。二十四節氣是從上古時候通過歷法演變不斷髮展而不斷完善的,從漢代收入“太初曆”才有了二十四節氣雛型!不對之處請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