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感覺語文功底下降,又沒有時間閱讀,作文詞彙量深感不夠,希望求得幾篇蘊含大量高階優美詞彙的文章(像宋詞般吧)(自己體會下哈),能使我閱讀後就找到一些語感,多謝。

346
回覆列表
  • 1 # 於航63943643

    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閱讀本來就是一種欣賞,我讀過一本叫做《夕花朝拾》的詩集,裡面的詞藻就很美,還有一本叫做《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裡很美

  • 2 # 鍾靈毓秀饒

    文章不在詞藻華麗。華麗有啥用?文i.章還是要講情真意切。富有啟發性。正如人要講內在美一樣。文章也有華而不實,不知所云的。如朦隴詩。許多現代詩,論情感沒情感,論意境沒意境,論音韻無音韻,糟踏斯文!你就讀點宋詞吧。詞短情深又華美。但沒有你說的華麗。讀宋詞三百首吧,最好能背誦。

  • 3 # 黃仕明Hsm

    白居易的《琵琶行》、蘇軾的《水調歌頭.赤壁懷古》、岳飛的《滿江紅》,《洛神賦》、《與朱元思書》、《騰王閣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

  • 4 # 冕悟

    這就太多了。

    古代《離騷》《岳陽樓記》《醉翁亭記》《赤壁賦》……中國文化之邦,太多太多,民國就不舉例了,數不勝數!如果你是高中畢業,不會問這樣的問題!

  • 5 # 時代文教新觀察

    【經典美文薦賞】

    筆下天然景 胸中自適情

    ——蘇軾散文《靈壁張氏園亭記》解讀

    四川/王典馥(特級教師)

    靈 璧 張 氏 園 亭 記

    (宋) 蘇 軾

    道京師而東,水浮濁流,陸走黃塵。陂田蒼莽,行者倦厭。凡八百里,始得靈壁張氏之園於汴之陽。其外修竹森然以高,喬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餘浸,以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為巖阜。蒲葦蓮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檜柏,有山林之氣;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態;華堂廈屋,有吳蜀之巧。其深可以隱,其富可以養,果蔬可以飽鄰里;魚鱉筍茹,可以饋四方之賓客。餘自彭城,移守吳興,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輿叩門,見張氏之子碩,碩求余文以記之。

    維張氏世有顯人,自其伯父殿中君,與其先人通州府君,始家靈壁而為此園。作蘭皋之亭,以養其親。其後出仕於朝,名聞一時。推其餘力,日增治之,於今五十餘年矣。其木皆十圍,岸谷隱然,凡園之百物,無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則忘其身,必不仕則忘其君。譬之飲食,適於飢飽而已。然士罕能蹈其義、赴其節。處者安於故而難出,出者狃於利而忘返。於是有違親絕俗之譏,懷祿苟安之弊。今張氏之先君,所以為其子孫之計慮者遠且周,是故築室藝園於汴泗之間,舟車冠蓋之衝。凡朝夕之奉,燕遊之樂,不求而足。使其子孫開門而出仕,則跬步市朝之上;閉門而歸隱,則俯仰山林之下:於以養生治性,行義求志,無適而不可。故其子孫,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稱,處者皆有節士廉退之行,蓋其先君之澤也。

    餘為彭城二年,樂其土風,將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餘厭也,將買田於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靈壁,雞犬之聲相聞,幅巾杖履,歲時往來於張氏之園,以與其子孫遊,將必有日矣。元豐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記。 (選自上海古籍版《蘇軾及其作品選》)

    和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一樣,北宋文學家蘇軾平生頗多磨難,幾度遭到貶謫。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蘇軾由徐州知州改貶湖州知州,這是他貶謫生活的延續。蘇軾在赴任途中,至安徽靈壁境內,遊覽了該縣赫然有名的達官豪富張氏的私人園亭,並應其子張碩之邀,即興寫下《靈璧張氏園亭記》一文。

    作品生動形象地描摹了張氏園亭的天然奇景,引而申之,藉此表達了作者或“仕”或“隱”的獨到見解,抒發了作者追求散淡空靈、隨緣自適的思想情愫。可以說,這是一篇借題發揮,折射出蘇軾人生態度與政治理念,具有個性化特徵的遊記散文。

    一、筆下天然景:模山範水,精美有致

    這篇遊記,打破了傳統遊記一般先敘事,次描寫,後議論的格局,首段即對張氏園景作了生動細緻的描摹,手法新奇,語言鮮活,足見功力。首先,作者用簡省的筆墨,敘寫了園外環境:翠竹,修長、繁密、挺直;雜木,高大、茂盛、幽深。簡筆勾勒,渲染氣氛。接著,濃筆重彩,描摹園中奇觀:圓亭導引汴水的餘脈,匯成園中的水沼池塘;採選名山的奇石,堆成園中的岩石土山;那池邊的蒲葦蓮草,構成了江湖的氣象;那坡上的桐柏古樹,顯現了山林的靈氣;那道旁的奇花異草,薈萃了京、洛兩地花卉的神韻;那平疇的華堂高屋,集中了吳、蜀二處建築的精華。這裡,作者運用駢偶整句,使用誇張手法,著力模山範水,極盡園亭美景,暗顯逸緻閒情。在作者筆下,園中的花草,紅綠相映,神采飛動;園中的林木,偉岸競翠,情致盎然;園中的建築,熠熠生輝,精美絕倫。因此,“其深可以隱,其富可以養。”——這就是張氏園亭的獨特景緻。作者滿懷讚語,將其景緻表現出來的效果,形象地概括為:“果蔬可以飽鄰里;魚鱉筍茹,可以饋四方之賓客。”文章不說可“養”園中主 ,只道可“養”園外客,側面表現了園主的富豪,其筆法何其巧妙!

    二、胸中自適情:說“仕”道“隱”,精闢有加

    如果說開頭的描寫是極力渲染張氏園亭的獨奇,說明它為張氏一族“閉門而歸隱”提供了佳處,那麼,作者在第二段簡述園亭的修建、發展景況之後,則圍繞“不必仕,不必不仕”這個論點,對舉闡釋,精闢議理,隱約反映出作者追求自適放達的人生態度。作者將張氏園亭“可仕可隱”的地理位置及建園意圖,與其子孫“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稱;處者皆有節士廉退之行”的建園效果前呼後應,兩事對論,交替闡述,似無輕重。但細讀該段,有“俯仰山林之下:於以養生治性,行義求志,無適而不可”之語,由作者的仕途遭際與此時的心境看,可知作者傾向於“不必仕”。再看末段:“南望靈壁,雞犬之聲相聞,幅巾杖履,歲時往來於張氏之園,以與其子孫遊,將必有日矣。”不言而喻,作者說“仕”道“隱”,意在強調“不必仕”,其仰慕張園、羨欲歸隱、寄情山水的願望可見一班。

    由上所析,蘇軾的《靈璧張氏園亭記》是一篇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遊記。從內容結構看,它前面記遊,後面議理,處處對論,環環相扣,首尾圓合;從表現手法看,它借題發揮,緣事議理,因景寄情,景、情、理融為一體;從語言特點看,它駢散結合,多用修辭,重視描摹,簡潔生動,清新自然,真可謂:“筆下天然景,胸中自適情。”

    ( 原文發表於《語文月考》2006年第1期)

  • 6 # 山野村夫小智

    1.夏丐尊的《白馬湖之冬》

    2.朱自清《荷塘夜色》

    3.茅盾《白楊禮讚》

    4.戴望舒《雨巷》

    5.席慕蓉《時光》

    6.徐志摩《落葉》

    7.老舍的散文

    (以上序號不代表排名,僅為本人整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有武術基礎的女生如何防身?