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百姓老叟
-
2 # 土著說
不需要劇本,可以根據現場突發情況隨時調整包袱,遇到突發情況臨危不亂是合格的相聲演員。不影響包袱的使法才是大師。馬三立為啥稱之為泰斗?
因為這位老先生雖然沒有文化,但是愛學習。他是從舊社會最底層落地使活養家餬口說起的。什麼都見過,什麼場合都經歷過,說著說著被起鬨,有人叫倒好,相聲藝人被和社會控制,在下放的時候由於體力不支幹不了體力活,餵雞,看糧食轟鳥只能幹些輕活,但是每天得給大家說笑話。這樣的生活持續好幾年。成名前生活樸素,成為泰斗依然不忘初心作風低調生活樸素;這才叫藝術家。
-
3 # 鴻飛001
馬老造詣深不可測!平時的隨口聊天都是作品,且“包包袱”大出人意料之外!也可以說其言談舉止都已成相聲化身!稱之“為泰斗”當之無愧!絲毫不會過分!
-
4 # 嘴強娛樂
斗膽在這裡評價相聲泰斗馬三立老師。
馬三立老師,甘肅省永昌縣人,是相聲八德之一馮德祿之子。初中畢業後輟學,開始登臺學說相聲;
馬三立老師的相聲表演,有兩個特點:
再一個就是他的現編現造、隨機應變的能力。從馬三立老師一上場開始,一直到他收場結束,他說的每一句話都很生動形象,彷彿就是現編出來的,總是能夠吸引觀眾。
-
5 # 還算正常人
馬三立被稱為相聲泰斗是改革開放以後。因為他是他那一輩碩果僅存的佼佼者!馬老是相聲界當時學歷最高的演員。這點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不能不令人肅然起敬。馬三立是個天生的相聲演員。精通相聲的各項基本功,但又不賣弄!以“活”使的“乾淨”著稱。且馬先生的人品更令人稱道,這點在相聲界無人否認。就連隱隱被譽為建國後相聲第一人的侯寶林教授都稱讚有加。馬先生應該還是中國民間辦養老機構的先驅。馬老先生應了那句老話“先做人,後做事。”老先生的相聲說的好,為人更需要相聲界學習。
-
6 # 大鍋豬或者魚
開粥廠的大貫口,感覺如入無人之境高處不勝寒
好比配音的孫道臨不可一世的哈姆雷特,一瀉千里汪洋姿肆,不可能超越了
-
7 # 智圓行方1230
馬老的黃金時段,我這歲數沒趕上,作為天津人,對馬老感情很深,對馬老的相聲也非常熟悉。
他年輕時代和幾位優秀的捧哏大家合作過,可惜沒有留下什麼影像,比如和趙培茹,和朱相臣。
在一個老電影中和張慶森表演的《開會迷》算是比較早的影像資料。
我們這個年齡段聽的大多數是和王鳳山先生合作的對口相聲以及王先生故去後,馬老以單口相聲形式出現較多。
好多人認為馬老的相聲沒意思,不火爆,那是你沒有欣賞相聲深層次的能力。
事後回想,越想越可樂,感覺身邊就有相聲裡說的人,這是馬老相聲的魅力,他諷刺於無形,不是指著你罵,那不叫諷刺。
逗你玩,撓撓,漲了工資不請客,這類的包袱,你是越回味越好笑。
像張二伯這樣的人,在天津極具代表性,我們身邊就有以二伯這種街坊輩自稱的,你不叫他,他還真挑理。
單從相聲技巧,語言技巧來說,已經爐火純青,他愛說那種沒有規律的貫口,像是《三節會》《誇住宅》《講衛生》,不急不躁的明明白白的貫口,得讓你聽出美來。
要說藝術造詣有多高,我舉個例子,他有一段單口《81層樓》,時長得半個小時,這是個只有一個包袱的相聲,而且是個悲劇相聲,講了三個悲劇故事,最後把你逗樂了。
我沒見別人這麼幹過,真是藝高人膽大。
-
8 # 搖晃50318309678
論藝術馬三立談不上大師,更別說泰斗了。只有侯寶林能稱為相聲大師,張壽臣能稱為相聲泰斗。但馬三立的年齡絕對是泰斗。
-
9 # 貼士人生
人民藝術家當之無愧。
馬老深知相聲藝術是植根於普通民眾的生活,所以馬老的作品都貼近生活,描寫生活。讓關注覺得沒有距離感。
大作品如《馬大哈》《開會迷》,小到信手拈來的包袱,都讓人覺得很市井,人物形象歷歷在目。這才是人民藝術家。
別的人說相聲會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只有馬老說相聲,讓人覺得,就是親戚,鄰居家的老人在日常說話。
ps 德雲社的秦霄賢,現在很多聽眾說有馬老都風骨。一方面確實是長得很瘦,外形有點像。另一方面,秦霄賢的表演確實沒有什麼架子,這點跟馬三立大師有點像。
回覆列表
馬先生的相聲獨具一格,其表演特色是穩重且文雅,雖然有些小段,取自生活,民間俗事,逗樂卻不俗,雅在俗中也有樂,生活小事,讓人笑得意想不到,預料中出現,預料不到之處,如:“逗你玩”、”祖傳祕方”,事情雖小,隱含笑點出乎聽眾預料,卻是爆發性的引笑,你說這是什麼,這是相聲藝術的最高境界之處。
同樣少馬爺的一段“糾紛”,也同樣的說的平常民間存在的小事一樁,卻活靈活現的再現了生活場景,如同你在紅綠燈下遇到的場景一樣,這種生活再現,可見笑料包袱,隨手可得,且其他相聲創作者鮮沒發現,這就是相聲藝術創作的最高境界,這就是生活的觀察,生活的再現。
馬老爺子以後,沒有見到如似的段子,為什麼?誰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