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怎樣的老師,才算是好老師呢? 金庸先生剛開始寫小說時,很講究名師出高徒——大概就是,師父水平得高,才能帶徒弟一起高。 《書劍恩仇錄》裡主角陳家洛的師父袁士霄,武功很明顯的天下第一。 《碧血劍》裡主角袁承志的師父穆人清,旁白明說“幾可說是天下第一”。 師父武功高,徒弟武功也高。袁承志雖然年紀小,但仗著名師指點,武功後來居上,比他師兄歸辛樹那幾個弟子的武功,那要高得多了。 《射鵰英雄傳》裡,就很明顯。江南七怪、馬鈺和五絕的武功有差距,郭靖跟了不同的師父,武功也顯然有高下之分。 從武功角度而言,似乎師父的水平,決定徒弟的上限?
5
回覆列表
  • 1 # 吾知難

    武俠小說畢竟是虛擬世界,不能用來做論證的證據。如果按照師傅就是徒弟的上限,那麼知識就會越來越少,人類就會越來越落後。這和人類社會的真實歷史不符合,畢竟人類社會越來發達,知識越來越多。韓愈就說過“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一個人的成就大概來說來源於兩個方面,第一個就是所學到的知識,第二個是自身的實踐和創新。並且來自於自身實踐和創新才是最為主要的。在現在的教育中,考慮到學科發展的情況,一個人越能到好老師團隊,所受的教育越好,越能做出成績。以生物學的冷凍電鏡為例,你只有在有實驗條件的團隊,學習一流的技術,才能有一流的成就。這個就是來自老師的幫助。

    但是一個老師每年招收十來個學生,最後有成就的一般也就一兩個,這說明光有好老師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自身的努力。對於現代教育的博士學習而言,一般都需要博士透過不斷的奮鬥,在畢業的時候成為自己領域的專家,甚至超過老師的見解。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推動知識的進步。

    實際上,網上經常有人說,有的人讀了書也沒啥用,其實這個觀察是事實。讀了書受了教育後,如果不去實踐和創新,那麼學習所得到的知識只能成為向人炫耀的談資,而不會變成自身的智慧。知識的另一個來源就是實踐,從實踐中學習。這個觀點毛主席強調過多次。毛主席就是從實踐學習的高手,不然他的見解如何能夠超越同時代的其他人?

    老師教的知識之所以會忘記,那是因為很多人學了後沒有去把知識和實踐相結合。比如老師教的加減乘除會忘記嗎?我們每天用的加減乘除很難被忘記。老師教的接人待物的禮儀會忘記嗎?也很難忘記。但是老師教的古文會忘記,老師教的三角函式和立體幾何會忘記,因為我們大多數人很難在生活中實踐這些知識。但是對於那些需要在以後生活中用到三角函式的人,他們不會忘記。其實就算忘記具體的知識也不要緊,重要的是學會如果從知識中獲取自身有用的東西。其實人越來越大,忘記的知識越來越多,但是學習的知識更多,實踐的知識更多,人是越來越聰明的,而不是相反。

    在武俠小說中,我記得喬峰把降龍二十八掌改成十八掌,化繁就簡,也不算真正的創新,但是畢竟有所改進。周伯通能夠自己發明左右互搏,一些創派人士如張三丰和王重陽也對武功有所創新,可見就算在一個虛擬世界中,也不是每個人都固守成規的。

    回到問題本身,那麼什麼是真正的好老師呢?我個人覺得為學生提供一流的實驗平臺和提供前沿的研究課題就算好老師了。當然傳統觀念中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最好也不能少。不過無論老師怎麼好,只能算做自身發展的外因,遠遠不如自身實踐和創新的內因來的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齡青年,尚未戀愛,父母著急,春節租個物件回家,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