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徐先森
-
2 # 日航通鑑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我們在看電影或者電視劇的時候,判處一個人死刑的時候往往有秋後問斬和斬立決兩種斬首方式,為什麼會這樣呢?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解答。
一、古人重視生死生死可是一件大事,我們看電視劇中往往一個縣官就可以判定了一個人的生死,這是錯誤的!古人重視生死大事,常說“人命至重”,如果放在秋後問斬的話,可以給人一個緩衝期,如果此人是冤假錯案,還有可能給個機會伸冤,而不是立馬就殺死人。
在古代,一個人被判處死刑,案件會被提交到刑部,審查事件一般是三月份;刑部審查完畢後,還要把材料再送到大理寺和都察院。然後正式定下處斬之事是在八月份,這三個機構都核對完了案件準確無誤之後,然後決定這個人是否可以斬首。
因此在這其中就有四到五個月的緩衝期,如果三方中任何一方認為這個案子有問題,那麼就打回去重新判案,然後再到下一個三月重新核對。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減少冤假錯案的發生,給人一個緩衝時間。
二、古人重視天時畢竟這是在殺人,殺人在古代一直都被認為是有傷天和之事,因此就要選一個符合天時的時候專門殺人。
秋冬季節是肅殺的階級,在古人看來正好是個殺人的好時候。因此古人往往是春夏賞賜,秋冬行刑。
大家還記得嗎?司馬遷當時是可以花錢買命的。因此在古代很多時候也是可以花錢來減輕自己的刑罰。古人都是耕種為生,因此秋天收穫,變賣一下家產,然後冬天拿錢來贖命。若是夏天就把人殺了,那麼也不用贖命了。因此秋後問斬也是有這方面的考量的。
三、什麼時候斬立決?我們知道,伴隨著秋後問斬還有一種叫做斬立決。那就是馬上斬首不商量。這主要是針對弒主、弒君、謀反、叛亂等大罪。
有人會問了,為什麼這個時候不審問一下或者花錢買命呢?一方面是因為這些人罪過太大,必須殺掉以正視聽;另一方面是因為能幹出這些大罪的人必然都是有同黨的,為了避免夜長夢多有所變故,因此必須要儘快殺掉。
秋後問斬最早源於《禮記•月令》後來漢儒董仲舒則在《春秋繁露》中將這個含義上升到理論高度,“王者配天,謂其道。天有四時,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時,通類也。天人所同有也。慶為春,賞為夏,罰為秋,刑為冬。”認為慶、賞、罰、刑為帝王的四種執政行為,要與四季變化相適應。董仲舒認為,春夏應該行賞,秋冬才可行刑,此即後來所說的“秋後問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