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愛唱歌的韭菜哥

    關於這兩個選股方式,我認為各有利弊,應該結合著使用,相輔相成。具體原因分析如下:基本面的缺陷

    基本面分析其實並不關心股價短期的證券交易情況,雖然從基本面出發,我們可以看出某隻股價被高估或者低估,但是我們從基本面出發找到合適的進場時機是比較難的,比如遇到2015年年中時的情況,有人在此之前就意識到很多股票的價格已經跌出了其價值,但依然不敢進入市場,就怕買入後股價持續非理性下跌,正因為市場不總是有效的。

    所以從市場情緒角度來看,我們從基本面出發就不能全面的分析市場所反映出的走勢,基本面只是給出了股價定性的高估或者低估,但並不能完全解釋短期價格波動的原因。這時候通過技術指標進行分析,就可能知道某個訊號會導致什麼樣的情形,雖然未必能夠百分百準確,但對於我們擇時具有很大的參考意義。

    技術指標的缺陷

    技術分析理論的哲學基礎是市場交易資訊隱含了證券本身的一切資訊,做投資和交易決策只需要研究過去和現在的交易資訊即可;人類的行為模式會不斷重複,過去的行為會指示未來的行為。

    過去的行為的確對於未來具有很大的參考意義,我們可以從價格形態總結規律,但巨集觀政治環境和企業自身情況都是與日不同的,如果單純從形態出發刻舟求劍就會出現認知偏差。

    比如,MACD作為一種趨勢指標,並不適合在震盪市中做差價。當行情忽上忽下幅度太小或盤整時,按照訊號進場後隨即又要出場,買賣之間可能沒有利潤,也許還要賠點價差或手續費。

    投資交易的目的是為了找出價值與價格的偏離,但如果單純的使用技術分析去解釋價格的走勢就很難從長期把握價格的趨勢,對於技術分析理論來說,趨勢會反覆出現,尤其是當短期熱點來臨且並不持續時,投資者利用技術指標進行頻繁的追漲殺跌就很難保證資金的安全。

    綜上所述,無論單獨從基本面出發還是從技術面出發,都不能完全解釋市場波動原因,兩者都有缺陷。但如果能將兩者結合,通過基本面選股,技術面擇時的話,或許能做出最優決策。

  • 2 # 牛欄山超哥

    遇見了就是緣分

    正好手頭上有本這方面的書推薦給你

    技術面+基本面

    此書應該能解決你心中的迷惑

    威廉·歐奈爾的《笑傲股市》是有關於“形態”的股票投資類書,但是這本書的內容又不僅侷限於技術分析,它對於基本面也相當重視。

    《笑傲股市》中最著名的兩個主題是CAN SLIM法則和“帶柄杯”圖形。很多人會誤認為強調“帶柄杯”的歐奈爾是純粹的技術流。但是實際上,歐奈爾歐奈爾選擇投資標的的出發點即企業的經營業績。

    順便說一下 著名的 RPS/RS相對強弱指標 就是出自歐奈爾之手

    也就是說,歐奈爾是一個既重視業績基本面,也力圖傾聽和理解市場的投資者。這恐怕是任何一個投資者走到後面都需要掌握的核心思想,就是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缺一不可。

    歐奈爾在這本書中總結了他的選股模式CAN SLIM,每一個字母都代表一種尚未發動大漲勢的潛在優質股的特徵。

    簡單介紹下他的選股模型:

    一、C:可觀或者加速增長的當季每股收益

    二、A:年度收益增長率

    三、N:新公司、新產品、新管理層、股價新高

    四、S:供給與需求

    五、L:領軍者還是拖油瓶?

    六、I:機構認同度

    七、M:判斷市場走勢

  • 3 # 掘金ETF

      首先,不管是技術指標選股還是基本面選股,都是各有乾坤的。

      先說技術分析選股,它分為好多流派,有使用各種指標選股,有使用自編公式選股,還有根據形態選股等等。技術選股選出來的股票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願讓計算機按照預定的程式進行篩選,然後再精選個股。那至於什麼時候突破,什麼時候漲,還得看主力的意願,因為普通投資者引爆不了概念和個股。技術選股只能讓投資用盡可能少的時間來找到自己想要的股票。

      再說基本面選股,基於對行業和公司的全面瞭解,從報表中挖掘概念股,然後再從股票池是選擇個股。

      筆者的選股是基本面+技術面選股,挖掘熱點概念,利用技術形態(自己畫線的形態)分析出突破的關鍵點位,然後像一個狙擊手樣耐心等待,等到有明確的突破訊號來臨的時候跟勢交易,設定好止損和止盈,讓市場來驗證就好。舉例這段時間的新冠疫情,會引起醫藥行業的業績爆發,筆者從ETF中找出醫藥類的,畫好線,然後按照計劃進行。

  • 4 # 確定性老張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隻股票的走勢是有什麼決定的,這就好解決了。

    一隻股票的走勢是由買賣雙方的關係決定的,也就是多空雙方的力量。

    而影響買賣的因素太多了。基本面只是其中的一個條件,以不完善的條件去選股首先就是不正確的。

    至於技術選股,首先要了解真正的技術,技術和指標的含義不同,很多指標是點狀的運用,比如所謂的金叉,只是代表某一時刻的狀態,無法形成邏輯鏈條,這樣的技術和基本面一樣都屬於條件不充分,這樣的選股和基本面選股是一樣的,意義不大。

    那麼結論就來了,什麼技術可以揭示買賣雙方的關係,形成邏輯鏈,這樣的技術才可能最有優勢。

    例如纏論。

  • 5 # 奉小牛股道分享

    所以,基本面選股的優勢,往往更多的體現在中長線的投資上,而技術面選股的優勢,更多的體現在能夠判斷短期價格波動,但對於中長期股票價格波動,技術面仍然能起到好的作用,

    由此可見,技術面選股的優勢,覆蓋面更廣一些,更符合中國市場性質。

  • 6 # 投資道道

    建議:基本面選股,技術面選時。兩者可以很好地互補。

    1.基本面選股,排雷,可以儘量避免非系統性風險(個股風險)。

    2.技術面選時,也就是通過技術分析大盤或者個股,從而控制倉位。即使是茅臺,也有多次腰斬的行情,百分之二三十的調整很常見。這多數是因為系統性風險(大盤下跌風險)導致的。

  • 7 # 韭菜筆記

    我站基本面!

    大部分散戶都是業餘投資者,我認為對大多數業餘投資者來說,還是基本面選股比較靠譜。

    1.技術選股需要大量的看盤時間積累才有可能形成盤感,業餘投資者要工作,做不到長時間看盤。

    3.所以業餘投資者還是應該注重基本面,踏實買入耐心等待賣點

  • 8 # 北京大有莊

    技術面和基本面選股各有優缺點。技術面選股能買在底部,買在個股爆發前,缺點有踩雷風險,同時如果技術面判斷錯誤,有沒有止損,會是無底深淵。技術面選股不能確保晚上睡覺踏實。基本面選股買後可以不管股票,晚上睡覺踏實。缺點是不一定買在底部 買在啟動點,有可能買在高位,那也是要面臨回撤風險。最好的辦法是兩者結合,本人提出買股票要買“三好學生”。業績好,題材好,技術形態好。本人立志做A股免費診股第一人,所持股票有疑惑的關注我諮詢。

  • 9 # 胡三思

    技術選股與基本面選股可分為三種情況;

    一,短線小資金技術選股有一定的優勢,資金不超過100萬的情況下,可用技術選擇形態趨勢向上的小盤股,短線操作。如果你的炒股技術很高,特別是用打板方法,短線可以賺取豐厚利潤。如下圖小盤股

  • 10 # 昨天唐小柔轉入

    (一)基本面的缺陷

    記得在2015年年中大跌的時候,市場情緒噤若寒蟬、惶惶不可終日,一天之內就有1500只以上的個股跌停,於是來自價值投資者的質疑聲就很多,為什麼業績嚴重被低估,基本面那麼好的股票還在持續下跌呢?

    其實從這個問題上,我們可以說基本面分析其實並不關心股價短期的證券交易情況,雖然從基本面出發,我們可以看出某隻股價被高估或者低估,但是我們從基本面出發找到合適的進場時機是比較難的,比如遇到2015年年中時的情況,有人在此之前就意識到很多股票的價格已經跌出了其價值,但依然不敢進入市場,就怕買入後股價持續非理性下跌,正因為市場不總是有效的。

    所以從市場情緒角度來看,我們從基本面出發就不能全面的分析市場所反映出的走勢,基本面只是給出了股價定性的高估或者低估,但並不能完全解釋短期價格波動的原因。這時候通過技術指標進行分析,就可能知道某個訊號會導致什麼樣的情形,雖然未必能夠百分百準確,但對於我們擇時具有很大的參考意義。

    (二)量與價的關係

    那麼如何確切的定義技術分析呢?

    簡單來說,技術分析是指以市場行為為研究物件,以行情資料和圖表為主要手段,來判斷市場未來趨勢的研究方法。而股票技術分析說白了就是根據股票價格過去的成交資訊(價、量、時間)來預測證券價格未來的走勢。

    比如我們可以利用MACD背離來判斷價格反轉趨勢,其中在股價上漲過程中,MACD紅柱體面積小於前一波上漲時的紅柱體面積,對應的上漲幅度也比前一次小,我們就可以判斷為頂背離的賣出訊號;股價逐波下行並創新低,但相反的是MACD綠柱體面積小於前一波下跌時綠柱體面積或指標的低點比前一次低點高,我們就可以判斷為底背離的買入訊號。

    這裡揭示的是量價關係發生的改變,即價升量減量升價減產生新趨勢。此外還可利用分時圖作為補充,瞭解日內量價的執行情況。

    像MACD、KDJ、RSI、BOLL線等等這些人氣指標其實都來源於幾種比較經典的技術理論,如道氏理論、艾略特波浪理論、K線組合理論。這些經典理論課程我們也都在相配套的十節技術分析課程中詳細為大家講解了。

    但是在具體運用過程中,大家依然較為困惑,比如如何通過判斷當下底背離找到最佳入場時機,這種趨勢能維持多久,怎麼能確定這波底背離過後的一段時間內價格不會再次反轉下跌。

    我們投資交易的目的是為了找出價值與價格的偏離,但如果單純的使用技術分析去解釋價格的走勢就很難從長期把握價格的趨勢,對於技術分析理論來說,趨勢會反覆出現,尤其是當短期熱點來臨且並不持續時,投資者利用技術指標進行頻繁的追漲殺跌就很難保證資金的安全。

    (三)技術指標的缺陷

    巴菲特有個“打孔機”理論,說投資者一生只有20次出手的機會,每做出一次買入賣出的決定打孔機就打孔一次,打過20個孔後機會就用完了。所以,機會是有限的,如果預先想好一輩子只准備打20個孔,那每打一個孔的時候就會非常謹慎。

    也就是說,在大勢面前真正的賺錢機會並不多,而我們做出的買賣決定越多,失誤的概率就越大。所以想要把握資金的安全,我們必須減少這種“打孔”的頻率,那麼單從短期的技術指標理論進行追漲殺跌就很危險,況且從技術分析理論的哲學依據來看並不完善。

    具體來說,技術分析理論的哲學基礎是市場交易資訊隱含了證券本身的一切資訊,做投資和交易決策只需要研究過去和現在的交易資訊即可;人類的行為模式會不斷重複,過去的行為會指示未來的行為。

    過去的行為的確對於未來具有很大的參考意義,我們可以從價格形態總結規律,但巨集觀政治環境和企業自身情況都是與日不同的,如果單純從形態出發刻舟求劍就會出現認知偏差。

    比如,MACD作為一種趨勢指標,並不適合在震盪市中做差價。當行情忽上忽下幅度太小或盤整時,按照訊號進場後隨即又要出場,買賣之間可能沒有利潤,也許還要賠點價差或手續費

    (四)結合使用

    無論單獨從基本面出發還是從技術面出發,都不能完全解釋市場波動原因,兩者都有缺陷。但如果能將兩者結合,通過基本面選股,技術面擇時的話,或許能做出最優決策。

    上圖(牛馬線)主圖:

    紅色箭頭向上表示,建倉訊號,綠色箭頭向下,表示拋倉訊號

    牛馬線使用方法:

    牛馬線出現B點,在下午2.30分的時候還沒消失,這時訊號基本穩定,但也不必急著追進入,一般B點出現,是這因為股漲起來,訊號才出,多數公式也是這樣,這時追漲進入,第二天回撥賬戶上就顯得虧了,這時心態都壞了,那麼最好的方法是下午2.30分B點出現的股,把它放到自選股中,留第二天早盤股價回撥時才進入較好。

    上圖(佛光閃現)副圖:

    紅色箭頭向上表示,建倉訊號,綠色箭頭向下表示,拋倉訊號,藍色柱子表示上升趨勢訊號。穩定結合牛馬線組合,效果明顯增加

    上圖(主副圖)組合:

    這樣看是不是,大盤清晰明朗了,上圖重要的點都有明確的標識,注意一點的是牛馬線中的紅線變紅B點出現建倉,直到S點出現為一波行情結束,這是波段操作。但前提一定要執行牛馬線中的紅線變紅B點出現才建倉,牛馬線中的紅線變紅的短進及加倉提示這時建倉,將會保護短線建倉的成功率,這樣才有更多的機會,如在S點之後出現的短進及加倉提示,還去抄底搶這些買點將會虧損大於機會

  • 11 # 小散搞嘢

    一般來說做中長線基本面選股有優勢,做短線技術選股有優勢。

    在A股市場還是技術派比較多,因為他們比較喜歡做短線投機,通過快速低買高賣賺取差價,可能和人性有關吧,人都是貪心的,總覺得自己能賺大錢,喜歡折騰。

    我身邊有不少炒股的朋友,因為是經濟相關專業畢業,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都懂點,一開始都很乖巧,基本面和技術面都會去分析,但是到後來,覺得自己是老江湖了,急功近利,只看技術分析,結果大部分都沒有賺到錢,反而是堅持看基本面做中長期投資的朋友能穩定盈利。A股市場單純用技術分析是很難盈利的,除非是真的非常精通。

    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同等重要,相輔相成。基本面分析能幫助我們選取一些業績優良、前景可觀的股票,避免踩坑。技術分析能幫助我們精準判斷買賣點,實現收益最大化。

    基本面分析包括主營業務、財務指標、股東結構、公司公告等內容,點開F10就能清楚看到我們想要了解的資訊。

  • 12 # 世界黃金交易員

    技術選股和基本面選股,本來兩者之間就是互補的,兩個都不能單獨分開,如果真的要單獨分開,個人傾向於技術面選股,因為基本面太多的不確定性,對於我們普通散戶很難把握住基本面。但是技術面我們是可以把握的,只要能分析圖示,分析哪個股票大概率會上漲,就建倉買進。

    第一點我談談基本面,為什麼我們普通散戶對於基本面的把握是有限的,而且有時候轉到我們手上不知道轉了多少手了,根本沒有什麼操作意義,而且我們作為普通散戶怎麼去調研,幾千只股票,如何去選擇,基本面,如何去實地調研,基本面的陷阱太多,但是最基本的財務表報我們還是要進行分析的,要不什麼時候淪為ST都不知道,那就沒什麼意義了,怎麼通過財務表報衡量是績優股,值不值得長線持有,這些都具有參考意義。

    也許幾年前是績優股而後幾年就未必了,行業也有周期性,潮起潮落,行業有些也是夕陽產業,也許這幾年是紅紅火火,但是後幾年馬上就被其他行業代替,或者更新換代,我記得以前四川長虹,特別火,電視機,那個時候,股價也不知道翻了幾倍,如果一直持有到現在會是什麼後果,行業變更太快。目前在歷史低位震盪。

    其實要想賺大錢,是需要長線思維,這個長線思維是要準確判斷未來哪個行業會有發展前景,大概有多少年的週期,那麼在週期底部建倉,一直持有,直到週期的結束。一般正常一個行業3-5年洗牌一次,留下來大部分是龍頭企業,落後的淘汰一批.

    所以對於基本面,只要研究不深的散戶很難有這種思維,這個需要長時間關注,並且要有悟性,才能看的準,會舉一反三等等.

    第二點:我來談談技術面。那麼技術面對於我們普通散戶來說是比較簡單粗暴的,易學但是很多人不精通,其實一個指標深入研究都可以研究一輩子,也許很多人看到的什麼MACD、kdj、等等。這些看式簡單,其實只要我們深耕進去,研究,其實很多門道,不能單純一個金叉買 金叉賣,這樣永遠都賺不到錢。要明白一個指標在什麼情況下,概率更加高,在什麼情況下概率很低,不適合操作。

    這些自己都要去總結領悟,不要為了看指標而看指標,那就失去了意義,凡是存在即合理。前人研究出這些指標,自然是他們自己通過實戰總結出來的規律,而這個規律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用,什麼情況下不能用,很多都沒有明確規定,我們看著很簡單,就是金叉和死叉。

    同樣用金叉和死叉的人,但是操作出來的業績反而不一樣,一個善於總結,一個只是單純,看訊號交易,什麼都不管,第一個善於總結的人也許賺的比較多,因為他知道什麼樣的股票,這個金叉買進後,股票會漲,什麼樣的股票金叉買進去不漲,反而大跌,就是為什麼有的人牛市還虧錢的原因。

    對於技術給大家思考幾個問題,拓展思維:

    技術指標能不能結合其它指標一起使用,比如:macd+均線會不會成功率更加高。採用指標共振的方式。macd+波浪,macd+時間,macdd+布林帶等等,都可以去試試,自己去總結規律性的,找到一種符合自己的操作模式.

    技術指標與週期的穩定性,比如小週期不穩定,那麼是不是改為做大週期,技術指標會不會更加穩定,更加適合,盈利率更加高,盈虧比更加合適。

    技術指標是不是在大盤上漲的時候更加有效,訊號更加有參考意義 ,那麼如果是,在大盤下跌的時候,我們就要規避,選擇觀望或者減少操作。

    對於我個人而言,技術選股比較有優勢,雖然我是基本面也參考技術面也參考,但是我是以技術面為操作依據,就算基本面在好,說的天花亂墜,技術面沒有共振,我也不會輕易進場,建倉。

    我自己有自己的分析系統,按系統發出訊號交易即可,做好交易計劃就行了,一切與訊號為標準,訊號出現果斷進場,沒有就觀望,但是幾千只股票,訊號發出的太多了,只是嫌錢不夠多。

    綜上所述:對於普通散戶,苦練技術才是出路,所以我個人比較傾向於技術佔優勢。基本面對於普通散戶研究不深的,沒有多少時間研究,而且研究的時間特別長,還要有悟性.

  • 13 # 股票股市貓九

    (一)基本面的缺陷

    記得在2015年年中大跌的時候,市場情緒噤若寒蟬、惶惶不可終日,一天之內就有1500只以上的個股跌停,於是來自價值投資者的質疑聲就很多,為什麼業績嚴重被低估,基本面那麼好的股票還在持續下跌呢?

    其實從這個問題上,我們可以說基本面分析其實並不關心股價短期的證券交易情況,雖然從基本面出發,我們可以看出某隻股價被高估或者低估,但是我們從基本面出發找到合適的進場時機是比較難的,比如遇到2015年年中時的情況,有人在此之前就意識到很多股票的價格已經跌出了其價值,但依然不敢進入市場,就怕買入後股價持續非理性下跌,正因為市場不總是有效的。

    所以從市場情緒角度來看,我們從基本面出發就不能全面的分析市場所反映出的走勢,基本面只是給出了股價定性的高估或者低估,但並不能完全解釋短期價格波動的原因。這時候通過技術指標進行分析,就可能知道某個訊號會導致什麼樣的情形,雖然未必能夠百分百準確,但對於我們擇時具有很大的參考意義。

    (二)量與價的關係

    那麼如何確切的定義技術分析呢?

    簡單來說,技術分析是指以市場行為為研究物件,以行情資料和圖表為主要手段,來判斷市場未來趨勢的研究方法。而股票技術分析說白了就是根據股票價格過去的成交資訊(價、量、時間)來預測證券價格未來的走勢。

    比如我們可以利用MACD背離來判斷價格反轉趨勢,其中在股價上漲過程中,MACD紅柱體面積小於前一波上漲時的紅柱體面積,對應的上漲幅度也比前一次小,我們就可以判斷為頂背離的賣出訊號;股價逐波下行並創新低,但相反的是MACD綠柱體面積小於前一波下跌時綠柱體面積或指標的低點比前一次低點高,我們就可以判斷為底背離的買入訊號。

    這裡揭示的是量價關係發生的改變,即價升量減量升價減產生新趨勢。此外還可利用分時圖作為補充,瞭解日內量價的執行情況。

    像MACD、KDJ、RSI、BOLL線等等這些人氣指標其實都來源於幾種比較經典的技術理論,如道氏理論、艾略特波浪理論、K線組合理論。這些經典理論課程我們也都在相配套的十節技術分析課程中詳細為大家講解了。

    但是在具體運用過程中,大家依然較為困惑,比如如何通過判斷當下底背離找到最佳入場時機,這種趨勢能維持多久,怎麼能確定這波底背離過後的一段時間內價格不會再次反轉下跌。

    我們投資交易的目的是為了找出價值與價格的偏離,但如果單純的使用技術分析去解釋價格的走勢就很難從長期把握價格的趨勢,對於技術分析理論來說,趨勢會反覆出現,尤其是當短期熱點來臨且並不持續時,投資者利用技術指標進行頻繁的追漲殺跌就很難保證資金的安全。

    (三)技術指標的缺陷

    巴菲特有個“打孔機”理論,說投資者一生只有20次出手的機會,每做出一次買入賣出的決定打孔機就打孔一次,打過20個孔後機會就用完了。所以,機會是有限的,如果預先想好一輩子只准備打20個孔,那每打一個孔的時候就會非常謹慎。

    也就是說,在大勢面前真正的賺錢機會並不多,而我們做出的買賣決定越多,失誤的概率就越大。所以想要把握資金的安全,我們必須減少這種“打孔”的頻率,那麼單從短期的技術指標理論進行追漲殺跌就很危險,況且從技術分析理論的哲學依據來看並不完善。

    具體來說,技術分析理論的哲學基礎是市場交易資訊隱含了證券本身的一切資訊,做投資和交易決策只需要研究過去和現在的交易資訊即可;人類的行為模式會不斷重複,過去的行為會指示未來的行為。

    過去的行為的確對於未來具有很大的參考意義,我們可以從價格形態總結規律,但巨集觀政治環境和企業自身情況都是與日不同的,如果單純從形態出發刻舟求劍就會出現認知偏差。

    比如,MACD作為一種趨勢指標,並不適合在震盪市中做差價。當行情忽上忽下幅度太小或盤整時,按照訊號進場後隨即又要出場,買賣之間可能沒有利潤,也許還要賠點價差或手續費

    (四)結合使用

    無論單獨從基本面出發還是從技術面出發,都不能完全解釋市場波動原因,兩者都有缺陷。但如果能將兩者結合,通過基本面選股,技術面擇時的話,或許能做出最優決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外獨自闖蕩本不易,為啥親戚朋友往往選擇找我借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