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20年前後,周武王得天下,廣封同姓宗室及列代先賢的後齋為諸侯,而封苗裔文叔公於許國(今河南許昌縣)。戰國初,許國為楚國所滅,子孫乃“以國為氏”,遷居冀州高陽 (今河北),裔孫傳衍天下各地,迄今2400多年。
魏漢之後,許氏先後分南北支蕃衍,北支為唐代許敬宗(龍朔中右丞相,封高陽郡開國公)之後,南支原世居高陽,後徙遷汝南(今河南)、安陸、太原等地。
潮籍許氏源於閩南,溯於汝南平輿。公元669年,唐高宗詔敕許陶、許天正父子隨佐主帥陳政將軍為嶺南行軍總管的副帥。在平蠻嘯亂中,陳政、許陶先後歿,子陳元光及孫陳垧相繼襲職主帥,許天正也就極力相繼翊佐陳氏三代人,直至平息蠻獠嘯亂,振興泉(州)潮(州)政局,傳播漢文化,改變原刀耕火種,建村36堡,興庠序,表置漳州,開創商賈集散地,為漳州首任別駕(陳元光首任刺史),歷官泉(州)、漳(州)、潮(州)團練使,兼翊府紀室(終時贈殿前都統太尉),鎮居南詔(今福建詔安縣)半世紀。世稱許天正為開漳一世祖,壽70病逝(649-718),葬於香州馬欄橋頭(漳州市郊),現墓存。夫人淑惠姚氏分葬石馬(山地名),墓冢未考明,天正應是二世祖,父陶在閩南戰歿列一世。
據《韓山名賢世家許氏族譜》載,開潮州始祖許烈,巡檢使,授宣教習,贈朝政大夫。許烈祖居南詔,後周恭帝年間(959-960)屢遭兵革遂遷居潮陽韓山山前鄉,為潮籍許姓始祖。由此,潮籍許姓也與其他地域一樣,而蕃衍粵各地,至海內外及灣省和港澳地區,特別是海峽兩岸炎黃子孫在文化和血緣方面脈相承,都有潮籍許氏的子子孫孫,真是源遠流長。
公元前1120年前後,周武王得天下,廣封同姓宗室及列代先賢的後齋為諸侯,而封苗裔文叔公於許國(今河南許昌縣)。戰國初,許國為楚國所滅,子孫乃“以國為氏”,遷居冀州高陽 (今河北),裔孫傳衍天下各地,迄今2400多年。
魏漢之後,許氏先後分南北支蕃衍,北支為唐代許敬宗(龍朔中右丞相,封高陽郡開國公)之後,南支原世居高陽,後徙遷汝南(今河南)、安陸、太原等地。
潮籍許氏源於閩南,溯於汝南平輿。公元669年,唐高宗詔敕許陶、許天正父子隨佐主帥陳政將軍為嶺南行軍總管的副帥。在平蠻嘯亂中,陳政、許陶先後歿,子陳元光及孫陳垧相繼襲職主帥,許天正也就極力相繼翊佐陳氏三代人,直至平息蠻獠嘯亂,振興泉(州)潮(州)政局,傳播漢文化,改變原刀耕火種,建村36堡,興庠序,表置漳州,開創商賈集散地,為漳州首任別駕(陳元光首任刺史),歷官泉(州)、漳(州)、潮(州)團練使,兼翊府紀室(終時贈殿前都統太尉),鎮居南詔(今福建詔安縣)半世紀。世稱許天正為開漳一世祖,壽70病逝(649-718),葬於香州馬欄橋頭(漳州市郊),現墓存。夫人淑惠姚氏分葬石馬(山地名),墓冢未考明,天正應是二世祖,父陶在閩南戰歿列一世。
據《韓山名賢世家許氏族譜》載,開潮州始祖許烈,巡檢使,授宣教習,贈朝政大夫。許烈祖居南詔,後周恭帝年間(959-960)屢遭兵革遂遷居潮陽韓山山前鄉,為潮籍許姓始祖。由此,潮籍許姓也與其他地域一樣,而蕃衍粵各地,至海內外及灣省和港澳地區,特別是海峽兩岸炎黃子孫在文化和血緣方面脈相承,都有潮籍許氏的子子孫孫,真是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