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口常開161832050
-
2 # 小白思無邪
“欲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為什麼?
天下事沒那麼簡單,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
讀了古人書,懂了道理,就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甚至可以推測出事情發展的大致方向。
諸葛亮躬耕於南陽,而知天下三分。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拿社會上的例項作比。
看到中美南海軍艦對峙的新聞,中國並沒有吃虧,美國灰溜溜的走了。你也可以斷定,中美矛盾,美國想用武力來威懾我們的方式來解決,已經解決不了了。但是中美矛盾依然存在,就會透過其他途徑來競爭、來打壓。比如現在的中美貿易戰。
但是小型的對峙並不排除有,主流的競爭、打壓方式肯定不是軍事方面了。
-
3 # 羽含冰
想要知道天下大事,必須要博覽群書,博古通今,學習必須要實踐,只知道書本知識而不去實踐也是不行的,瞭解天下大勢,透過蛛絲馬跡看出天下走向。
這段話出自馮夢龍的醒世恆言,以史為鑑,瞭解朝代的更替規律,那麼朝代的走勢和大致方向都可以推算出來,諸葛亮在南陽便可知曉天下大勢,就是如此了。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類似這種話,總得來說,就是讓我們多讀書,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分析問題更加全面,當今社會的一些東西都可以從歷史的脈絡中找到蛛絲馬跡。
-
4 # 邢百里
“欲知天下事”需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還要有正確的應對策略。這些不是一個人天生就能有的,等撞了南牆再總結自己的經驗,不僅難免狹隘,而且效率太低。相對有效率的辦法是向別人學習。最有效率的學習別人,就是讀書。邊讀書邊發問,怎麼問都問不到人家,則折服,學習之。發問發現作者的毛病,則自我昇華。這是和書籍作者交流的最好方法。所以,所謂欲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就是不斷質疑作者地讀書。
人知識的獲得途徑,無外乎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直接經驗要受到個體壽命,自然和人文環境的限制,獲取的經驗少的可憐而有限,過濾性差,易造成誤判而走入歧途。因而,間接經驗就成為了,人類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主要途徑。天下事都記載在“古人書”之中,而且大多都是前人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積累總結,並經過反覆實踐活動驗證過的成型經驗的整合。因此才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