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學生素質教育
-
2 # 根本幸福
美國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說:
“就某種意義而言,父母的位置決定了孩子人生的起點,父母在山頂,孩子不會生在山腳,父母在山腳,註定你的孩子不會活在山頂。”
父母的高度,不一定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但一定可以決定孩子人生的寬度。
父母的言傳身教,在教育中起到決定性因素。
如果父母在起點就讓孩子的出路被切斷,無異於鳥兒丟了翅膀,想要衝天而起基本就是奢望。
命定的侷限儘可永在,不屈的挑戰卻不可須臾或缺。
鄭瓊說:“在一個只論輸贏的社會里,每個人都是受害者。真正的出路不在於要離開哪裡,而是在於我們的內心是否對自身所處的這個文化有覺察和反省,並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選擇不應該是被賦予的權利,而是自己透過爭取改變命運的機遇。
每一個不肯放棄的人,都可能是最後贏家。
有錢有權並不能給孩子更高的起點,但父母的認知和格局,卻讓袁晗寒贏在了起跑線。
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孩子比作大理石。
他說,把一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學校、孩子所在的集體、孩子本人、書籍,以及偶然出現的因素。
作為孩子起點的家庭,直接決定了其成年後會成為怎樣的人。
原生家庭的認識空間有多大,孩子的未來發展空間就有多大。
人生是場馬拉松,世上從來沒有一場馬拉松,能贏在起跑線上。
財富帶來的物質差距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觀念上的差距。
命運給我們設定的牆並不高,只要有向上的渴望,就可以躲開上帝扔過來的石頭。
能摧毀一個人的,從來不是眼前的困頓,而是不再相信奮鬥的力量,不再相信奮鬥帶來的改變。
人生的道路上,所有努力都值得。
正是因為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獨立意識,才會有衝突。這時候家長應該:
1、首先要保護孩子主動思考的行為習慣。
2、不要強求孩子和你想得一樣。很多事情本沒有對錯。
3、和孩子達成共識:有不一致的想法時要理智冷靜地溝通。
4、溝透過程中的重點:家長要清醒地意識到孩子的想法是表達了事情的那一面?凡事有多個面,家長的系統思維是溝通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