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林恩在香港

    我想分享這篇關於人們在恐慌中的心理,以及這種心理對現實的影響的文章。

    因盲目相信造成的自證預言。

    廁紙成為搶購目標,以致本來沒問題的廁紙供應,突然真的緊張起來。社會學家 Robert Merton 的“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正好說明了這個現象。

    原來美華人於 70 年代也有相似搶廁紙的經驗,原因更是來自於電視節目主持人的一個玩笑。

    在《Social Psychology and Human Nature》中,作者簡單介紹了什麼是“自證預言”:

    1970年代,許多美華人遇到了石油短缺和類似的短缺問題。當時清談節目《Tonight show》的主持人 Johnny Carson 在某一集的開場時開了個玩笑,說全國廁紙將會短缺。現場聽眾都笑了出來,但是這個言論卻引發美國許多人衝出去店鋪搶購廁紙,以便為在短缺時做好準備。實際上,當時沒有預測指出廁紙會出現短缺,但是人們大量購買,最後真的造成了短缺。

    當時一名女士發現她的祖母在壁櫥中儲存了數百卷廁紙。當她問祖母為什麼要這麼多的時候,她說:“Johnny 說將會出現短缺呀。”不久之後,Johnny Carson 不得不宣揚自己只曷在開玩笑,沒有必要擔心廁紙短缺,恐慌性購買才減少了。因此,錯誤預期將會出現短缺,使人們做出反應,從而造成了真正的(儘管是暫時的)短缺。

    這個廁紙的例子說明了一個更普遍的原則:一旦我們接受了其他人的預期,我們就會以“與預期一致”的方式行事,結果“預期”就實現了。

    1948年,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教授 Robert Merton 提出了“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這個概念:一個對未來的信念/預期之所以會成真,部分是因為大家的信念/預期使它​​成真。

    根據 Merton,自我實現的預言涉及三個階段。首先,一個人相信將來會發生某種事件。第二,這種期望或預言,導致人們做出一些新的行動,而這些行動如果沒有該期望的話就,本來不會去做。最後,預期會發生的事件發生了,預言得以實現。

    Merton 指出在 1930 年代 Last National Bank 的倒閉正是“自我實現的預言”的例子。這銀行早期是一家穩定的金融機構。首先,人們開始錯誤地相信 Last National Bank 已瀕臨破產。然後,在銀行開戶的人感到恐慌,並提取了所有錢。最後,銀行倒閉了。最初認為銀行準備倒閉的說法是錯誤的,但是一旦人們提取了所有的錢,以致於銀行真的倒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雍正王朝》中同樣奪嫡失敗,弘時與弘晝的結局為何差別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