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肥皂製造專家

    1864年曾國藩在率湘軍滅了太平天國之後,他的聲望和實力達到了頂峰,他統帥著幾十萬,手下猛將如雲,而且他剛打下南京城,得到了很多太平天國的財富,他手下很多人都勸他造反,比如彭玉麟、曾國荃等人,可他卻始終沒有造反,反而在剿滅太平天國之後,為了解除清廷的猜疑,主動解散了湘軍。

    憑著曾國藩的實力,他的確有逐鹿中原的資本,但他為什麼沒有起兵造反推翻清廷的統治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這是曾國藩的思想決定的。曾國藩是讀書人出身,中過進士,他的價值觀就是那一整套的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條是忠君,就是無條件的忠於君王。忠君思想深入曾國藩骨髓,他從一個小地主階層到當朝一品大員,節制數省軍務,他認為都是皇帝的賜予,當然還有自己的努力。他這樣思想的人是不可能起兵造反的。

    二、這也是當時的形勢決定的。當時中國剛剛經歷了太平天國,江南繁華之地成為一片廢墟,人口大量減少,人民飽受戰亂之苦。戰亂剛剛平息,如果曾國藩再起兵造反,勢必會造成又一場大戰禍,又會造成生靈塗炭。老百姓不希望發生這樣的事。曾國藩當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如果起兵造反,和當時的民心不合,曾國藩也不願意國家再次陷入戰爭,人民再次陷入痛苦。

    三、這也是當時曾國藩所能掌握的實際力量決定的。整個對抗太平天國的軍隊雖然有近30萬,但曾國藩能掌握的不到一半,李鴻章的淮軍他就不能直接指揮,左宗棠的楚軍他也不能直接指揮。扶持其他將領也是清廷防止曾國藩獨大的一個招式。如果真要起兵,曾國藩勝算不是很大。

    四、這和曾國藩部下的將士們的心理有關。平定太平天國是當時一個軍隊最大的功勞了,他們都可以得到朝廷的封賞,這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也是即將能得到的。但如果他們跟著曾國藩造反,他們就會成為清廷的敵人,不僅功勞一筆勾銷,失敗了還會被殺頭。他們不會放棄現有的富貴,去冒著殺頭的風險去追求那遙遠的富貴。所以多數將士從內心來講是不願意隨曾國藩造反的。

    曾國藩不造反,根本原因是他的忠君思想,但也是當時的形勢決定的。他肯定還是權衡過造反成功的可能性,當他覺得成功的可能性不大的時候,他寧可做一個有著大功勞的忠臣,也不願意做一個失敗的造反者。

  • 2 # 航海王之水手

    到了明清兩代,讀書人擔任軍事將領的例子越來越多,明代有王守仁、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史可法等,還有一個叛臣洪承疇,清代就數曾國藩、李鴻章最為著名。那曾國藩在攻破南京消滅太平天國,湘軍最強盛之時為什麼沒有造反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點原因分析。

    出身經歷

    年輕時,曾國藩是一個標準的儒生。他寒窗苦讀十餘年,研習孔孟之道、程朱之理,目標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終於金榜題名成為天子門生。受儒家忠君愛國思想的耳濡目染,能夠匡扶社稷、位極人臣應該就是這些書生的最高理想。不信請看自隋唐誕生科舉考試以來,有哪位文人進士出身的將領謀反當皇帝的,他們的初心更接近文天祥、于謙。能夠改朝換代的要麼就是職業武將趙匡胤,要麼就是草根武將朱元璋,沒做成皇帝夢的吳三桂、袁世凱也都是赳赳武夫。

    時勢潮流

    飽讀詩書的曾國藩肯定知道大勢所趨,也會關心民心向背。經過太平天國這十多年的鬧騰,江南地區生靈塗炭、人口銳減,民眾迫切希望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曾國藩作為臣子,如果前腳剛平定叛亂,後腳就舉兵造反,為一己之私利而罔顧百姓死活,這就是逆潮流而動,連吳三桂都不如,勢必遭人唾棄。

    得失利害

    不同於赳赳武夫容易頭腦發熱和慾求不滿,曾國藩最為人所稱道的就是審時度勢和急流勇退。當時清庭牢牢控制者北方,曾格林沁蒙古騎兵驍勇善戰,曾國藩就算得到李鴻章、左宗棠的支援也未必能夠推翻滿清,搞不好弄得個身敗名裂株連九族。既然如此,退一步海闊天空,解散湘軍消除朝廷猜忌,做一代中興名臣,既可享受榮華富貴,又可福澤子孫後代,何樂而不為!

  • 3 # 山宅一生1

    應該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一個原因應該是這個本來就不是曾國藩的想要吧,我們總是習慣用自己的眼光去評判別人覺得是個人都想做皇帝,但是曾國藩肯定不想,他學的是孔孟之道而且是幾近迂腐的完全相信孔孟之道心中全部是君君臣臣他連自己那關都過不了後面的事情不可能發生的,歷史書上習慣於把人把所有事情都因果化,什麼事情的發生一定有結果,歷史的演變都是呈一條直線的發展,而且會假定所有人物都是慾望第一。這種歷史關當然沒有錯,而且非常有助於我們的學習和思考與反思,說白了其實這是一個總結性理論,結果導向性的。但是隨著我看書越來越多 越來越覺得歷史就是一堆偶然的集合,一不小心就到了別的支路上去了,如果沒有商鞅誰知道中國歷史現在什麼樣的,當然你會說即便沒有商鞅也會有楚鞅齊鞅韓鞅魏鞅。且說你的有道理,但是有一個事情真的是小概率事件 就是 奮六世之餘烈,從秦孝公 到孝文王 惠文王 武王 昭襄王再到始皇帝,秦朝這兩百年間的唯二的庸才都早死了(始皇帝他爺爺和他爹)最最奇怪的是贏駟他殺了商鞅卻保留了商君之法,這個在中國歷史上還有其他例子嗎?再看看其他的,楚王死後吳起被殺,後面的楚王殺了凶手也算是替吳起報仇了 但是法卻沒了,然後魏國最早變法也是變的最好國力秒殺其他國家這種差距估計秦國也是最後到始皇帝時候才到達吧。但是呢老皇帝一死變法就沒了。縱觀歷史像這種事情不勝列舉,很難相信歷史不是偶然。正是因為這種歷史必然的觀念讓我們以為是個人都想當皇帝。其實不是的 歷史上有各種不同的人 聰明的 愚蠢的 跋扈的隱忍的,也有梟雄也有聖人,曾國藩就是這些聖人。還有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最後八國聯軍侵華時候把慈禧趕去了山西,這時候出現一個東南自保的事情就是東南地方的人都拋棄了清庭公推李鴻章為新國家的總理西方也承認了,就差李鴻章點頭了 ,但是他拒絕了。當然有人會說因為那時候他都70多了太老了 覺得沒幾年所以拒絕,但是後面的袁世凱呢?所以歷史只要有一個公理基本上都能找到一堆反例。

  • 4 # 翱翔在天空200

    我來說一個關於曾國藩的小故事。曾國藩回湖南養老,買了一塊土地造房子作為自己養老之處,一天天氣炎熱,看到一個老年工匠帶著自己的幾個徒弟在樹蔭下喝茶,曾國藩火氣上湧說道:一把年紀帶著徒弟偷懶 ,房子肯定也是粗製濫造。老工匠說道:我十歲學徒到現在也有四十幾年了,沒有一次房倒屋塌的,可是不肖子孫賣房賣地的到長有。曾國藩一時無語,再也不來過問了。

    凡是成大事者,唯有找替身為第一,大概這就是曾國藩的苦衷吧!

  • 5 # 山心路

    曾國藩當時根本不具備與朝廷抗衡的軍事和經濟力量,更不具備稱帝的政治條件。他當時作出的決策是非常明智的,後來的袁世凱身敗名裂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教訓。

  • 6 # 喜歡枕頭

    覺得這是愚忠,和他性格有關,不要覺得大清很厲害,實際上當時清朝虛的很,而且軍隊牢牢的抓在曾國藩手裡,直接犯了又能怎樣。

    說到底還是曾國藩害怕了,畢竟當時曾國藩權高位重,位極人臣,用句話來說,自己已在巔峰,何必攀險登天去。

    帶上一家老小性命去賭虛幻的皇位。

    很正常按照曾國藩小心謹慎、剋制自己的性格。

  • 7 # 史爭朝夕

    曾國藩有建立一個朝代的能力,卻沒有建立一個朝代的權威。可以看看袁世凱稱帝之後結局,曾國藩是預感到了自己稱帝的結局。

    曾國藩兩個兒子比較孱弱,曾國藩百年之後,斧聲燭影會不會再度上演?曾國荃會不會搶了侄子皇位?這也是曾國藩不得不考慮的。冒著天下之大不韙,最終得實惠的卻是你曾老九。

    至於曾國藩是聖人門徒這些原因,其實是不存在的,如果曾國藩一直奉行著聖人那一套,太平天國就不會是曾國藩平定的,更不可能在平定太平天國之後全身而退。可能曾國藩是比較感激道光、咸豐皇帝的知遇之恩,但現如今的慈禧掌權已經不是咸豐皇帝的原意,曾國藩只是沒有更好的機會。

    倚天照海花無數,高山流水心自知。也可以把這個理解成曾國藩麻痺慈禧以期功成身退的手段。

  • 8 # YYYYY哥

    答曰:“沒把握”!曾國藩想沒想過反?可以肯定的告訴你想過!但是能不能?不能!別聽上面胡說,又大儒又啥的。

    左宗棠問:鼎之輕重,似可問焉!曾國藩答:鼎之輕重,不可問焉!

    曾國藩有言,“少荃(李鴻章)不可共患難爾”,祁門老營三出曾幕!

    曾國藩又有言,“客兵難帶”!淮軍已分家!

    試問,左宗棠,李鴻章會傾囊相助?恐怕只會隔岸觀火!曾國藩知道,左宗棠,李鴻章,可以錦上添花,但絕不會雪中送炭!

    再問,八旗,綠營就那麼不堪一擊?曾國藩言“朝廷向來對外軟弱無能,對內心狠手辣”!要知道,平亂這麼多年,湘軍一直在損耗,而朝廷八旗綠營一直在修整!

    湘軍在前,淮軍、楚軍牽制,八旗綠營保留實力!這是老佛爺的策略啊!

    反?贏了是造反,輸了還啥一等毅勇侯了,變成誅九族了!

  • 9 # 金棠文化

    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最終攻破天京的湘軍,被公認為當時戰鬥力最強的中國軍隊。功成名就的曾國藩,後來屢受清廷質疑,常鬱郁不得其志。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位巳極人臣、手握軍權的大員是否在剿滅太平軍時,想到過這一天?那麼,以武力成功衛護了清王朝統治的曾國藩為什麼不乾脆造反呢?

    首先,曾國藩本是一滿腹經綸的飽學之士,自幼勤學四書五經,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終身目標,參加科舉,喜登龍門,完成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過程。根深蒂固的儒家忠君思想,使他絕無造反自立的想法。

    以上足以說明,曾國藩主觀並無反清的動機,客觀也沒給他造反的機會。

  • 10 # 8910使用者

    曾國藩52歲時鎮壓了太平天國,61歲時去世。功成名就的時候,已經到了暮年,學趙匡胤黃袍加身當皇帝,恐怕是力不從心了。曾國藩代表反動階級,遇到一個內部矛盾重重,曾經內訌的太平天國,經過殊死搏鬥好不容易才鎮壓下去。太平天國1851年起事至1864年覆滅歷經13年,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用了十多年時間。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用了三個月時間。曾國藩的本事與周亞夫相比只能是一般般,況且有許多國外勢力對清朝虎視眈眈都想謀些利益。

    封建統治與西方國家制度相比非常落後,土崩瓦解是遲早的事,曾國藩安分守己才能有個好歸宿。一些部將曾想擁立曾國黃袍加身,曾國藩用一句:“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婉言謝絕了。曾國藩世事洞明,死後滿清王朝諡號為“文正”,曾國藩被一些文人尊稱為曾文正公,做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肩膀疼,怎樣排除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