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兩格電麻麻養娃日常
-
2 # 老孫的視界
記得十多年前在一個職業培訓課上,一個教授講課,說生養孩子是人生投資最大、風險最高、收益最低的事,我不同意這樣的觀點,生養孩子無關收益,就是父母自己的一場修行,是人生圓滿的通路。
1、有了孩子會帶給你不一樣的平靜和喜悅。
二十四年前,我就像現在剛出校門參加工作的青年一樣,抱著理想和期待初入職場。免不了碰壁,免不了壓力,免不了焦灼。要追趕別人,要職位晉升,要職稱晉升。怕耽誤事,結婚三年都不敢要孩子。後來,懷上了女兒,不得不放慢節奏時,才漸漸發現,自己是可以不必那麼焦慮的,文憑、職稱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重要。生活可以不必一路奔跑,可以站住看看排列整齊的在微風中搖曳的禾苗,可以站在河邊聽流水的聲音,可以看風行水上被推向遠方的波紋,這樣的時候,我的內心非常平靜且充滿了喜悅,這樣的心情是沒有孩子時所沒有的。
女兒出生了,一切都變得美好和充滿希望,捧著女兒的小腳,都覺得那是種子鑽出地面後變成的禾苗,整個人的狀態就像是波濤洶湧後平靜下來的海面,又知足,又平靜,有開闊。在職場中拼搏變得刀槍不入和粗糙的心一下柔軟下來了,對整個世界都充滿了悲憫。看到大肚子的孕婦本能地就想護著,看見蹣跚學步的小孩本能地就想伸手去扶;期盼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能善待自己的孩子,自己就先善待遇到的世界上的每一個孩子。記得那年有一個新聞,一個歹徒對一個小女孩行凶,旁邊一個與小女孩不相識的婦女(抱歉,時間太長忘了英雄的名字了)不顧一切地撲到小女孩身上護住她,婦女被歹徒砍了七刀受了重傷。在醫院接受採訪時,這個英雄媽媽說,沒想別的,我也是一個母親。看到這裡我流淚了,對替小女孩擋刀的英雄母親充滿了感激,心裡想著如果是我遇到了,我也不會猶豫的。正是因為有了需要保護的弱小的孩子,才體會“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真正含義。
有了需要保護和扶持的孩子,自己從父母跟前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大人,父母的從前的教導都變得具體真實了。不能再任性,你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你要求孩子愛學習,你自己就先愛學習,孩子不是一天長大的,堅持下來,自己的進步也是巨大的。
4、生養孩子是自己的一場修行,是自己內心的喜悅和成長,對孩子,除了希望她健康成長、對社會有用、長大後能有一技之長可以養活自己外無他求。最好不要算計生孩子的收益,不要把養老的擔子交給孩子承擔,雖然這是他應該承擔的,但自己要早作養老的籌劃,特別是獨生子女的家庭,一個孩子,養老不易。
如果孩子碰巧非常優秀孝順,有能力有意願給你養老,這只是額外收益。
當你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從你身上掉下來的分身,繼承你外在的一切,帶著你的血統和相貌
特點,仍舊行走在世界上,就是你生命的延續,是不是一種臨終安慰呀。
總之,生養孩子不是為了有用、為了收益,而是為了自己生命的圓滿,是自己這一生的修行,沒有孩子,該多孤單呀。但並不是說沒有孩子生命就不圓滿,前幾天關於舞蹈藝術家楊麗萍沒生孩子的爭論不在這個範圍內,因為人修行的路不止一條,生命圓滿的標準不止一個。
-
3 # Yoyo2020
生孩子為什麼?往高大尚去想就是為了人類社會的繁衍,往小家去想就是為了姓氏的延續。至於對你自己,那麼就是冷暖自知叻。你把養孩子想成幸福快樂的事情,那你的記憶中留下的就是他們一步步可愛的成長曆程,帶給你很多歡聲笑語,成年後對你噓寒問暖。要是想成不愉快的經歷,那麼想起來的就是他們年幼時叛逆的調皮搗蛋,成年後對你的自私自利,對你不聞不問的冷漠無情。
所以別糾結生養孩子到底為什麼叻,也別在意那些大小道義。端看你自己對這件事情的心態,覺得能當成愉快的事情做一輩子,就養個孩子陪伴你,那麼你會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也不會發生老了不關心,不照顧你的問題。人都是有感情的,他們對你不好,就反思一下白紙一樣的孩子,是被誰教導成這樣叻,真的全怪孩子嗎?不是你漫不關心,疏於管教,一味溺愛造就了今天的他們嗎?
如果覺得養孩子是件讓自己生活變得痛苦艱辛的事情,就多仔細慎重考慮吧。畢竟這是要做一生的事,生活已不易,壓力這麼大,沒必要再為難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
-
4 # 五哥融媒體
人類之所以要生養孩子,要從以下兩方面來看:
第一、先從為什麼要生孩子來說:
1、這是作為動物性的人,最原始的性反應的自然結果,這也是人類這一物種能夠生生不息的原始動因。如果從完全原始的這個因素考慮,人不是為什麼要生,而是不得不生。從這個動物性來說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生孩子在這裡就是生孩子,不講為什麼。
2、由於是智人的後代,就能從不得不生髮展到優生優育,這一種選擇性的優生優育,就讓人類在生孩子這事上不僅有了動物性,也還有了社會性,這是人類之所以能成為萬物靈長的決定性因素。從選擇性來說人具有極大的主觀意志,因此,生孩子在這裡就是為了人類而做的貢獻,這是人性使然。
3、從社會性的角度來說,一是為了向世人證明自己具有生育能力;二是自己的希望有了寄託;三是也許老有所依;四是萬一孩子有了出息還能臉上增光、為國效力呢!
4、從地域性的角度來說,中國傳統文化就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之說,不管這種說法的淵源和涵義,這也是促使中中國人要生孩子的一個誘因。
第二,再從為什麼要育孩子來說:
1、既然是自己造的孽,又是自己身上的一坨肉,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來說,就肯定要把孩子養育長大。
2、從人性自私的角度來說,希望通過養育孩子,與其產生感情,從而老有所依。
3、之所以要傾注自己的全力去養育孩子,也是期望培養出一個對自己、對國家、對人類能做出一定貢獻的人才,讓自己的夢想能夠延續。
因此,從以上生養孩子的多方面因素來看,孩子不一定給父母養老就是一個大概率事件,因為養育孩子這事,有太多的因素都是父母不能掌控的。如果真的遇上哪個孩子能給其父母養老了,那真要恭喜你中彩了。
所以,作為父母就只能從人性角度出發,做好自己去盡心養育自己的孩子,用一顆平常心去靜待孩子的成長,期待奇蹟的出現!
最終的最終,他不養我,我自養之!
-
5 # 安靜的meng
作為一位有兩個兒子的母親,我還是有點話可以說的。
沒結婚前,我覺得結婚生孩子是人生的必經階段,沒有經歷過,那人生就不夠圓滿了。
生了老大後,初為人母,總是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小生命,想把世間所有的美好都給他,這也鞭策著我去成為更好的自己,只有自己變得優秀變得厲害,才能給孩子帶來更豐富精彩的人生。
二胎政策放開了,我們很自然地就迎來了第二個小生命。老大沒有反對,家裡人沒有反對,似乎大家都覺得這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
老二的到來,是會影響到原來的生活狀態,但是他帶來的是讓我們更加了解整個家庭。
所以生養孩子到底是為了什麼呢?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帶著目的性去生養孩子。生不生,是大人決定的,養兒防老在當今社會,估計是說服不了自己的。
至少對於我,生養孩子,讓我突破了很多不可能。雖然我既不是生活中的辣媽,也不是事業上的女強人,但我能帶著孩子去發現這個世界的真善美,讓他們認識到社會上的假惡醜,也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人,也能夠讓愛繼續延續下去。
-
6 # 澗底薔薇
生養孩子的意義在哪裡呢?我也不知道。我姑且說說我的想法吧。
以前社會不發達,生產力低下的時候,人口是重要的勞動力資源,多子多福是上至高門貴族下至貧民白身的傳統,而且古代醫療水平不高,嬰兒夭折率極高,就要通過不斷生育來延續自己的血脈。一夫多妻多妾制度盛行、女孩及笄之後一定年齡內沒有成親就會被強行婚配等,一定程度上是為擴大人口、增加勞動力服務。
古代女子生孩子大多數是受時代的禁錮。她們從小接受“要為夫家開枝散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夫死從子”等思想,把嫁人和生子當做人生唯二大事,因此她們的處境更像是生子工具。要不要生?生幾個?她們完全沒有決定權。相反,生不出男孩、男方有病不易受孕等全要怪罪到女方身上,何其愚昧又荒謬。
現在女性意識空前崛起,生育權不再是隻由一方掌控。她們有錢有能力可以養活自己,可以拼就一方事業,嫁人生子不再是她們活在世上的全部意義。
養兒防老確實有一定道理,但是把養老問題寄託在兒女的孝心與良知上,這是一個很大的風險。
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為什麼女性五十多歲甚至四十多歲就絕經了,而男性七老八十還老當益壯呢?這是從遠古就刻在了基因裡的本能。男性要延續血脈,因此八十多還有生育能力,而女性每次懷孕生子對身體傷害極大,因此身體在女性四五十歲的時候自動停經,說白了是女性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所以生孩子除了延續血脈,外加養老送終,還有什麼意義呢?
我能想到的其他意義,往大了說是人類這個種族的延續方式,必須通過男女結合生下後代來杜絕種族滅絕的可能性,往小了說是個人和家庭的感情寄託與聯絡。
我愛他,我嫁給了他,我願意生一個擁有我們共同血脈的孩子,這也許是很多女孩子甘願生孩子的理由。生不生的決定權在於你,你覺得生養一個孩子讓你的生命更有意義,那就可以生;你思想上奉行丁克主義,你也可以獨享沒有小孩煩的歡樂時光。
-
7 # 嘉爵vlog
說到現在生孩子,養孩子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都說,中國的家長在孩子談戀愛、結婚的問題上彷彿一直是自我矛盾的存在。上學的時候,學業、考學重要,不允許孩子談戀愛;卻在孩子大學一畢業就念叨著結婚,然後趕緊抱孫子,如同完成自己的使命和任務。那麼,到底,生孩子,養孩子的意義在何處?
01
同學A,男生,二胎已滿一歲。一天,偶爾聊起這個話題。
“結婚好幾年了,也不打算添一口人嗎?”
“你兩個兒子了,那你認為生孩子是為了什麼呢?”
“為了人類的大計。”
“繁衍的職責?”
“對啊,你也趕緊吧,別太落後。要不給你介紹個老中醫,去看看?”
我深知,自己沒有那麼崇高的責任意識,為了人類的繁衍,也知道自己的基因完全沒有優秀到必須要遺傳下去,所以這樣的談話無疾而終。
三年前,A為了老大的上學問題,借錢買了一套學區房,A還認為,自己以後的幾十年人生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在於為了兩個孩子;在於給孩子留下家產,雖然目前還要頂著兩套房房貸的壓力。
佩服這種偉大的父愛,但是卻不是很贊同他給出的生孩子的意義,別人都在做的事情,難道我們也就一定要去做嗎?起碼,這不是我想要的。
02
同學B,女生,孩子五歲,典型的“週末夫妻”家庭模式。從懷孕、生孩子到現在孩子上幼兒園,B一直在家照顧孩子,並且沉浸其中,樂此不疲。在她的認知裡,孩子都是小天使,是特別可愛的,婚後生孩子養孩子是天經地義的,雖然這幾年一直是自己一個人帶,有時候也挺崩潰的。但是依然覺得“有了孩子以後,覺得孩子就得長成自己家孩子這樣才好看”。這是不是大多數做了媽媽的人的共同的感觸呢。
談及對孩子的期待,她說
“健康、開心、幸福。”
“能夠脫離體力勞動,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
“有自己穩定的感情寄託。”
“最好是世俗容易接受的性別模式。”
語氣當中帶著滿足和幸福,回想起她帶孩子的場景不覺莞爾。樂趣和享受,可算是很高的境界了,無論是在什麼問題上。這樣的答案大概都是讓人羨慕的。
只是讓孩子開心快樂,看起來是多麼簡單的事情,可是又是多麼的不容易…….
03
“你覺得TA開心就好,可是你知道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嗎?孩子上學了,你可以不要求TA的成績,可是TA學地不好,可能會不被老師重視;可能會被同學看不起;自己沒有成就感;會開心嗎?
上個興趣班,前兩次很開心,第三次覺得難了或者懶惰了,不去了,你要不要堅持?放棄了,可能以後做什麼事都一事無成,會開心嗎;不放棄,被逼迫去,TA還是不開心…….”
這來自於一個堅定的丁克理論實踐者。除了工作,有廣泛的興趣愛好,體育、健身、娛樂、旅遊一樣沒落下。她認為孩子的到來會影響兩個人的生活質量,打亂生活狀態,是一項風險極大的投資,所以,弊大於利。要合理規避掉風險。
有人覺得這過於冷血或者自私,竊以為這樣的女人有魄力、有魅力,不帶TA來到這個世界上,總好過帶來之後自己後悔,所以這樣對自己,對家庭都是負責的表現。
04
看似相似或者相同的結婚生子的背後,卻是一個個不盡相同的思維方式,甚至是大相徑庭的人生觀。
有的人可能是因為本能,或者傳統的觀念去繁衍後代;有的人可能是因為增添生活的樂趣,享受過程;也有的人可能是對另一半不是很滿意,把餘生的全部希望寄託在孩子的身上;還有的人,可能因為“利己”的考慮,拒絕了。
人生在世,本就有很多的身不由己,很多的無可奈何,那就在自己還能做的了主的世界當中盡情地享受自由的感覺。有些事情,適合懵懵懂懂的時候去做,有些事情需要想明白再做決定,畢竟人生沒有回程票,畢竟生孩子養孩子是人生大事。
大家說呢?
-
8 # 扮高貴指南
謝邀。沒有為什麼啊,是命中註定的一場愛吧。生養孩子,可以自己感受到自己的愛吧,而不僅僅是付出的感覺和單純的責任。同時你會見證一個人來成為人的過程,你還是塑造者,而不是旁觀。你也會更深刻的認識你自己,在你面對許多雞毛蒜皮無能為力的時刻。
總之,就像Sunny雨露,都值得經歷和感激。
-
9 # 卷卷旅居
傳宗接代、養兒防老、愛的結晶、喜歡孩子、意外懷孕、完整人生、重塑自己、穩定關係、控制地位、文化約定、利益聯合……通常是幾種因素的結合。
-
10 # 心理師婉淳
往集體角度,是物種延續的需要。
從個體角度, 是再次體驗生命成長過程。陪伴孩子成長,本質上,也是我們再次重生,孩子會活出我們的祕密,曾經落下的生命功課,基本會在孩子身上呈現出來,如果有足夠的覺知,我們有可能借由孩子的問題,走上生命成長的道路,彌補曾經的漏洞,讓生命圓滿喜樂。
從心靈層次,孩子是我們的一部分,是照見我們自己的鏡子,如果孩子出問題,該吃藥的是父母。孩子藉由問題來喚醒父母。現實生活中,常常是父母生病,孩子吃藥。
回覆列表
生養孩子可以說是動物界與生俱來的使命——生命的延續,只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生養孩子的目的會有所變化,在古代生養孩子最重要的延續香火、傳宗接代、養老或是聯姻等目的性大於養育性。現在社會隨著人們認知水平的提高,家長們對孩子投入的時間和經歷更多,更關注於養孩子的過程。 以我個人的經歷來看生孩子有三個體會:
第一,生命的延續。不管孩子的性別,多N年後一想到世界上還有自己的基因存在,想象都覺得不可思議。
第二,懂得感恩。俗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有了孩子之後才開始讀懂這句話,傾其所有的付出,不求回報,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長,能收穫幸福。這種體驗只有在養孩子的時候通過一點一滴的付出才能體會,孩子的一言一行牽動著父母的心。回想起兒時很不理解父母的行為,現在也能體會到了,生活中也開始體諒和關心自己的父母。
第三,自我成長。這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以前什麼都不懂,什麼也不用考慮,養了孩子之後,衛生打掃更細緻,換桶裝水也能一人輕鬆拿下。不會下廚?沒關係,照著書學,孩子愛吃什麼做什麼,還要營養搭配。以前出門揹著包就走,現在出門揹著大布包裝滿了孩子的溫水、更換衣物、小零食等物搞得像要搬家一樣。陪娃讀故事、做手工、角色扮演,在孩子的成長中不知不覺發現自己慢慢地學會不少技能,辦事情考慮的會多一些。從青澀到成熟,從一無所知到不會就學,這都是小寶貝督促的成果呀!
養孩子有苦累也有歡笑,體驗過苦才能更好的品味甜,也更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這就自己獨有的人生體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