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千千里馬
-
2 # 牛山一石
書法是傳統藝術形式,歸屬於藝術範疇。寫字是記錄和傳遞資訊的方式方法。屬於現實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交際手段。兩者有相通處。但根本上有區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1.書法作為藝術,其基本屬性:是意和形柔合生成的線條在維度空間交織的無窮變化。寫字不是藝術,第一要務是實用,辨識度高,準確記錄和傳遞資訊,否則寫字的目標將南轅北轍。
2.書法有專用物,文房四寶的筆紙硯墨是標配,還不包括墊氈筆洗筆掛之類。寫字就簡單多了,紙筆兩樣即可。
3.書法有基本要素:筆法,結構,章法。三者相互聯絡缺一不可。書法作品要有審美功能,須讓觀賞者有美的愉悅。寫字沒有這麼多的講究,寫得正,不歪斜潦草,楷書為好,別無要素約束。
4.最難的是書法蘊含的文化博大精深,要用一輩子解讀。書法之路,沒旁門無捷徑,勤奮努力,致死不渝者,方有可能收穫果實。寫字遠無此等艱難,基本上認識字且知道寫便高忱無憂了。
以上是對書法和寫字之不同的大概比較。肯定不止於此。順便說幾句題外話。書法這門學問深如大海,但卻不設門檻,誰都可以進去。云云眾眾者,以為書法容易,寫字麼,誰都會。很多人就這樣進門轉一圈出來便成了太師,書法家。這種玩法,其實就是寫字的且字都沒寫好,與書法不搭界,相差十萬八千里。
-
3 # 熊文文熊建平348
首先我們談淡書法,書法是中國文化,是國粹,是一門高雅的藝術,被古今文人墨客所推崇,書法不等同寫字,那是因為書法以漢字為載體,通過書寫來展示漢字的藝術效果,書法是有法度的,一幅書法作品藝術效果怎樣,要從多方面去衡量,首先是筆法,(也就是用筆的方法)作品一展現,內行就能看出筆法出自哪位名家名帖,(如隸書筆法,一波三折,蠶頭燕尾,歐公筆法,鐵畫銀鉤,柳公筆法方硬骨骼明顯等各派大家用筆,再有就是字的結構要求嚴格,歐體要求中宮收緊四周伸展,顏體要求四四方方(多寶塔結構)勤禮碑要求寬鬆大氣等。書法再有就是講究章法,何謂章法呢?章法就是整幅作品如何佈局,合理的佈局給人一種藝術美感,反之就感覺雜亂無章,楷書章法講究上下對齊,左右對齊,字的大小差不多,再有就是落款蓋印章這些,都是有講究的,草書有草書的章法,而且行草書講究流暢,墨法也有講究,在此就不多說了,寫字就沒那麼多講究了,寫得工整,看得舒服就行,這就是寫字與書法的區別。
-
4 # 靜心書法
寫字與書法的區別,可簡單用一句話來概括:寫字是靠練出來的;書法是靠養出來的!
書法與寫字又可分為二條道路:其一,神形兼備,移步換形,不易一字全似,不易一字不似,異峰突起,滲入書者情感和學養,有獨立於字外的審美價值。此類經典”無太出態”以人傳字,是為“哲書”;如《蘭亭》《祭姪》《寒食》……也。
二、心氣純淨,本在字內,求態得態,亦步亦趨,略輸文采,稍遜書香,以字傳人,是為“匠書”;如寫經、簡書也。
古人聖手,皆養浩氣,行路萬里,書破萬卷,於大寂寞出真學問。真、善、美安頓處,自然腑臟清涼,燥熱自消,水到渠成,為真“書法”也!
今人書者,學識、眼界、創造思維不足。心浮氣短,本在字外,求態失態,墨不入紙,點畫無根,從形與材料上找“竊門”。忘記修持,傀儡陣列,遠觀森嚴,近看匠氣瀰漫,拆開無物。與博大精深傳統文化無關,急名近利,辜負才華。乃為書壇匆匆過客者流,徒為“寫字”耳!
-
5 # 安妮詩攝影
書法和寫字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1、寫字是靠練出來的,而書法是靠養出來的。
2、寫字是一種簡單的書寫,字型清晰看明屬一種語言交流工具,不需太多的講究。而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均以毛筆書寫漢字為主。
3、寫字只能說是學習的一門文字。而書法講求的是意境,在為字型作更高層次的藝術昇華,給人一種美的感受。
擴充套件資料:
一、寫字
寫字是人類表達思想的原始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指明代職司抄寫的低階官員、古埃及為人寫信的人。
執筆方法正確與否,關係到筆的控制能力,運筆的靈活性,書寫的速度,直接影響書寫的效果。良好的執筆方法必須從小培養,否則,一旦形成習慣,糾正起來很難。
正確的執筆方法,應採用三指執筆法。具體要求是右手執筆(有些人用左手寫字)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別從三個方向捏住離筆尖3釐米左右的筆桿下端。
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後,中指在內側抵住筆桿,無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地放在中指的下方並向手心彎曲。
筆桿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骨處,筆桿和紙面呈50。左右。執筆要做到“指實掌虛”,就是手指握筆要實,掌心要空,這樣書寫起來才能靈活運筆。
二、書法:
書法,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包括漢字書法、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書法和英文書法等。其“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
從廣義講,書法是指文字元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等。
-
6 # 戲墨書香
如果想成為一個真正的書法家,僅做到以上所說字內之功,是遠遠不夠的。藝術的品格,決定於一個人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中國的書畫藝術歷來都十分重視一個人的修養,修養高則立意愈高。古語云:“書外觀物,法外取意,觀大千世界,取萬物神韻,得屈伸飛動之理。”說的就是這一道理,故藝術家都重視字外功的修養。
書法不是寫字。打個比方,寫字如同說話,目的是傳遞資訊。說話讓人聽懂即可,寫字只要好認、整潔就行。書法好比唱戲,要有腔有調,有板有眼,要有藝術性,要耐品味。書家可通過書法表現自己的審美取向、學識修養。
陳忠康先生也曾說,學習書法要深入傳統,是所有懂書法的人的共識。只有深入傳統,真正領會了傳統的精神,才會深切愛上傳統。傳統對於當代來說,不是枯涸的,它的資源仍然新鮮、活潑。對於傳統的挖掘程度和理解的不同,可以看出不同的書法走向。
學會讀帖。
臨帖就要像。要寫像,首先要看準。孫過庭《書譜》中說“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怎樣讀帖呢?
張羽翔先生常講的書法的形式要素值得參考:一看線的方向,看橫向筆畫的平、仰、俯;看縱向筆畫的直、向、背;看斜向筆畫對字勢的影響。
二看線的長度,看每一筆畫的起止點。
三看線的位置。通過看線位置,分析字的結構,包括分析同向線之間的間距關係,異向線之間的穿插關係。線與線之間的連斷關係。線與線的搭接關係。
四看線的形狀,看線是方還是圓,是一頭粗還是兩頭細……並猜測書家書寫時是提還是按,是用轉還是用折……
五看線的質感。比如能直觀看到的乾溼、濃淡。
(二)、朝夕揣摩。
黃山谷曾說,“學書時時臨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書細看,令入神,乃到妙處。”如果我們學習書法時,能古人的法帖“張之壁間”朝夕揣摩,必能事半功倍,進步神速。
-
7 # 吉峰的文藝視界
寫字是以國家的《簡體》方案中的字為標準的。
寫字有兩點:
一是正確;
二是流暢。
正確是規範:
1.寫字有筆畫,橫是橫,豎是豎,……,橫要平,豎要直。
2.寫字講究筆順,不要顛倒;
3.一點一畫要到位,不能移位,更不能錯位;
4.寫字有筆劃,不能多也不能少。一多一少就寫錯了;
5.字要端莊、工整;不能繚草,更不能“臆造”,要大家認識;
6.要流暢,寫字要既快又好。
寫字有規則,大家都必須這樣,重在實用美觀,講的是共性;
書法是以書家的字為範本,從“臨摹”入門。源於自然復歸於自然。
1.書有書內法。用筆有筆法,筆畫組合有結構法……;
2.書法有書外法。書外法是心法。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於自然美中美得自然。
3.書法貴在有個性,筆墨流露的是內心的情感,是大千永珍。
所以說書法是寫字,是說寫字有方法有規則;說書法不是寫字,是說書法是藝術,要自然而然。
文字是工具,記錄語言;文字是載體,流美心畫。
-
8 # 臧洪運書法
“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是三國時大書法家鍾繇的話。這話很有趣,道出了書法不同於寫字緣由。
筆跡是界,就是在平面上留線劃分的意思。即,線條有平面分割的作用。仿彷彿繪畫構圖上的那一點,在上下左中右的位置不同,帶給人的動感趨向便不同。那麼,一根線條——點橫豎撇捺折,它的位置不同,形狀不同,在平面的排布不同,帶給人的感受肯定不同。是柔和的,還是剛勁的;是粗拙的,還是細巧的;是綿延的,還是直截的;是是向心的,還是擴張的……便出現了不同的表現效果。於是有些人追求書寫的瀟灑、大方、剛勁有力,便形成了大眾書法基本的審美取向。這種取向,導致了人們對二王書法一貫的極力推崇。但二王書法,除了有蘭亭的瀟灑飄逸外,還有的酣暢,還有的遒勁,還有的沉鬱,還有的悲憤,還有的快捷,還有的劍拔弩張。一切有藝術生命力的作品,都具有一種靈魂,它可以與觀者共鳴,會讓人領悟它的訴說。而這一切都是單純的寫字不具備的,所以更無法等同。個人管見,各位道友指正,喜歡書法的朋友互相關注一下,一起交流學習!
-
9 # Cristiano劉秀
書法,拆開來看,書:就是寫字,書寫的意思;法:就是法則,法度,規則的意思。所以,書法就是在一定的規則,法則裡面寫的字才叫書法否則就只是寫字。其次,書法中的筆畫結構,如何頓筆,運筆,落筆,都是有很多講究的,這其中的專業術語也很多,平時的寫字將就橫平豎直,只要寫的整齊,就可以了,但是書法中就不是這樣了
其次,書法的美感不是寫字可以比擬的,想做到這其中的美感,就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了,多臨帖,多揣摩,多學習。每一筆每一畫都要仔細研究,方能學習之一二,更何況成為大家。如何通過結構上的變換,來使得這個字更加有美感,有內涵,這都是基礎,但對於寫字來說,這已經全是難上加難了。
書法也講究入帖和出帖,初學者就是先要入帖,這就是好多年,有的好多年都入不了~好不容易入帖了,想更上一層樓,就要出貼,這個更難。因為你要放棄一部分習慣,要創作,不能和字帖一樣,要寫出自己的風格。
最後,書法不只是單純的練字就夠了,還要學習,學習眾多文化,越充實,最後的書法可能越有造詣。這不是寫字所能比的。
-
10 # 張曉鵬pppp
書法是書法,寫字是寫字。這一點,我們要明確的區分開來。書法是把寫字上升到藝術的高度來講的,不單單是把字寫好看就可以了。書法是通過培養書者的包括審美,理論,實踐創作來達到的,絕不是隨便一副字就可以稱得上書法二字。必須通過大量的臨帖練習,才能掌握正確的方向。絕不是隨意瞎劃。很多沒有學習過書法的人,會認為,他覺得好看的字,就是書法。其實大錯特錯。你沒有了解過書法,沒有一個強大的基礎理論做鋪墊,沒讀過書法史,沒有一個很好的書法創作能力,你怎麼會有正確的書法審美?這就是為什麼中書協很多功力深厚的大家的作品,在普通人看來認為是鬼畫符的原因。因為普通人的審美根本就沒有達到那個高度。他們認為他們覺得好看的字,才是好書法。這恰恰是中國書法的悲哀。所以和認為人,目前得書法藝術,是寫給懂得人看的,是給懂得欣賞的人看的,並不是皇帝的新裝。而大眾審美只能欣賞田英章一類得東西。殊不知,田的字,壓根就跟書法搭不上邊兒。最多就是個寫字。空洞無味,要寫成他的樣子,給中書協的會員們一週時間,分分鐘給你寫的一摸一樣。低階到不能再低階。而書法,卻是一座火焰山,需要用一生去翻越甚至不可翻越,要學的,無止境。
回覆列表
謝謝您的邀請和提問。“為什麼說書法不等於寫字?”這個問題提的好,也是我們很多學習書法的朋友,在書法學習的過程當中都會提出這個問題。事實上如果能提出書法不等於寫字這個問題,就已經證明你對書法的認識,是有了一個新的層次的。
對很多朋友來說什麼是書法?什麼是寫字這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也有很多朋友們,對書法和寫字之間的區別還是非常含糊的,他們認為,憑什麼說寫字不是書法?
書法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
這個問題我們確確實實還是應該有所區別的,如果不區別這個問題,我們確實無法具備很好的書法欣賞能力,也無法在學習書法過程當中,有更高更明確的藝術追求。
下面就談談我自己對寫字和書法的看法。
你能看得出來這是啟功的書法嗎我們知道,書法是要有法的,但是還有一條,叫做書法“無法”。所以,我就用有法和無法來向大家說說,寫字和書法的區別。
而且,書法和寫字最重要的區別就是,書法有法又無法,而寫字只需要有法,不需“無法”,這就是寫字和書法清清楚楚的區別。
首先,我們來說說什麼是寫字。寫字沒有多少也別的內涵,就是把字端端正正的寫出來,這是我們對寫字的一般的看法。
如果字寫的歪歪扭扭,亂塗亂畫,漫不經心,雖然你在寫字,這個也不叫寫字,因為寫字要有規範,要有法度,這就是寫字的要求:書寫必須規範。
寫字最基本的規範就是要以楷書為漢字規範。
楷書的規範我們大家都知道,要按照唐代以來流行的楷書的來寫的。楷書的一筆一劃都清清楚楚,寫出來的字都是規規矩矩的,這就叫做楷書。
歐陽詢《蘭亭記》楷書,法度森嚴,個性鮮明,點畫精妙,無一雷同筆畫楷書在唐代也叫隸書或者叫做草隸。楷書這個名稱最後是在明清時代才定下來的。
在唐代和宋代,很長的時間裡邊楷書也叫“正書”。
而明清時代,是中國科舉制度最為發達的時期。為了適應科舉制度,讀書人都要把楷書寫好,這種楷書就叫做“館閣體”書法,把字寫的像“館閣體”一樣,這就叫寫字,這不叫“書法”,跟書法沒有任何關係。因為前面我們講了書法要有法,而“館閣體”書法的要求就是隻許你有法不許你“無法”,也就是不許你超出“館閣體”的要求,這叫寫字。
“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龍跳天門,虎臥鳳闕”跟王羲之的《十七帖》一樣,那也不叫“寫字”,因為你的書法確實是好字,但是不符合“館閣體”寫字的要求。這就是寫字,只要求你有法,不要求你“無法”的道理。
啟功先生早年注重寫字,但書卷氣非常濃厚,清新的筆易撲面而來而在沒有科舉制度之前,中國的讀書人寫字是各寫各的字,因為沒有科舉制度之前,實行的是推舉制度,所以,沒有統一規範的書法要求,只能是各寫各的,所以,在隋唐之前,所有書法家讀書人寫字是沒有統一標準的。王羲之生活的那個年代,規範的標準字,也不是他寫的楷書,而是隸書。
儘管如此,書法也不是亂塗亂畫,而是有一定規範的,這就是對楷書、行書、草書一代又一代人的學習、繼承和發展中奠定了一些約定俗成的寫法,這就是一個書法的傳統。
再比如說在漢代,小篆就是一種標準的書法,大家都要學這種書法,但是,在實際應用當中,並不寫小篆,而是比較流行的是隸書,這種隸書是沒有標準的,各寫各的隸書,所以,我們看漢代的隸書,這些書法的風格非常多樣。
在漢代後期產生了行書、楷書和草書這些書法。這個書法傳統主要由鍾繇和王羲之繼承下來了。
到了唐代,由於唐朝的統治階級提倡王羲之這樣一個書法體系,因此從唐代開始,中國的書法就成為楷書、行書、草書三位一體的一個書法新體系了,我們再也不去寫篆書,也不去寫隸書了,這個傳統一直保持到我們今天。
歐陽詢的楷書引領了唐代的楷書書風中國的書法發展史從有文字產生以來,到唐代之前這一段時間,中國文字一直是在發展演變的,這個演變的過程,就是從篆書到隸書,然後在隸書的基礎上又發展為各種各樣的新書法,例如魏碑、楷書等等,最後又統一為楷書,楷書就是我們至今為止標準的漢字,其他的字,例如行書、草書都是輔助文字,是幫助楷書寫得更快一些的一種書法。
那麼,為什麼我們說寫字不是書法呢?
這並不是說寫字不講究方法,不講究法度,而是說,寫字一定是要講究規矩,講究方法的,但是這種講究的程度不是很高,寫字可以千篇一律,可以生搬硬套,可以跟古人寫的一模一樣,可以和字帖寫的一模一樣,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甚至寫的像印刷體一樣也是可以的。
但是,書法不要這些東西。不要你寫的跟古人一模一樣,不要你寫的跟字帖一模一樣,也不要你寫的像印刷體一樣。
書法是建立在學習傳統經典的基礎上的書法,在學習傳統的初期,就是要學習經典,就是要學得跟古人一模一樣。
唐代僧人寫經,非常注重書法之美這個過程我們就叫做“有法”的過程,沒有這個過程,是不可能達到有書法的基本要素的,只有具備了書法的基本要素,例如筆法結構的規範,等等,就叫做“有法”,如果不向古人學習這種規範體系,那是很低階的“無法”,你連合格都達不到,連標準都達不到,所以這是很低階的一個“無法”的書法。你要學得像古人一樣,才能叫“有法”。完全依據古人的字帖寫出漢字的樣,不需要有個性,只需要“合法”,這就是寫字。
但是書法和書法是不一樣的,書法的“寫字”是建立在學習傳統基礎上,要求更高的一個書寫過程,他要來源於古人,又要高於古人,如果寫得跟古人一模一樣,這樣的書法就叫寫字,不叫書法藝術,有些人不懂得這個道理,認為跟古人寫的一模一樣是很難達到的,為什麼不叫書法呢?
當然也叫書法,這種書法屬於是沒有創造性的,是一種繼承,如果書法都是繼承都是千篇一律的寫字,都是一模一樣的“書法”,還有什麼藝術?所以,在書法裡邊就有一個書法藝術的問題,這是一種用書法作為一種藝術的形式,作為一種藝術工具和藝術手段來創造藝術的過程,所以說,書法是一種藝術手段,用書法來表現一個題材,比如說寫一首詩,寫一首詞,寫一篇文章,這就是一個藝術的創作過程,他跟你抄寫一篇文章,抄寫的工工整整是完全不同的一個概念。
比如說,懷素《自敘帖》是用狂草寫出來的,那麼,這種狂草寫出來的文章,他表達的資訊量已經遠遠大於他的自敘的文字本身了。
蘇軾的《寒食帖》手稿,更注重個性的抒發就是說,我們在閱讀他的這篇文章的時候,既感受到了他的文章的內容,更多的卻是感受到了他的書法的藝術感染力。
而且,在我們還沒有讀他的文章之前,他的這個書法就給了我們一種氣象上的不一樣的感覺,從書法的氣象上,我們就能感覺到撲面而來的一種奔放不羈的人生之美,是一種如泣如訴的一篇文章。而文章的思想,不但通過了文字,更通過了書法的藝術感染力。
如果像懷素的《自敘帖》用館閣體的書法寫出來以後,味道怎麼樣呢?那味道肯定是沒有書法的味道,甚至文章的味道也會有所減少的。
我們從這裡就可以看得出來,寫字和書法的區別,反過來講,我們讓蘇軾用他的字來寫懷素的《自敘帖》,一定跟懷素寫出來的狂草又是不一樣的書法作品了。我們再換人來寫懷素的《自敘帖》,例如讓宋代的米芾、明代的徐渭,或者祝枝山來寫,都不可能產生像懷素《自敘帖》一樣的書法。這就是寫字和書法的不一樣。
所以,這裡就有一個問題是什麼呢?就是書法的內容和形式是互相分離的,形式可以高於內容或者內容可以高於形式,同時形式和內容又可以是統一的,這就是書法的形式和內容矛盾而又統一的地方。
書法必須以漢字為基礎,但是書法不是純粹的寫漢字,而是要寫漢字的內容。一個內容到底應該怎麼寫?書法家對內容的處理是大不一樣的。
例如王羲之寫的《蘭亭序》和顏真卿寫的《祭侄稿》都是行書,但是這兩種書法的風格是完全不同的。這就是書法藝術的不一樣,假如我們用館閣體來寫《蘭亭序》和《祭侄稿》完全可以在書法上寫的一模一樣,沒有任何差別。那我們就可以想一下,如果把《蘭亭序》和《祭侄稿》都寫的跟館閣體的書法一樣一模一樣的字型寫出來,這樣的文章會產生書法的藝術之美嗎?
我們說會產生的,但是那種美我們說只能有一點點而已。
顏真卿的《祭侄文》手稿,書法筆端有壯懷激烈的情感而如果是王羲之寫的《蘭亭序》,是顏真卿寫的《祭侄稿》那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就是具有非常有個性的書法藝術,他的這種書法藝術,後人是沒有辦法模仿的。你可以模仿他的形,你模仿不了他的神,你可以在臨摹的時候進入他的境界,但是你自己在抄寫一篇文章的時候,是無法用你的書法寫出像《蘭亭序》這樣的藝術,像《祭侄稿》這樣的藝術的,所以這就叫寫字和書法的區別。
而如果我們用館閣體來寫《蘭亭序》和《祭侄稿》是非常難以寫出藝術風格差別很大的書法作品來的。
而我們寫字不需要有創造性,也不需要高於生活,高於藝術,高於前人的書法藝術創作。如果有了高於前人高於生活,那肯定就是一個書法藝術作品。
唐代人練習書法的草稿《宣示表》例如,歐陽詢寫的《蘭亭序記》這個書法作品,也是一個楷書,也是抄寫《蘭亭序》這篇文章,但是,他寫的不是館閣體,他是一個大書法家寫的楷書,他的楷書看起來就非常的有美麗的氣象和端莊的風格,讓我們感覺到就是有一種書如其人,高士達人的那種氣象,但是如果你寫的也這樣,就未必是一個書法藝術作品了。因為前面有歐陽詢已經寫這樣,人家一看你學的是歐陽詢的字,不是你自己的創造,所以你就寫的只能叫寫字了。
如果你也想像歐陽詢一樣寫出一篇《蘭亭記》的楷書。就應該具備一些書法的心意和創造性。這就是寫字和書法的區別。
如果我們寫一篇字寫得跟王羲之的《蘭亭序》書法風格一模一樣好不好?當然好。但是人家也不會認為你是一個書法家,因為你的書法沒有任何創造性,就是跟《蘭亭序》一模一樣而已。
清代書法家伊秉綬的隸書作品,隸書從唐代以後已經不是書法的主流了,所以隸書跟寫字已經沒有關係了。清代精神學心氣隸書和篆書成為書法藝術的一種選擇在學習《蘭亭序》的千千萬萬的書法愛好者當中。這些千千萬萬的書法愛好者,他們寫的字可能跟《蘭亭序》的風格基本上都是一模一樣的,大家寫出來的字,最後的結果就是都一模一樣,這樣就失去了書法藝術多樣性和創造性的個性特點,因此就會被認為是一種低於創造性的書法,這樣的書法,只能算作是學習繼承,是一種寫字。
而只有具備有創造性的書法家才能成為藝術家,書法作品或者叫寫的字,才能具有藝術的欣賞價值。
我們再看看歷史上流傳下來的作品,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王羲之學習了鍾繇,但是它和鍾繇不一樣,唐代的歐陽詢顏真卿都是學王羲之的,但是他們寫的書法跟王羲之都不太一樣,宋代的米芾、蘇軾、黃庭堅等等,都是學王羲之的,但是,他們的書法都各有各的書法藝術風格和特點,跟王羲之輸入法是不一樣的,所以他們的書法才能成為經典,才能成為書法藝術作品,因為他們的書法就具備一個特點,那就是來源於傳統,又高於傳統。
傳統是一個法,高於傳統就是“無法”,也就是創造了新的書法藝術的法度,這種創造性就是對書法藝術的推動和發展。
所以我們應該認識到寫字和書法是不一樣的。
當然,我們從最普遍的意義來講,寫字就是書法,書法當然也包括寫字。
只不過寫字它有質的區別,不是量的區別,所以講的質就是它要有創造性要有個性。這樣的書法才是一種藝術的創造,而不僅僅是把傳統的藝術繼承下來。
我們今天很多書法家把自己寫得跟古人一模一樣,自詡為是書法家,這是不太合適的,任何一個書法家繼承沒有錯,跟古人寫的一模一樣也沒有錯,但是有了這個基礎就要在新的平臺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有創造融匯百家的,創造出一種新的味道來,這才是一個書法家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